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世纪40年代,美苏两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此次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英国人约翰·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新。”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事实是(  )
A.“冷战”时期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B.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复兴
C.“冷战”时期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加大  
D.“冷战”时期科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
A.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B.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4.【江苏泰州中考】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冷战”中的对峙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握手结盟
5.如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图中第③阶段发展水准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得到了欧洲的大量经济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利用了高新技术成果
6.“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这个愿望下,“欧洲共同体”成立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7.今天,日本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国。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建立经济联合体
C.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D.寻求美国大力支持
8.美国、西欧、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巨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日两国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C.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都得到了外部援助
D.战后初期,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9.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提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是指(  )
A.发展高新技术   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建立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10.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1953年后的苏联改革都没有成功。这些改革都(  )
A.都放弃了公有制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11.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   B.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走向解体
12.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
A.沙俄覆灭   B.苏俄诞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3.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年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独立国家 尼日尔 刚果 喀麦隆 中非 索马里 尼日利亚
A.非洲年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中东问题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殖民体系崩溃。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古巴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15.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大国不断插手该地区事务
B.民族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C.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D.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西欧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哪些积极措施?(5分)
(2)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2分)
(3)用史实说明20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有“美国因素”的影响。(成败任选一方面各举一例)(4分)
(4)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中,我们能够借鉴些什么?(任答两点)(4分)
1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6分)
(1)图二中主人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图三所示为推倒柏林墙,它反映的是东欧剧变中哪两个国家的合并?(4分)
(3)你能够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时间中分析出图三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吗?(6分)
18.在世界当代史上,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1)1960年为什么被称为“非洲独立年”?(4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的国际意义。(4分)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12分)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世纪40年代,美苏两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此次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B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英国人约翰·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新。”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事实是( A )
A.“冷战”时期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B.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复兴
C.“冷战”时期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加大  
D.“冷战”时期科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D )
A.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B.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4.【江苏泰州中考】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B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冷战”中的对峙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握手结盟
5.如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图中第③阶段发展水准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
A.得到了欧洲的大量经济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利用了高新技术成果
6.“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这个愿望下,“欧洲共同体”成立于( B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7.今天,日本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国。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C )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建立经济联合体
C.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D.寻求美国大力支持
8.美国、西欧、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巨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日两国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C.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都得到了外部援助
D.战后初期,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9.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提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是指( C )
A.发展高新技术   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建立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10.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1953年后的苏联改革都没有成功。这些改革都( C )
A.都放弃了公有制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11.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A.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   B.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走向解体
12.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D )
A.沙俄覆灭   B.苏俄诞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3.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A )
年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独立国家 尼日尔 刚果 喀麦隆 中非 索马里 尼日利亚
A.非洲年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中东问题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殖民体系崩溃。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C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古巴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15.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大国不断插手该地区事务
B.民族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C.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D.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西欧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哪些积极措施?(5分)
组织:欧洲共同体(或欧洲联盟)。措施:重视教育,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基本国策。
(2)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2分)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
(3)用史实说明20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有“美国因素”的影响。(成败任选一方面各举一例)(4分)
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参战,加速了德国的战败。
(4)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中,我们能够借鉴些什么?(任答两点)(4分)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加强国际合作等。
1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6分)
(1)图二中主人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导致思想混乱,局势失控,加剧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
(2)图三所示为推倒柏林墙,它反映的是东欧剧变中哪两个国家的合并?(4分)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3)你能够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时间中分析出图三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吗?(6分)
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东欧国家经济出现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等。
18.在世界当代史上,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1)1960年为什么被称为“非洲独立年”?(4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独立的国家就有17个,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非洲人民;非洲人民的觉醒;非洲人民经过反法西斯斗争的锻炼。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的国际意义。(4分)
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有利于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格局。(言之有理即可)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12分)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6分)
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
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
答案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