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第五节 北极和南极地区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相关资料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2、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方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分析、联系对比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并搜集相关的极地景观图片、文字等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极地动物导入。展示北极熊和企鹅等极地动物图片,请学生回答它们生活的地区。进而导入新课,展开探究。方案2:极地忧患导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让学生谈谈全球变暖对两极冰川的影响。[两极地区冰川融化]进而提出问题:“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岛屿和低地将被淹没,如上海、伦敦、天津等城市被海水淹没。]使学生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学习产生迫切感。师生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58、59相关资料,参照图2-29和图2-31,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两幅地图中的经纬线,说出北冰洋和南极洲所处纬度位置和所跨经度特点?(2)指图说出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而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3)北冰洋和南极洲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呢?(4)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估算一下,你的学校所在地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大约有多远?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个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朝向什么方向?若站在北极点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点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它是半圆,方向不连续。在北极点,四面八方只有一个方向──南,在南极点,四面八方也只有一个方向──北。探究结论: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都朝向北方。若站在北极点上则都朝向南方。(二)学习任务二: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P60至P6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根据P60活动中的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2)南极地区酷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那个地区更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4)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发生,谈谈你所知道的海上浮冰?(5)根据图片说出极地的动物名称,并归纳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极地环境?(6)煤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形成?而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你知道北极和南极那个地区更冷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教师点拨:我们可以从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和冰雪的反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结论: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严寒。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海陆热力差异。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南极地区大部分为陆地,而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 。南极地区热量散失快,所以气温更低。(2)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所以气温更低。(3)冰雪的反射作用。南极地区的冰川广布,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三)学习任务三: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3和P64相关图文材料,结合图2-29和图2-31,完成下列问题:(1)北极和南极地区有没有常住居民??(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3)在图2-29中指出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的位置;在图2-31中找到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位置;并观察在这些极地科考站中哪些存在极昼极夜现象?(4)读图说出中山站在长城站的那个方向?(5)中国极地科考队去南极考察都选择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中国极地科考队去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最佳时间是什么季节?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教师点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两极地区具有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在两极地区可以获得在其他大陆找不到的异常珍贵的科学资料。探究结论:1、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2、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丰富的矿产资源;4、原始的自然环境,是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1、结合相关材料,说出极地地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2、谈谈如何做才能减缓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现象?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1、精要概括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经纬度位置海陆状况气候特征资源状况代表动物中国极地科考站名称2、方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运用了图文分析、联系对比等方法。通过读图我们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通过解读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知道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通过联系对比找到北极和南极的异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两极地区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科考宝地。如果不加以保护,我们将失去它。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探寻合理的极地开发和保护路径,一起保护我们的最后一块净土。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见能力训练P57—P65附: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学后反思: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科学考察的宝地保护和合理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