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下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综合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  )
①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③美国试图用武力颠覆苏联等国政权 ④战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B.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C.西欧国家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D.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苏联模式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古巴通过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2 000多年的帝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战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与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有(  )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对比汕头近代以来的两次对外开放,你认为以下哪个标题是与两次开放无关的(  )
A.被迫通商与主动开放   B.苏联模式的复制与中国特色的探索
C.帝国衰落与民族复兴   D.殖民掠夺与改革兴国
8.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多年来,该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③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持 ④自治区享有绝对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10.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WTO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
A.联合国地位的提高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国力衰退
1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13.“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14.要想解决右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
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只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压力就行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列措施中,可以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合理办法是(  )
A.减少对我国所有自然资源的开发  
B.大量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C.对非可再生资源不再利用  
D.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为进行“寻根”教育,某校开展“搜寻记忆——我写家史”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
(1)与爷爷访谈。爷爷出生于1940年,随着小明的提问,他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流离失所”是9岁前爷爷的最大感受,他说在9岁前有一次安居的机会,但很快失去了这次机会。拥有这次“机会”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又“失去了这次机会”?(4分)
(2)解读爷爷的“宝贝”。下列是小明爷爷珍藏的部分“宝贝”。写出图一宣传的历史事件。写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方针。(4分)
图一 收藏的宣传画《走合作化的道路》
图二 收集的报纸
(3)“我写家史”。小明拟以《时代的脉搏》为题写家史。其中有“1979年——走进新时代”“1984年——连云港的机遇”“1994年——大伯成为公司经理”等语句。分别写出这三个语句体现的国家政策。(6分)
17.科技革命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
图二 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
(1)材料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该成果的用途?(4分)
材料二
图三 列宁格勒原子能发电站
图四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指出哪次科技革命诞生了材料二所示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认识。(3分)
18.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图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 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 032人。文盲率4.08%,流动人口增长81.03%。我国人口素质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在增加……要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观察材料一,说说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客观依据。(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的认识。(4分)
(3)联系材料三,从人口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确性。(6分)
19.【内蒙古赤峰中考】自从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极化”,如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一体化】
材料一 ……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分)
【工业化】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出交通方面的发明两例。并用其中一例说明科技“刷新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4分)
【两极化】
材料三 结合下图按要求作答。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两极格局政治方面的对抗开始于什么事件?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什么事件之后?两极格局结束于哪件事?(3分)
【碎片化】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五 我们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不得照抄原文)(3分)
九年级(下)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 C )
①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③美国试图用武力颠覆苏联等国政权 ④战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B.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C.西欧国家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D.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苏联模式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古巴通过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B )
A.辛亥革命推翻了2 000多年的帝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战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与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有( B )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对比汕头近代以来的两次对外开放,你认为以下哪个标题是与两次开放无关的( B )
A.被迫通商与主动开放   B.苏联模式的复制与中国特色的探索
C.帝国衰落与民族复兴   D.殖民掠夺与改革兴国
8.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多年来,该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 A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③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持 ④自治区享有绝对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B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10.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C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WTO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C )
A.联合国地位的提高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国力衰退
1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13.“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D )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14.要想解决右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C )
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只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压力就行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列措施中,可以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合理办法是( D )
A.减少对我国所有自然资源的开发  
B.大量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C.对非可再生资源不再利用  
D.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为进行“寻根”教育,某校开展“搜寻记忆——我写家史”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
(1)与爷爷访谈。爷爷出生于1940年,随着小明的提问,他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流离失所”是9岁前爷爷的最大感受,他说在9岁前有一次安居的机会,但很快失去了这次机会。拥有这次“机会”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又“失去了这次机会”?(4分)
全面抗战的胜利。爆发内战。
(2)解读爷爷的“宝贝”。下列是小明爷爷珍藏的部分“宝贝”。写出图一宣传的历史事件。写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方针。(4分)
图一 收藏的宣传画《走合作化的道路》
图二 收集的报纸
三大改造。一国两制。
(3)“我写家史”。小明拟以《时代的脉搏》为题写家史。其中有“1979年——走进新时代”“1984年——连云港的机遇”“1994年——大伯成为公司经理”等语句。分别写出这三个语句体现的国家政策。(6分)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决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7.科技革命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
图二 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
(1)材料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该成果的用途?(4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战争与日常生活。
材料二
图三 列宁格勒原子能发电站
图四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指出哪次科技革命诞生了材料二所示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5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渗透;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认识。(3分)
科技是把双刃剑,和平利用科技成果能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给人类带来灾难。
18.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图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 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 032人。文盲率4.08%,流动人口增长81.03%。我国人口素质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在增加……要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观察材料一,说说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客观依据。(4分)
我国存在人口结构性矛盾,呈现老龄化趋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的认识。(4分)
提高人口素质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我国人口素质较低,给自然、社会和经济都带来沉重压力,给失业人口再就业增加了难度。解决人口问题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解决好人口流动等问题。
(3)联系材料三,从人口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确性。(6分)
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中央改革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调整人口结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内蒙古赤峰中考】自从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极化”,如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一体化】
材料一 ……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分)
新航路开辟。
【工业化】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出交通方面的发明两例。并用其中一例说明科技“刷新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4分)
火车、汽车、飞机(任举两例即可)。火车、汽车、飞机(任意一个)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但也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或存在着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
【两极化】
材料三 结合下图按要求作答。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两极格局政治方面的对抗开始于什么事件?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什么事件之后?两极格局结束于哪件事?(3分)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苏联解体。
【碎片化】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4分)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材料五 我们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不得照抄原文)(3分)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符合史实,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