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浮力 1.能说出浮力的概念、原理,并明白气体、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知道在水中上浮、悬浮、下沉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掌握水中物体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1.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2.浮力大小的计算 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两次称量求差法 F浮=F1﹣F2 (2)二力平衡法 F浮=G物 (3)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漂浮:F浮=G 下沉:F浮<G 沉底:F浮+N=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空气的密度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此外,轮船、气球、飞艇等都是利用了沉浮条件的原理而设计的。 考点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经典例题】1.(2020?金华)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2.(2020?湖州模拟)潜水艇在海底航行时排水量为m1千克,在海面上航行时排水量为m2千克,海水的密度为ρ千克/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在海底航行时所受浮力为(m1﹣m2 )g牛 B.潜水艇在海面航行时所受浮力为(m1﹣m2 )g牛 C.当潜水艇在海面上航行时,水中部分的体积为米3 D.要使潜水艇潜入海水中要充入(m1﹣m2 )千克的海水 3.(2020?宁波模拟)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50cm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塑料块没有离开水面),弹簧秤示数为4N,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秤的示数为2N时,水面升高6cm。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cm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 B.塑料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C.容器的横截面积为125cm2 D.加水1000cm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1N 4.(2020?瑞安市一模)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铁块浸没在水中,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从开始流动到水流完的时间用t来表示,则铁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其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 A. B. C. D. 5.(2020?曲阜市二模)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体,将物体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匀速下降,如图甲所示,物体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牛 B.物体的体积是500厘米3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千克/米3 D.物体浸没后,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保持不变 6.(2020?湖州)2019年12月17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如图甲),正式交付海军。该舰标准排水量为5万吨,可同时停放36架歼﹣15舰载机。若每架舰载机质量为25吨。(海水的密度取1.03×103千克/立方米) (1)舰载机起飞时(如图乙),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在标准排水量时,航母所受的浮力为 。 (3)当36架舰载机全部飞离航母后、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少了 立方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二:浮力大小的计算 【经典例题】7.(2020?衢州)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8.(2020?丽水模拟)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圆柱体的重力为 牛; (2)水的深度为3厘米时,圆柱体所受的浮力是 牛; (3)水的深度为8厘米时,圆柱体露出部分的长度是 厘米。 考点三:浮力的利用 【经典例题】9.(2020?台州)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考点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经典例题】10.(2019?绍兴)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 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 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如图乙)。比较发现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 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2020?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悬挂两个相同的金属圆柱体,圆柱体的质量为0.5kg,向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加入水和另外一种未知液体。当加入液体达到一定量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都为3N,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烧杯内的液体逐渐增加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求此时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 (3)若浸入的深度h甲:h乙=5:2,求另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 (4)试比较两圆柱体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F1 F2(填“<”、“>”或“=”)。 12.(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 (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 (2)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科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m≠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 (3)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的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级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到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 化量为△F2:,则△F1 △F2(选填“>”=”或“<”)。 13.(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不计绳重): (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T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T1 G(选填“>”“<”“=”); (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为T2; (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3,则T3 T1(选填“>”“<”“=”); (4)通过甲、乙、三图的分析可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请分析理由: 。 (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圆柱体金属块M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此时所受的浮力为 牛。分析比较A、C、E三图,可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 (2)将该物块先后浸没在水中4厘米和2厘米深处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与F2的关系是 (填序号);①2F1=F2②F1=F2③F1=2F2 考点五: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经典例题】15.(2020?舟山)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6.(2020?杭州模拟)将体积不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在水中,两球静止时如图所示,甲浮在水面,乙沉底,已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17.(2020?余杭区二模)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同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18.(2020?桐乡市一模)如图甲、乙为潜水艇的沉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状态的潜水艇将会上浮 B.潜水艇与鱼的浮沉原理相同 C.若在密度逐渐变小的水域下潜时,可能会急速下沉 D.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处 19.(2020?杭州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两个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液面上漂浮着一个木块,此时甲、乙两种液体高度相同,且对容器底部压力也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液体质量小于乙液体质量 B.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C.甲液体密度等于乙液体密度 D.若将木块从甲中取出放入乙中,则木块会露出更多体积 20.(2020?兰溪市一模)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把橘子A连皮丢进水中会浮在水面,把皮剥去之后的B丢进水中会下沉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 B.B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 C.