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导学案
【学习目标】
要点必背
课标细化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民法基本原则(6个)
识别民事法律关系。
了解我国民法基本原则。
【框架体系】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
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今后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我们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________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___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________的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________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民事法律关系(关系+要素)
4.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和________。它包含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主体: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________、承担________。民事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依法享有________________,承担________________。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能力人、________________能力人和________________能力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6.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债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人身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
7.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______和承担的____________。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
____________的,也是____________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8.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与______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和______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民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社会秩序,凸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P6
9.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各成员既有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民法典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则。
【判断纠错】
1.民法仅调整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

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固定不变的。(

4.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议题探究】
探究1:
张某今年21岁,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8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某小区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欲花2万元从李某处买一辆二手汽车,此事遭到了张某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张某父亲找到李某,认为张某与李某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开走汽车。
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张某向李某买汽车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探究2.李某(男)和陈某(女)结婚后开了一家餐厅,并购置了房子和车子。婚后不久,夫妻二人产生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后李某同某餐厅员工刘某确立了不正当关系。2020年2月,李某突然咳血,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了肺癌,且是晚期。在治疗期间,刘某一直照顾他。李某去世前,在公证人以及律师的见证下,立下遗嘱,把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全部留给刘某。李某去世后,其妻子陈某坚决不承认这份遗嘱,并把刘某告上法庭,要求继承属于李某的那部分财产。最终人民法院支持了陈某的诉求。
有人认为,法院的判决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自愿原则。结合材料和所学民法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课堂评估】
1.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15岁的小张中了一等奖,并在母亲陪同下领取了8000元奖金。回家后小张偷偷拿走7800元买了心仪已久的电脑,其母想拿这笔钱买化妆品的时候发现钱被小张花了,便去找商家要求退货还钱。此案中(
)
①8000元奖金归小张个人支配
②小张用奖金购买电脑应征得父母亲同意
③电脑商家应当退货还钱
④小张母亲拿奖金买化妆品应征得小张同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民事活动原则是(
)
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绿色原则
3.2019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依法办事,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法治有利于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引导人们(
)
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主动行使法律权利
③自觉履行家庭责任
④确保不违背公序良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对下列内容分析正确的有(
)
①对胎儿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自然人民事权利的尊重
②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④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甲为某市市长,乙为甲的秘书。某日,甲乙一起外出在商场购物。甲的钱包丢失,就向乙借了1000元用于购物。甲乙间的借钱关系(
)
①是财产关系,受民法调整
②是宪法规定的行政上下级关系
③是人身关系,受民法调整
④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下列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
B.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
C.小偷甲因偷盗他人财物被警察拘留
D.甲市政府因市政规划需要将乙家所在区域划入拆迁范围
7.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下列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对应正确的是(
)
①所有权关系的客体——物
②债权关系的客体——人身利益
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④人身关系的客体——行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
法律
法律常识
法治意识
法律规则
2.
民法
民法
3.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4.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主体
客体
内容
5.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完全民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6.
民事权利
义务

行为
智力成果
商业标记
人身利益
7.
权利
义务
相互对立
相互联系
8.法治
德治
法律
道德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独立人格
平等地位
权利明确
财产关系稳定
交易安全
文明
和谐
平等
诚信
9.
共同利益
各自的利益
利益关系
民法基本原则
平等
自愿
公平
诚信
守法
公序良俗
绿色
【判断纠错】
1答案:×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
答案:×
解析: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平等地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律根据自然人不同的年龄和智力状态规定了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并没有违反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
3
答案:×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4
答案:√
【议题探究】
1.答案:
(1)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一张某和李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李某向张某给付汽车的行为和张某向李某给付车款的行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和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有效。购车行为发生时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因车祸死亡是在购车行为成立之后,这并不影响他在此前所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解析:第(1)问,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与内容的内涵,结合材料可逐一回答。需要注意:买卖合同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客体是双方的给付行为,即卖方向买方给付物的行为和买方向卖方支付钱款的行为。不要混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与客体。
第(2)问,注意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与终止,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死亡时终止。
答案:
材料中观点错误。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法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陈某是李某的合法妻子,继承属于李某的那部分财产符合我国法律规定。
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李某所立的遗嘱会引发社会道德问题,违背了公序良俗。
④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的重要原则,如果遗嘱有违该原则,必将面临无效的风险。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内涵,然后据此审读材料,答出李某的财产由刘某而非其妻子陈某继承的话,有悖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即可。
【课堂评估】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题目中小张因为是未成年人,其监护人有监管该奖金的权利,他中奖得到的奖金,自己不能完全进行支配,如果需要购买电脑,则需要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①错误,②正确;本案中小张偷偷拿走7800元买了一台电脑,该行为是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的民事活动,故母亲去找商家要求退货还钱,此时商家应当退货还钱,③正确;本案中,孩子还没有成年,监护人对孩子的财产是享有一定的支配权的,故不需要征得小张同意,④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绿色原则。绿色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D正确。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法治有利于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①③符合题意,②排除;④中的“确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4.答案:A
解析:对胎儿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自然人民事权利的尊重,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对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③符合题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说法错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④错误。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本案中甲乙间的借钱关系属于自然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受民法调整,双方形成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也就是说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属于民事法律关系,B正确。A、D属于行政法律关系。C属于刑事法律关系。
7.答案:C
解析: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据此可知,①③对应正确,②④对应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