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6172001268730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对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特点的拓展。本节由“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飞机的升力”两部分内容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液体压强与流速有关,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直观且生动有趣的小实验,例如:向两张平行的纸片中间吹气等。引导学生把压力、压强跟流速联系起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另外,可以通过制作小小的机翼模型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原理的价值。当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来体会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科学原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基础都比较薄弱,并且国语水平也比较差,与其给学生语言上多讲,不如让他们直观的看到,通过直观的观察结合自己体会,然后再总结,老师再引导,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对于学生理解起来会更有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接触过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事例,如火车站的“安全线”,但对此事例的原理并不了解,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兴趣浓厚,所以 “吹纸片”、“模拟机翼”“水冲小勺”等演示视频的设置,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各种推理能力,但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对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吸尘器、喷壶、跑车尾翼等的原理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学习物理知识再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流体及与流体有关的现象。 2、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会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提炼出实验现象中的要主要特点,学会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怀, 2、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出发,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的产生和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的升力及生活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吹风机等。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老师和同学一起实验,引入课题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纸片,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双手各拿一张纸片,且平行放置,教师自己手拿吹风机,用吹风机朝平行纸片的中间吹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老师提问: 纸片为什么互相靠拢 这个实验如果我们用一张纸片能做吗?怎么做? 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参照老师做实验的情形,每个同学双手各拿一张纸片,平行放置,用嘴朝平行纸片的中间吹气观察纸片的情况。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比较容易又简单的实验,能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问题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流体的概念 PPT展示:流水和风吹草动。 物理学中把像风这样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知识点2 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 老师提问: 上面的实验我们用一张纸片也能做,将纸片的一端夹在书里,另一端自然垂放,嘴靠近书和纸片的上侧吹气,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2.自主合作,验证猜想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由发言人描述实验现象,并发表本组的看法。 温馨提示: 1. 你要讲那个实验?准备选择什么物品? 2. 你将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流体的流速? 3. 哪个部位的流速发生变化了? 4. 通过什么现象显示出流体压强的变化? 5. 此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名称:(如平行纸片,单张纸片条夹在书本里) 观察到的现象是:(两张纸靠拢、纸片向上飘起)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如“纸片中间”或“纸片上侧“)流速大, (如“纸片中间”或“纸片上侧”)压强小,得出的结论是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同学实验结论。 (多媒体): 观看视频水冲小勺,机翼升力产生原理。 多媒体显示: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飞机的升力 通过视频已经初步了解, 自制仪器演示飞机升力产生 4.多媒体显示: 由于机翼上方气流速度较大,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的速度较小,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 5.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显示):1、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人们在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让乘客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渗透安全教育) (多媒体课件生活实例图片) 吸尘器,喷雾器的原理 洗尘器利用吸入口空气流速加大,压强较小的原理。喷壶和纸片夹在书里原理类似。与此类似的还有窗帘。 问:当有风沿着窗外墙壁刮过时窗帘飘动的方向?室内有过堂风穿过时柜门怎么动? 类比 跑车在高速运动时,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为了创造一种使车子压向地面的力,以便“紧贴”地面安全运行,赛车在车尾装上尾翼(如多媒体图),俗称“压风片”,跑车的尾翼和飞机机翼弧面相反,目的是增大跑车抓地力。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老师播放的PPT,观察流动的水,流动的气体会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开始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现象,结论。 完成不同实验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实验,并介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以及针对上述两种现象的的分析与联想等。 学生笔记并回答“水冲小勺和机翼升力现象的原因是流动的水和空气”。并能用“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结论来合理解释。 学生观察自制机翼,得出:机翼是“上凸下平”,产生升力的原因是“压力差”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边听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并类比理解跑车尾翼使跑车抓地更稳的原因。 直观的看到水的流动,结合水的流动体会空气流动产生的——风 通过设计提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巡视时引导学生:要想使实验现象明显我们能有哪些办法? 培养学生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对实验方案提出质疑,设计出更合理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方案。 培养学生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锻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自制机翼”画面播放,及现场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机翼的形状,为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避免常规教学中学生只听老师叙述,而无实际的观察经验等弊端。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科普生活经验。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让学生领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用尾翼类比机翼,把升力产生原因反向应用,一方面帮助难点突破;另一方面更进一步的培养“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课堂练习 1. 下列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 B.沿漏斗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下落 C.高压容易把食物煮熟 D.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回顾所学知识点内容。 本题主要让学生回顾压强这章的知识点,并突出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区分,不可将知识点混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并举出自己所知道或了解到的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 2,4 由于面对的学生多是农村的孩子,见的少,思想也不够发散,所以本节课设计时多用多媒体,从视觉上的冲击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总结。 学生利用课下对本节课内容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这两道题上课时都有提过,让学生加深理解,并把学习物理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