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南亚》教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㈢教育目标:了解本区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教学重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西游记》中的 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上课开始, 便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回答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唐僧是到印度去取经,印度在南亚,由此引入南亚教学。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南亚次大陆1、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41并读图2-9,思考以下问题:(1)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大体位于___________山和____洋之间。西临______海、东临_______湾,南被_______包围。(2)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纬度之间,________正好穿过印度半岛的中部,属于_____带。(3) 南亚包括两个内陆山国 ______和_____, 两个岛国____和_____,三个海陆兼备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在图上分别找出这些国家。【学法指导】在记忆本区国家时可采用顺口溜记忆法,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区别与联系:【教师精讲点拨】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南亚的北部,使南亚与亚洲腹地相隔离,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所以又把南亚大陆总称为“南亚次大陆”。【探究结论】南亚的范围大于南亚次大陆的范围,南亚次大陆包括5个国家;而南亚包括7个国家,外加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学习任务(二)三大地形区1、自主学习:读图2-10、2-11,结合2-9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2-10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2)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观察地图说说其特征,并完成P42活动2的填图活动。(3)在地图上找到恒河与印度河,并完成P42活动4。【学法指导】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或几种事物的对比,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南亚地形与河流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教师精讲点拨】北部是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海拔较低的平原区,南部是德干高原,两侧沿海分别是西高止山和东高止山,西高东低。这使得北部河流和靠近南部高原的河流集中流向两个方向:东端和西端海拔低的平原,形成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南部由于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注入孟加拉湾。【探究结论】“水往低处流”,可见地形对河流有重要影响,这也提供给我们一个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的思维方法。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由大到小排列组合印度、德干高原、南亚、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南亚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的应用,同时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以图记文,以文忆图。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1、读“南亚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洋:E_______,F_______。半岛:G_______ 。 岛屿:H_______。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南亚地形:A_______山脉,B_______平原,C_______高原,D_______平原。(2)南亚地形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北部以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南部以_______ (地形类型)为主;中部以_______ (地形类型)为主。(3)图中B平原上流经的河流是_______ ,该河入_______ 。(4)流经D平原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注入_______。(5)喜马拉雅山以南到印度洋的南亚大陆部分称“_______ ”。六、附板书设计第二节 南亚一、位置与范围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国 家二、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两大河流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