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为了梦想,努力奔跑! 202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一、研《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根据《课程标准》提炼出的考试的依据。不但阐述了命题的原则、范围,而且其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给考试复习以明确的标准,具体的方向。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可以更好地了解把握考试的目标、考试的范围、试题的难度、考试的方式与试卷结构等内容,从而增强历史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考试范围: 《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的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考试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技能,经历、体验、探索历史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考试依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思想品德60分,历史60分。 2.试卷结构:试卷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考生用答题卡答题;卷Ⅱ为非选择题,考生在试卷上答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5:7。试题按题型和内容进行排列,同一题型的两个学科的试题均各自相对集中。 3.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5左右。 考试内容: “依据初中历史课标体系要求,以下所列考试内容以学习主题及其包括的知识条目形式呈现。” “历史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是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研考题——试卷总体结构 2018~2020年河北中考历史试题简要分析 类型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探究题 政史综合题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2020年 11 24 1 9 1 12 1 15 2019年 11 24 1 9 1 12 1 15 2018年 11 24 1 9 1 12 1 15 研考题————2018~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板块分值比例 (四大板块中,世界现代史比重最高) 研考题——试题特点 1.考点覆盖面广,主干为落点 2020年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12题)、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3题)、三大改造(14题)、“文化大革命”(15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16题)、明治维新(17题)、英国工业革命(18题)、欧洲的联合(19题)、苏联解体(20题)、“非洲年”(21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26题)、第二次世界大战(27题)、联合国(28题)等主干知识。 2.选材范围广,考查角度巧 试题巧妙选取各种典型素材,包括文献、地图、图片、图表、时事新闻等,精心设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逻辑思维能力等。尤其是图片、图表类试题选材及设问新颖有趣,耐人寻味。 3.注重知识联系,凸显综合考查 试题注重考查知识间的联系、比较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时空跨度大、综合性比较强,这是河北省中考一贯的思路。重要史实连续考查,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变换角度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4.突出大国史、全球史的考查 大国史、强国史是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同时我们需要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去认识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5.关注创新思维,注重多维探究 2020年河北中考第27题,(1)(1)据材料一,举出纳粹统治使德国科学家外流的例证。(2分)(2)据材料二,归纳纳粹统治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8分)并指出纳粹统治使欧洲陷入了哪场战争。(2分) 本题的创新点有两个:从爱因斯坦的个人经历的角度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角度新颖;论证的模式由“多因一果”变为“多因多果”。 6.传爱国情怀,树正确三观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学科思想性的体现,也是历史课程终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如下例题。 12.1875年, 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7.践行“论从史出”的解释原则。如下例题。 19.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玛尔在其所著的《世界史》中对相关史实的评述,其中属于对“欧洲的联合”这一史实评述的应是 A.冷战中的热冲突 B.逐渐消失的国境线 C.拥挤不堪的世界 D.思维机器 398526080537058.淡化具体时间的考察,突出时代特征的考察。如下例题。 14.右侧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9.试题内容关注周年热点和时政热点,体现了时代性特点。 如第13题对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热点提前考查;第12题材料叙述的洋务运动内容距2020年145年;第16题涉及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距2020年380周年;第21题考查30年前(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而第26题则直接考查义和团运动距2020年为多少周年;第27题则同爱因斯坦逝世65周年有关;这些试题从不同角度对“整十周年”类史实进行考查。 研考题——命题趋势 总体趋势:试题难度相对稳定,趋于平衡。考查最具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的主干知识。考查内容尽可能覆盖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涉及中外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主要的国家、地区,覆盖面广。 1.单项选择题的命制 突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考查,试题选取典型的素材,以文献、重大历史现象、地图、图片、图表等入题,精心设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能力等。 2.非选择题的命制 第26题,2018年改为材料解析题(9分)。此题的基本特点是出示材料,三个设问(分值分配一般是2、4、3),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27题难度增加,第(1)问同样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第(2)问往往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2020年考题中归纳事件的后果,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作答,理清思路,最后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答案的序号化、条理化。 河北省中考卷非选择题最后一题为综合性压轴题,分值较大,2020年为30分。历史部分在本题中分值为15分,本题的基本特点是材料呈现方式新颖,两个设问(分值一般是12、3),侧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对2020年的真题解读发现,本题第(1)问考查的是具体史实与分析事件的原因;第(2)问考查的是条件与影响。 第27题、29题、30题,考查内容侧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大国崛起),或者拓展到科技革命的影响。中国史和世界史结合。试题的命制体现的原则是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重视整体性的考察某一阶段历史,不会割裂、孤立的考察某一个点。 非选择题课关注以下几个热点:科技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大国崛起及大国关系;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研考生——学生试卷常见问题 一、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 1.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概念混淆不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导致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准确选择、运用知识。 2.知识的掌握存在系统性缺陷。知识残缺、散乱,学科内知识不能系统化,以致在答题时只答一点不及其他。 3.错别字、以及历史专有名词表述不准确; 二、审题能力薄弱 1.审题不细心,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不按要求答题; 2.不会把问题简单化,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提问。 3.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能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 4.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答题内容不全。 5.观点立场错误,答题出现较大偏差。 三、答题不规范 1.一题两个以上的问,答案顺序颠倒且没有标明答案顺序; 2.不在规定位置书写。 3.缺乏解题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①答题针对性差。