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 ;? 2、学会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和酸碱性的方法; . 3、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中回顾酸和碱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现象推测物质,培养发散性思维 3、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学会使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奇妙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懂得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比较紧密,体会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树立“环境友好化学”的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3、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 1、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能拓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书写酸碱的化学方程式。?? 3、对酸碱知识归纳,并构建酸碱盐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将班内学生分为六组,形成学习小组 2、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仪器药品:量杯、烧杯、紫色石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熟鸡蛋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 趣趣味实验 向玻璃容器中倒入水,放入一枚熟鸡蛋,倒入紫色液体A,再倒入无色液体B,最后倒入无色溶液C。 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完成学案第三部分第1题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趣 精 讲 点 拨 问题1: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加的A、B、C三种物质可能是什么?并说出判断依据 。 (板书纪录)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学案第三部分第2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2: 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 (板书记录) (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演示学生实验方案) (点评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加入A、B、C、的可能组合。 讨论原因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发散性的问题,产生分析 产生冲突 巩固科学探究的步骤 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问题3: 废液如何处理才能排放呢? 要求小组优化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验证方案) 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方案 优化方案 落实基本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连连点成网 从物质分类角度,要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汇总知识网络 小组构建知识网络,完成学案第四部分。 形成知识体系 作作业 学案第五部分:中考链接 做练习 巩固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七、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探究鸡蛋的沉浮,加深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对废液成分的处理的方案设计即树立“环境友好化学”的观念,又使酸碱盐知识得到应用。 分组实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