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 ) A.华约 B.欧共体 C.北约 D.经互会 2.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 A.列宁 B.普京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3. “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结果以出丑告终。”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出丑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4. 匈牙利社会工党中央曾经发表信函说,人们不会忘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匈牙利,当时国内外的舆论曾把我们的祖国看成一盏象征振兴的信号灯。点燃这盏信号灯的历史人物是 ( ) A.卡达尔 B.列宁 C.罗斯福 D.赫鲁晓夫 5.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6.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改革共同的特点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7.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B.苏联“八一九”事件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8. 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背离倾向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9. 某班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围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结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困难 B.实行“政治多元化” C.民族矛盾激化 D.执政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10.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11. 下表是1951—1985年苏联粮食平均年产量和收购量简表(单位:百万吨)。对此表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51- 1955 1956- 1960 1961- 1965 1966- 1970 1971- 1975 1976- 1980 1981- 1985 年产量 88.5 121.5 130.3 167.6 181.6 205.1 180.3 收购量 34.2 47.9 51.6 66.0 67.6 79.7 54.5 A.苏联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集体化 B.赫鲁晓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 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粮食收购量出现下降 D.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粮食产量出现增长 12. 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是( ) A.匈牙利改革 B.南斯拉夫改革 C.波兰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3. 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4. 东欧 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是( )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问题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④民族分裂活动的产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你知道上图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2)图片体现了该领导人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有学者评价:他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如何理解该学者的话?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动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主要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个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苏联领导人最终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导致该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材料二 史学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措施不当,导致了非其所愿的恶果,这叫好心办了恶事。另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在于搞垮苏联……他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他的改革“好心办了恶事”? 材料三 东欧国家由于教条主义地袭用苏联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当然是导致后来东欧剧变的原因,而产生问题和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模式。 ——刘祖熙《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欧剧变开始于哪一年?东欧剧变的实质又是什么? 1989年。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DCDACDB 8-14BACBDCD 二、非选择题 15. (1)赫鲁晓夫 (2)农业改革,导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体制。 (3)掘墓人是指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人是指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16. (1)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 (3)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苏联“新思维”改革,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7. (1)赫鲁晓夫。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他上台后,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却导致了苏联解体。 (3)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