要点不明确,空话连篇,缺乏史论结合。 ②答题视野窄,不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答案反复。 ③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严谨,极少运用历史术语。 4.答题书写不规范。比如文件名等不加书名号;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文字书写潦草,无法辨认。 科学设计,高效复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开卷考试 1.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误区一:开卷不用记忆 ★误区二:答案书上资料中找得到 ★误区三:资料比课本好 ★误区四:见题就翻书 ★误区五:抄得多考得好 2.开卷考试仍然需要牢固记忆基础知识 3.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4.开卷考试必须高度重视审题答题技巧 二、重视学生活动,注重学生理解掌握而非单纯追求速度 教学过程中要看学生的动。不仅要有心动、脑动、还得有行动,显性的动,这样才能检测学习有没有真正地发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指的是完完全全由外人供给知识,自己只是负责接收信息而已。主动学习则是除了需要自己吸收之外,还要通过给别人讲解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提升学生复习的信心; 1.读书方法: ⑴看标题,看目录中的单元标题和课文标题,了解一本书的整体结构;看课文中的子目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 ⑵根据子目看课文,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⑶看插图和小资料,理解其含义,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⑷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2.知识归纳的方法: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知识归纳得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历史事件按照“六要素”去归纳:时间、地点、原因(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历史人物要归纳其主要活动并加以评价。 3.记忆方法: 历史学习需要记忆大量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些记忆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归类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地)图文(字)结合记忆法、年代尺记忆法、串线记忆法、歌谣记忆法、规律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 制定完备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时间安排: 4月底完成基础知识复习;5月底完成专题复习;6月专项训练,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顺序:可以先复习世界史,然后再进行中国史的复习。中国史的复习要讲清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考查。 三、目前复习课现状分析 由于复习时间紧,内容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知识容量和进度,多采用灌输式复习方式;没有处理好复习课和新授课的关系,复习课就把原来的教学内容再讲一遍,复习课成了新授课;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方法指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焦燥与厌烦;搞题海战术,盲目性强,题目重复率高。 复习课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复习方法须有新颖性,不能老调重弹,把复习课上为重复课。复习课教师要善于标新立异,给学生施以新异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其三,复习课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详略得当,讲清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讲究复习的策略 一、通史复习:强化基础知识 1.理:整理历史线索。单课复习要提示出每节课主要内容和线索。历史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内容)、结果、影响。 历史人物整理其主要活动及其评价。单元复习重点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突出历史阶段特征。按照历史事件的时序用图示法来整理出单元线索。要让学生对每本书知识结构的掌握做到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 由总到分:①知道这本书属于哪一板块;②看目录,知道这本书包括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哪几课;再由分到总:每个单元所包含的重大事件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单元题目;对主干知识的掌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纵横捭阖的程度。 2.思:采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理解。 初中历史课标(2011):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讨论稿),明确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还设计了“史料研读”的选修课程。何成刚老师在《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任何一节历史课,都离不开史料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史料教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3.比:比较,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单元主题、时间上有交叉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理清其时序关系和因果联系。 4.背:背过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提纲和每一单元线索。 5.练:就是紧跟做练习。 要做到难易适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观点基本掌握。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做到大面积过关。 同时,利用阅读中找到的史料,模仿真题,对照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设置问题。做到考点问题化,问题史料化,史料情景化。 二、专题复习:纵、横类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经过系统、全面的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已经比较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把知识学活,由点到面,第二轮的主要任务是专题的梳理归类,比较对照,“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形成知识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活用。 专题复习就是对知识的整合联系、比较归纳,让学生在对知识有了整体了解掌握之后,通过专题复习的联系与比较梳理,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三、强化审题答题技巧的训练 (一)审题技巧: 1.审题要慢,“磨刀不误砍柴工”。完整看题,找限制词、条件。 2.带着问题看材料,注意材料介绍和材料出处,以及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时间、地点、历史人物、观点等说明性文字,或者是图片、表格。 3.训练学生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把问题转化或者拆解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提问方式。 (二)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之中最为合适的一项,可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以及考查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归纳、比较、概括、辩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一种设题灵活、客观性强、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 2.非选择题 (1)观点论证题 探究题通过提供历史材料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材料或情境中搜集相关信息,并对相关史实进行整合、归纳,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能力。它比材料解析题在开放程度上更深一层,题干材料的来源更加广泛,也可能更加灵活生动一些,在设问上也比较新颖。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解题步骤]①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论点;②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史实,要注意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据充分;有理有据;③最后,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论点,因为这是2015年和2016年评分标准的硬性要求,不可或缺。 一般论证题分值为6分,其中,论据(理由)需要答出两点,占4分,由理由得出与所持观点一致的结论,占2分。只答出理由没有最后的结论,理由答得再多再对,也得扣掉2分。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论证题的答题方法。 (五)规范答题格式 1.文字规范化 2.要点序号化 3.语言学科化 4.卷面的整洁美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