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三、教学流程 【引入】20吨硫酸罐车翻泄一空,车上浓硫酸泄露,腐蚀地面,并流入水塘,有关部门紧急调运3吨熟石灰用来抢险。 【提问】为什么能用熟石灰抢险? 第一环节: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 【思考讨论】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说出你的猜想,怎样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探究实验】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酸碱的反应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第二环节: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结果分析】 1、为什么酚酞会变成无色呢?说明了什么? 2、什么时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解释与结论】 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展示图片,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第三环节:通过课堂交流和问题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 ⑴当加入的盐酸较少时,NaOH溶液剩余,溶液显 性,PH 7, ⑵当加入的盐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 性,PH 7, ⑶当加入的盐酸过量时,盐酸剩余,溶液显 性,PH 7。 根据以上分析,在学案中画出整个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过渡】你能解释用熟石灰为浓硫酸泄露抢险的原因吗? 【回答】Ca(OH)2 +H2SO4 == Ca SO4 +2H2O 【指导阅读教材】 (1)你了解治疗胃酸过的药物的成分吗?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2)怎样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3)酸性或碱性污水怎样才能达标排放? (4)科学实验中如何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应用】 做完化学实验后剩余的酸性废液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如何处理? 四、教学小结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