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科学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科学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人教版
高中
知识目标
学科目标
新课导入
人人都有思维,为什么有的思维缜密而精妙,能够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而有的思维构想虽然不失美妙,却是不结果实的智慧之花?
新课导入
实践一再证明,只有科学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探究与分享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理解。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
形式正确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探究与分享
《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汭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胸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
,约率为22\7。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数值。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
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适用性?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
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课堂练习
1.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
A.人的思维都是正确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
C.思维结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D.科学思维无需实践检验
【解析】 对转基因产品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到底哪一种正确要靠实践的检验,故选C项。
C
2.党的十七大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表明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
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普适性
【解析】 科学的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证;而创新中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思维方法。故可判断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A
课堂练习
3.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项符合题意,故应入选。A、C、D三项观点与材料不符,故应舍去。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929年,丹麦的达姆博士研制了一种饲料,并利用小鸡进行试验,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小鸡皮下和肌肉都会出血。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都没有解决小鸡出血问题。直到1939年,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农家小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他猜想农家小鸡一定是吃了某种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质。经研究,他发现农家小鸡经常食用的绿色植物叶子中含有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食用该饲料的小鸡患出血症。
(1)上述材料启示我们,科学思维(  )
A.要从实际出发
B.需要主观臆想
C.只要定量分析
A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点?
课堂练习
【解析】 要抓住“无数次试验”“农村调研”“猜想”“研究”等题眼信息,在明确科学思维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①达姆进行试验、调研,体现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维生素K对防治小鸡出血症有奇效,体现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③达姆通过调研分析,作出猜想,体现结果具有预见性。
课堂小结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
科学思维的内涵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3.1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课题
3.1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学习目标与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和含义。2.理解并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1.
学会区分科学思维与非科学思维,树立科学精神。2.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重点
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难点
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人人都有思维,为什么有的思维缜密而精妙,能够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而有的思维构想虽然不失美妙,却是不结果实的智慧之花?实践一再证明,只有科学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本节课我们将明确科学思维的含义,了解科学思维的特征,从而让我们的思维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预习新课,重点阅读并思考14页的探究与分享。
通过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十四页的探究与分享:从思维角度,谈谈对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理解。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通过学生讨论,概括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进而说明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讲解成语“纸上谈兵”“指鹿为马”等说明不科学思维的缺陷。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二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布置探究任务:(15页的探究与分享)《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汭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胸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
,约率为22\7。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数值。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适用性?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引导学生把握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钟南山在抗疫过程中的作用,说明其不唯上,不唯书,只维实的品格,进而明确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讨论《论持久战》的伟大之处。《论持久战》是一部散发着真理光辉的著作,其科学预言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历史必然性。这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理解伟大决策的科学性,进而理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课堂作业及答案展示:
展开讨论,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通过观察图片,把握不科学思维的特点。小组讨论,展示观看课件图片,参与讨论钟南山的事迹,概括其高贵的思维品质。分组讨论,《论持久战》的理论意义,进而理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分组讨论,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伟大成就,论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科学性,进而理解科学思维结果的可检验性。独自思考,正确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探究科学思维的含义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不科学思维的缺陷,进而树立科学思维的意识。通过祖冲之的科学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进而理解科学思维的意义和基本特征。透过陈云同志的名言、钟南山的事迹,理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这一特征。通过讨论,明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从而增强科学思维的自觉性。通过讨论,体会科学思维结果的可检验性,进而加深对党和国家决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和含义。2、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板书
科学思维的含义;2、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