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位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车辆,行走在那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据此推测这位游客可能来自于(
???)
A.?巴黎?????????????????????????????????B.?威尼斯?????????????????????????????????C.?巴西利亚?????????????????????????????????D.?蔚山
2.下列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
①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人们开凿了层层梯田,种植农作物。
②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00多千米。
③我国陆地面积960平方公里,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④大兴安岭是我国一二两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其中属于清朝的有(
???)
①昭君出塞???
②实行金瓶掣签制
③加固增修长城???
④大规模改土归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图中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路线及航海家是(
???)
A.?①迪亚士???????????????????????????B.?②达伽马???????????????????????????C.?③哥伦布???????????????????????????D.?④麦哲伦
5.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②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共伤亡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
③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④一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八一暴动征腐恶,运筹决胜非等闲”。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一一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
B.?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C.?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北伐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7.假如你生活在1911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①有人在阅读《狂人日记》
②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
③革命党人发动了武装起义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与下图历史事件对应的选项有(
???)
①周恩来是代表人物之一
②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
③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
④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对下面年代尺中A段的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
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一族。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统治者惊慌失措。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20多个省,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项探索活动,列举该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位,并阐述该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风雷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的表现?
1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首来时路,波澜壮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湖有幸载红船。举锤镰、立宣言、震撼九州,志破九重天……井冈山、大别山、万里长征、胜利到延……”——姚俊明
《江城子·忆昔》
材料二:1927年-1928年中共党员数量及成份构成变化
?
总人数
工人
知识分子
农民
其他
1927年
1万多
53.8%
19.1%
18.7%
8.4%
1928年
12万左右
10.9%
7.2%
76.6%
5.3%
材料三:
(1)指出诗歌中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
(2)你可以从材料二中获得哪些信息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3.?
2020年是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彰显正义,祈祷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
开始
重要史实
胜利
抗日战争
1931年,①后,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
②,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④》,向盟军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937年7月16日,蒋介石呼吁国际联盟
及九国公约的签署国家介入调停……为避免激恼日本,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停止交运中国政府已购买的轰炸机。
▲1942年4月23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这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积极响应。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
——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请准确写出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具体所指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
(3)列举两例史实批驳材料三中日本对这场战争所持的态度。日本的态度对我们建设持久和平世界有什么警示?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答案】
B
【考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车辆,行走在那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说明当地河湖众多,所以这个游客可能来自于水城威尼斯。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威尼斯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
A
【考点】地势和地形,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大兴安岭是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③④错误;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00多千米,①②正确。
A项①②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
C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的措施。乾隆皇帝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故②④正确。①③两项分别出现在汉代与明代,排除。
C项②④属于清朝成功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4.【答案】
D
【考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图中④是麦哲伦船队的航线。
ABC三项都不是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路线及航海家,不符合题意;
D项④麦哲伦是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路线及航海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
5.【答案】
A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①②③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6.【答案】
C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BD三项均与“八一暴动”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题干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答案】
B
【考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狂人日记》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1916年,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①②④不可能看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故③可能看到。
B项①②④1911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11年的中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答案】
C
【考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是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即重庆谈判,周恩来是中共代表人物之一,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故①③④正确。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46年6月,故②错误。
C项①③④与题干图片历史事件对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9.【答案】
D
【考点】西安事变,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①②组合不正确。③④符合史实,故③④组合正确。
D项③④组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
10.【答案】
B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错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项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正确,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错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1~1945年,不符合题意;
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答案】
(1)例1: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例2:戊戌变法;康有为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例3:辛亥革命;孙中山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新青年》等刊物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族,说明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不顾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的“……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的探索活动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戊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新政、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激起五四风雷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影响了年轻一族”可知,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由材料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可知,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是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1)例1: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例2:戊戌变法;康有为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例3:辛亥革命;孙中山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新青年》等刊物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族,说明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不顾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2.【答案】
(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红军长征(三例即可)
(2)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主体成分由工人阶级变成农民阶级。
因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员成分构成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3)图1:
国统区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通货膨胀:图2: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图3: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略方针得当。
【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军长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南湖有幸载红船”可以得出中共一大的召开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根据“井冈山”可以得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根据“万里长征、胜利到延安”可以得出红军长征。
(2)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第一小问信息,根据材料二“1927年-1928年中共党员数量及成份构成变化”表格可知,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主体成分由工人阶级变成农民阶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员成分构成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图1国统区“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反映了国统区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通货膨胀,图2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图3毛泽东转战陕北说明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略方针得当。
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红军长征(三例即可)。
(2)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主体成分由工人阶级变成农民阶级。
因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员成分构成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3)图1:
国统区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通货膨胀:图2: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图3: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略方针得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军长征,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3.【答案】
(1)①九一八事变;②台儿庄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波茨坦公告》
(2)从不支持到支持;时代背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宜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
(3)如南京大屠杀、实施三光政策等;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等。
【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结合表格信息及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成为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1943年2月结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抗日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加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积极配合和支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2)本题考查太平洋战争前后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及其时代背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二中“1937年7月16日……为避免激恼日本,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停止交运中国政府已购买的轰炸机”“1942年4月23日,蒋介石……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这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积极响应”,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由从不支持到支持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中“1942年4月”及其具体信息的理解,结合相关所学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说明其时代背景。
(3)本题考查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及其警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解决具体问题。据材料三“有人对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认识理解日本以受害者自居来否定侵略战争的性质;据此结合相关所学,从南京大屠杀等侵略战争的罪行对上述态度加以批驳。根据现实问题及相关所学,概括说明针对日本否定侵略的历史、称霸世界的企图,应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等。
故答案为:(1)①九一八事变;②台儿庄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波茨坦公告》。
(2)从不支持到支持;时代背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宜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
(3)如南京大屠杀、实施三光政策等;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太平洋战争前后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及其时代背景,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及其警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