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海水“晒盐”课时方案设计课题海水“晒盐”第1课时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重难点重点:海水晒盐的过程以及结晶的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结晶的概念的建立。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一杯海水、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蒸馏水、烧杯、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电吹风机、药匙、玻璃棒、玻璃片。教学环节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评价设计总结分析生活中的食盐的制取方法。1.能总结信息☆2.能总结信息并提出问题☆☆学习过程预设【播放视频】《海水晒盐影片》食盐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之一,学名为氯化钠(化学式NaCl),白色结晶体。食盐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每人每天3~5克。食盐对我们的生活和人体而言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是如何制得的呢?提问:生活中的食盐如何制得?学生回答并补充:通过“盐田法”进行蒸发结晶,并进行除杂提纯得到可以直接食用的精盐。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设计1.知道海水晒盐的常用方法;2.了解传统晒盐的基本过程;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定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1.能具体说出答案☆2.能总结过程并分析原理☆☆3.实验操作规范,问题分析全面☆☆☆学习过程预设出示导读思考题一:传统海水晒盐通常采用什么生产方法?传统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组织讨论:1.海水中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2.从流程上看,为什么要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为什么引入结晶池后才会有食盐析出?组织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结束后展示交流,老师进行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实验前提出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目,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学生活动:【实验1】量取20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实验是否全部溶解,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问题1】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实验2】给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实验3】在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边振荡,观察是管理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完全溶解。【问题2】根据上述两个探究活动,能得到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组织讨论并归纳:1、利用哪些方法可以确定某一溶液是饱和溶液?2、根据实验2、3归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过渡】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食盐的结晶,实验前提出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目,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学生活动:【实验4】取实验1的小烧杯中的上层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玻璃片上吹热风,观察现象。【问题4】1.在实验4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实验4的过程就是结晶过程,你能根据该实验说说结晶的概念吗?3.再观察一下实验2中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试管中又有固体物质出现,这个过程也属于结晶。与实验4相比,这两种结晶的方法相同吗?三、归纳概括,总结提升评价设计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说出知识点☆能进一步谈一下体会☆☆学习过程预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学习目标)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评价设计能利用本节课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书写规范☆☆学习过程预设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2、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A.溶剂的质量不变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3、下列情况一定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溶剂D、蒸发溶剂4、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B.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C.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D.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作业设计配套练习册:课后达标训练板书设计第二节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方法及结晶的定义教学反思在海水“晒盐”得到母液时,应强调此时的海水只能称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对于其他溶质并未饱和,可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海水晒盐时只有食盐析出,而其他物质却留在母液中。在教学中,应深思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方法和措施,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可适当引申和拓展,但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准。《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时设计课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实验探究过程的学习,掌握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初步学习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重难点重点是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难点是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教学环节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评价设计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能说出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设计具体实验步骤和方案☆☆学习过程预设【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生】交流讨论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步骤:溶解过滤蒸发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设计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完成溶解和过滤的基本操作。1.能基本完成溶解和过滤☆☆2.能仪器使用熟练、规范☆☆☆学习过程预设【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小组合作完成蒸发操作。【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出示温馨提示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生】各小组展示所得到的食盐,进行交流评价。三、归纳概括,总结提升评价设计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说出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能进一步谈一下体会☆☆学习过程预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学习目标)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评价设计能利用本节课知识迁移解决的实际问题。能学会去除粗盐中难溶性固体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学会固体混合物的一般分离方法☆☆学习过程预设1.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列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A.放置酒精灯B.固定铁圈位置C.点燃酒精灯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蒸发皿3.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食盐和泥沙C.矿泉水和可乐D.铁粉和铜粉4.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抽到的考题是粗盐提纯实验,他将所称得的食盐溶解,静置一段时间之后,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A.称量B.过滤C.蒸发D.洗涤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6.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C.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置于烧杯的中间7.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各步骤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A.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B.过滤:直接将粗盐水倒入漏斗中C.蒸发: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热8.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9.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用到上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填名称)。(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____(填序号)。(4)下列有关蒸发结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防止破损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2)图①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3)在⑥的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作业设计配套练习册:课后达标训练板书设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步骤:溶解、过滤、蒸发。2、注意事项: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21世纪第二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方案设计课题海水“晒盐”第2课时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掌握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含义与影响因素。重难点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区别。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教学准备多媒体、小烧杯、试管、药匙、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教学环节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评价设计观察常菜“藕片”的制作。