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六单元 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第六单元 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几乎结束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举办“一五计划成功展”,他们找到了以下的图片,其中不适合的是(  )

    

    
3.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四川达州中考】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6.【湖北荆门中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20世纪70年代末,农业连年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体现了农民对哪一项政策的拥护(  )
A.三大改造   B.取消农业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建立直辖市   B.建立经济特区 
C.实行“一国两制”   D.建立特别行政区
11.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必须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B.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C.少数民族可以自己制定宪法、法律  
D.少数民族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12.“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香港—澳门回归
13.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互利   D.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14.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时间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可以系统、完整地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如果为下列时间轴配上的合适标题,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一个新的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指什么事件?(2分)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终于实现了多少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土地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4分)
(3)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哪一举措?(2分)
(4)20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富国梦,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创造性举措是什么?(2分)
(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1)和深圳经济特区具有同等性质特区还有哪几个?(4分)
(2)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4分)
(3)你对特区设立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4分)
18.【江苏盐城中考】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16分)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二 中美关系图示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社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材料三 1972年后,才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1972年,中美贸易额只有9 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98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
(2)根据材科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并指出中美关系的转变给你什么启示?(5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材料三中的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6分)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几乎结束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D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举办“一五计划成功展”,他们找到了以下的图片,其中不适合的是( D )

    

    
3.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四川达州中考】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C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D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6.【湖北荆门中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C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20世纪70年代末,农业连年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体现了农民对哪一项政策的拥护( C )
A.三大改造   B.取消农业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A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B )
A.建立直辖市   B.建立经济特区 
C.实行“一国两制”   D.建立特别行政区
11.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
A.必须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B.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C.少数民族可以自己制定宪法、法律  
D.少数民族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12.“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D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香港—澳门回归
13.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B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互利   D.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14.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B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时间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可以系统、完整地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如果为下列时间轴配上的合适标题,恰当的是( A )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一个新的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指什么事件?(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终于实现了多少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土地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4分)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的完成。
(3)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哪一举措?(2分)
一五计划的实行。
(4)20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富国梦,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创造性举措是什么?(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2分)
一国两制。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1)和深圳经济特区具有同等性质特区还有哪几个?(4分)
珠海、厦门、深圳,海南岛。
(2)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4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你对特区设立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4分)
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等。
18.【江苏盐城中考】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16分)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
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变化:由生产资料农民所有制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二 中美关系图示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社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材料三 1972年后,才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1972年,中美贸易额只有9 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98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根据材科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并指出中美关系的转变给你什么启示?(5分)
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不断深化。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这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材料三中的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中美关系正常化。
(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6分)
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