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 ·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 ·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市某自然村2019年度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 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则该村2019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2%   B.0.2% 
C.1.0%   D.0.4%
2.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50年以前,人口增长较慢   B.世界人口增长一直很快
C.1950~2000年,人口增长很快   D.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70亿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说,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人口高峰。据此,回答3~5题。
3.三大人口高峰说明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现状是(  )
①人口数量大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口素质低 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三大人口高峰的到来,将会导致的消极影响是(  )
①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③使我国成为一个人口资源大国 ④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了应对三大人口高峰,要求我们(  )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
①用焦炭炼铁 ②海产品罐头工业 ③水能发电 ④废铁炼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不能守着水渴死,要向大海要水”。许多沿海国家和城市纷纷动工兴建海水淡化厂,缓解用水紧张的窘境。向大海要水体现了( )
A.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B.依靠科技“开源”
C.依靠科技“节流”   D.通过改善水环境来缓解水危机
8.“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莓”。某省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旅游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这表明该省(  )
①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②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对图寓意分析正确的有(  )
①发展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②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自然跟不上 ③该工厂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④企业应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10.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确保藏羚羊等大批野生动物的正常迁徙、繁衍,国家决定专门设计动物通道,使铁路的建设、运营和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都不受影响。这表明(  )
A.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的中心工作   B.只要搞好生态环境,就能搞好经济
C.经济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D.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11.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发展科学技术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C.提高人口素质   D.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2.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为的是(  )
A.用精美包装纸层层包装礼物   B.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C.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13.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  )
A.让公民参与环保立法、严格执法   B.用法律手段制裁各种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
C.倡导公民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D.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14.以下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时间就是金钱   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15.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内蒙古高原——耕作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
C.大兴安岭——畜牧业   D.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1830年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人,1975年为40亿人,1987年为50亿人,1999年达到60多亿。目前仍以每年7 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 世界耕地总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但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蚀、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仅中国每年就减少70万公顷左右。
(1)上述材料揭示了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 问题;二是 问题。(4分)
(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2分)
(3)由材料二推断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2018年10月18日,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中英双语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其中13亿的增长可能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17年全球人口为75.5亿人;总体出生率为2.5%,即平均每名妇女育有2.5名子女。撒哈拉以南非洲出生率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非洲西部和中部出生率为5.2%,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生率为4.5%。与之相比,美国的出生率为1.9%,中国仅为1.6%。
材料二 据统计,地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上70%的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1)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世界人口的状况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3)下图是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填入图中空格处。(只填序号)(6分)
①土地荒漠化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粮食短缺
(4)从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世界能源使用现状及未来能源需求结构预测图
材料二 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
(1)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多造成的,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 二氧化碳 。根据材料分析该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一涉及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均丰富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
的  地区。(2分)
(3)读材料一,说出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总使用量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现状及变化趋势。(4分)
(4)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哪些事情?(2分)
19.探究“十面‘霾’伏”。某班历史与社会合作学习小组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雾霾现象进行探究活动,获取了以下三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第一组:看现象】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
(1)雾霾现象属于哪类环境问题?(2分)
【第二组:探影响】雾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学习小组获取了下面一组图片:
(2)根据上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4分)
【第三组:究原因】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张大伟分析了雾霾现象的原因: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严重的根本原因;第二,扩散条件不利是造成雾霾严重的直接原因;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加剧了雾霾现象。
(3)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雾霾现象?(2分)
(4)你认为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最严重会出现在哪个季节?为什么?(4分)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市某自然村2019年度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 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则该村2019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C )
A.1.2%   B.0.2% 
C.1.0%   D.0.4%
2.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1850年以前,人口增长较慢   B.世界人口增长一直很快
C.1950~2000年,人口增长很快   D.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70亿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说,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人口高峰。据此,回答3~5题。
3.三大人口高峰说明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现状是( A )
①人口数量大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口素质低 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三大人口高峰的到来,将会导致的消极影响是( B )
①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③使我国成为一个人口资源大国 ④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了应对三大人口高峰,要求我们( C )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B )
①用焦炭炼铁 ②海产品罐头工业 ③水能发电 ④废铁炼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不能守着水渴死,要向大海要水”。许多沿海国家和城市纷纷动工兴建海水淡化厂,缓解用水紧张的窘境。向大海要水体现了( B )
A.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B.依靠科技“开源”
C.依靠科技“节流”   D.通过改善水环境来缓解水危机
8.“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莓”。某省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旅游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这表明该省( B )
①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②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对图寓意分析正确的有( C )
①发展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②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自然跟不上 ③该工厂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④企业应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10.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确保藏羚羊等大批野生动物的正常迁徙、繁衍,国家决定专门设计动物通道,使铁路的建设、运营和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都不受影响。这表明( C )
A.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的中心工作   B.只要搞好生态环境,就能搞好经济
C.经济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D.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11.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C )
A.发展科学技术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C.提高人口素质   D.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2.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为的是( C )
A.用精美包装纸层层包装礼物   B.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C.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13.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 D )
A.让公民参与环保立法、严格执法   B.用法律手段制裁各种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
C.倡导公民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D.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14.以下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是( D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时间就是金钱   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15.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B )
A.内蒙古高原——耕作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
C.大兴安岭——畜牧业   D.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1830年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人,1975年为40亿人,1987年为50亿人,1999年达到60多亿。目前仍以每年7 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 世界耕地总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但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蚀、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仅中国每年就减少70万公顷左右。
(1)上述材料揭示了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 人口增长快 问题;二是 耕地面积减少 问题。(4分)
(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计划生育 。(2分)
(3)由材料二推断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一方面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2018年10月18日,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中英双语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其中13亿的增长可能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17年全球人口为75.5亿人;总体出生率为2.5%,即平均每名妇女育有2.5名子女。撒哈拉以南非洲出生率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非洲西部和中部出生率为5.2%,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生率为4.5%。与之相比,美国的出生率为1.9%,中国仅为1.6%。
材料二 据统计,地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上70%的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1)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2分)
人口自然增长率。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世界人口的状况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状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有差异的;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3)下图是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填入图中空格处。(只填序号)(6分)
①土地荒漠化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粮食短缺
(4)从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要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才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世界能源使用现状及未来能源需求结构预测图
材料二 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
(1)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多造成的,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 二氧化碳 。根据材料分析该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
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森林面积减少。
(2)材料一涉及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均丰富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青藏 地区。(2分)
(3)读材料一,说出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总使用量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现状及变化趋势。(4分)
现状: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占绝大部分。变化趋势: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呈现变小的趋势。
(4)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哪些事情?(2分)
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符合节能减排即可)
19.探究“十面‘霾’伏”。某班历史与社会合作学习小组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雾霾现象进行探究活动,获取了以下三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第一组:看现象】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
(1)雾霾现象属于哪类环境问题?(2分)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第二组:探影响】雾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学习小组获取了下面一组图片:
(2)根据上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4分)
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出行;交通事故多发;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第三组:究原因】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张大伟分析了雾霾现象的原因: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严重的根本原因;第二,扩散条件不利是造成雾霾严重的直接原因;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加剧了雾霾现象。
(3)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雾霾现象?(2分)
开发新能源,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投入,整治大气污染;加大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建设等。
(4)你认为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最严重会出现在哪个季节?为什么?(4分)
冬季(秋冬季节)。原因:冬季华北地区气温低,取暖需要大量燃烧煤炭;农民大量燃烧秸秆;导致粉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冬季昼夜温差大,水汽易于凝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