重点集中在料汁的调配上。1.能发现信息☆2.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学习过程预设【播放视频】藕片的制作过程提问:在制作家常菜藕片时用到了哪些调料?它们是否都能被溶解?学生回答并补充:香油、食醋、盐、姜末。香油、姜末不能溶解,食醋、食盐可以被溶解。溶质种类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种因素。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设计说出影响物质溶解情况的原因。用到了哪些试验方法。1.能具体说出答案☆☆2.熟练、规范、工整☆☆☆学习过程预设探究实验:溶剂种类是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实验用品:小烧杯、试管、药匙、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加入5ml水并振荡加入5ml酒精并振荡氯化钠碘得出结论:溶剂种类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回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析得到结论:温度与溶剂质量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探究实验得到最终结论:物质的溶解性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溶剂的种类、溶剂的量有关,也受温度的影响。提问:若要研究一种因素对溶解性的影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引出“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演示实验,由定性描述转为定量描述,引出“溶解度”概念。设计实验:怎样比较食盐和蔗糖哪一个溶解性更强?通过一段小视频,引出溶解度的四要素。1.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克树立起“溶解度”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练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温度状态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意义: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溶液达到饱和。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NaCl。【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9页图框中知识,对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溶解度/g(20℃)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溶解度曲线:①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在线测试:叙述A、B两点的意义。【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应用】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1.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小结】溶解度:①四要素②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③溶解度曲线【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38页“多识一点”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一定______、一定______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2.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和______有关。三、归纳概括,总结提升评价设计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说出知识点☆能进一步谈一下体会☆☆学习过程预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学习目标)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评价设计能利用本节课知识迁移解决的实际问题。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书写规范☆☆学习过程预设1、右图表示的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很小C.在t℃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b中含少量a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⑴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⑵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⑶t2℃时,a、b、c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⑷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⑸t2℃时30g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80g溶液,对吗?为什么?。⑹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⑺大量的a物质中含少量的b物质,可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⑻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⑼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A.c>a=bB.a=b>cC.a>b>cD.b>a>c作业设计配套练习册:课后达标训练板书设计第二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比较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几点无法逾越:一是如何正确理解溶解度的定义。二是溶解度和溶解性之间的关系。三是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第三节海水“制碱”》课时方案设计课题海水“制碱”第一课时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重难点重点是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难点是树立元素守恒观。教学准备多媒体、氨碱法流程图等。教学环节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评价设计分析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料。1.能发现信息☆2.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学习过程预设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品”,看看是什么?(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你在哪儿见过它?(厨房)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20世纪初,中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我国有一位专家在1926年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半个多世纪的垄断。这个人是谁?——侯德榜。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设计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料;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会写出方程式;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4.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产物。1.能具体说出答案☆2.能写出方程式☆☆3.熟练、规范、工整☆☆☆学习过程预设出示导读思考题一:海水中的资源特别丰富,那么海水中有纯碱吗?请同学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分析、研究如何以海水资源为基础来获取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碱?想一想,Na2CO3由哪些元素组成?Na2CO3中的哪种成分可以从海水中获得?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假如你是一位厂长,你在设计产品生产的方案中,你会考虑什么问题?组织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结束后展示交流,老师进行精讲点拨出示导读思考题二,指导学生看书讨论:制取碳酸钠的原料:食盐、石灰石;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又是怎样转化的?2、氨碱法制碱的原理是什么?流程中氨盐水含有几种物质?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除了得到碳酸氢钠还能得到什么物质?组织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结束后展示交流,老师进行精讲点拨媒体显示、展示图片: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为1︰702(水和氨气的体积比),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为1︰1,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呈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呈酸性。纯碱生产车间;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供学生学习参考)设问、质疑:1、化工产品的生产是利用原料最大限度的获取产物,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应怎样处理氯化铵呢?2、在纯碱的生产过程中哪些物质得到了循环使用?3、分析氨碱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4、为什么说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教师讲述:侯氏制碱法相对于氨碱法的两大优点:一是氯化铵直接作产品用作氮肥;二是把氯化钠的利用率由70%提高到96%。学生欣赏:侯德榜简介三、归纳概括,总结提升评价设计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说出知识点☆能进一步谈一下体会☆☆学习过程预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学习目标)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评价设计能利用本节课知识迁移解决的实际问题。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书写规范☆☆学习过程预设1、下列有关氨碱法与侯氏制碱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两种方法都利用了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B.侯氏制碱法比氨碱法制碱的工艺更绿色环保C.所用盐水都是除去杂质后的精盐水2、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 )A.NaClB.NaOHC.Na2CO3D.NaHCO33、“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①NaCl+CO2+NH3+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合制碱法”制得的是纯碱B.该工艺的原料是NaCl和NaHCO3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NaHCO3比Na2CO3受热易分解作业设计配套练习册:课后达标训练板书设计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反思氨碱法制碱的过程属于难点,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来说比较费劲,特别是关于碳酸氢铵晶体的析出等。为避免此问题的发生,让学生更能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条件组织学生实地观看,效果会更好些。21世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到实验室去 粗盐的提纯课时方案设计.docx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方案设计.docx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方案设计.docx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二课时方案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