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 D.A、B的密度都要大于水的密度 21.(2020?嘉兴一模)小晨将重4牛的实心小正方体轻轻浸没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5牛的水,然后她将小正方体取出后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ρ酒精=0.8×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正方块放在酒精中处于沉底状态 B.小正方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大小一定大于小正方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C.若往酒精中加一定量水后,小正方块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不变 D.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之比为5:4 22.(2020?镇海区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容器盛的是 液体; (2)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 木块在b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填“>”“<”或“=”) (3)a容器底部收到液体压强 b容器底部收到液体压强。(填“>”“<”或“=”) 23.(2020?铁西区校级模拟)小球放入盛满酒精(密度为0.8×103kg/m3)的溢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从杯中溢出8g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8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2020?宁波)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16枚鸡蛋的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 (填“钝端”或“尖端”)附近。 (2)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 。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 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25.(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 N。 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准备选用第一组中方法2,方法1不可行的原因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共6小题) 1.(2020?金华)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解答】解: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所处深度减小,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故气泡体积增大,而气泡内空气的质量不变,由ρ=可知,密度变小; 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则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0?湖州模拟)潜水艇在海底航行时排水量为m1千克,在海面上航行时排水量为m2千克,海水的密度为ρ千克/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在海底航行时所受浮力为(m1﹣m2 )g牛 B.潜水艇在海面航行时所受浮力为(m1﹣m2 )g牛 C.当潜水艇在海面上航行时,水中部分的体积为米3 D.要使潜水艇潜入海水中要充入(m1﹣m2 )千克的海水 【解答】解:(1)潜水艇在海面下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m1g;故A错误; 它在海底航行时所受的压力差等于浮力,即压力差=m1g;故B错误; (2)根据ρ=可知:当潜艇在海面上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艇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故C错误; (3)在海面上航行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m2g, 因为潜水艇漂浮,所以潜艇的重力:G=F浮′=m2g, 要使潜艇潜入海水中,设充入的海水重为G水,则有G+G水=F浮=m1g, 即:m2g+m水g=F浮=m1g, 所以m水=m1﹣m2,故D正确。 故选:D。 3.(2020?宁波模拟)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50cm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塑料块没有离开水面),弹簧秤示数为4N,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秤的示数为2N时,水面升高6cm。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cm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 B.塑料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C.容器的横截面积为125cm2 D.加水1000cm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1N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示数为4N,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秤的示数为2N时,水面升高6cm,而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当水面升高12cm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根据图乙可知,此时所加水的体积为1400cm3;故A正确; B、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示数为4牛,可以知道塑料块的重力G=4N,体积V=10cm×50cm2=500cm3=5×10﹣4m3, 则塑料块的密度ρ====0.8×103kg/m3,故B错误; C、当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时,F浮=G=4N,△h=12cm,则加入水的体积加上塑料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和水面升高高度h的乘积,即V水+V排=△hS, 由F浮=ρ水gV排可得, 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4×10﹣4m3=400cm3 则容器的横截面积:S′===150cm2,故C错误; D、当浮力F浮=1N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G﹣F浮=4N﹣1N=3N,这时弹簧向下伸长3cm,即塑料块下新加入水的深度h=1cm 此时塑料块浸入水中的高度h′===0.02m=2cm 水面升高的高度:△h=1cm+2cm=3cm,根据图象可知,此时所加水的体积为350cm3,故D错误。 故选:A。 4.(2020?瑞安市一模)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铁块浸没在水中,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从开始流动到水流完的时间用t来表示,则铁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其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由题意知,控制阀门,浸没在水中的铁块,V排=V铁,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所以,相同时间内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gV排知,浮力不变,当水位在一定高度时,V排减小,由F浮=ρgV排知,浮力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2020?曲阜市二模)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体,将物体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匀速下降,如图甲所示,物体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牛 B.物体的体积是500厘米3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千克/米3 D.物体浸没后,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保持不变 【解答】解: A、图象知,物重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则该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9N﹣5N=4N,故A错误; B、由F浮=ρ水gV排得物体的体积:V=V排===4×10﹣4m3=400cm3,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m===0.9kg,物体的密度:ρ===2.25×103kg/m3,故C正确; D、物体下降过程中,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根据F=pS可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6.(2020?湖州)2019年12月17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如图甲),正式交付海军。该舰标准排水量为5万吨,可同时停放36架歼﹣15舰载机。若每架舰载机质量为25吨。(海水的密度取1.03×103千克/立方米) (1)舰载机起飞时(如图乙),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在标准排水量时,航母所受的浮力为 5×108N 。 (3)当36架舰载机全部飞离航母后、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少了 873.8 立方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舰载机起飞时,航母与舰载机的位置不断变化,载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 (2)航母处于漂浮状态,在标准排水量时,航母所受的浮力: F浮=G总=m排g=5×107kg×10N/kg=5×108N; (3)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6架舰载机全部飞离航母后,排开海水所受重力减小值:△m排=m舰载机=36×2.5×104kg=9.0×105kg, 由密度公式ρ=得, 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少:△V==≈873.8m3。 故答案为:(1)运动;(2)5×108N;(3)873.8。 二.浮力大小的计算(共2小题) 7.(2020?衢州)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解答】解:考察船和铁锚为一个整体,考察船和铁锚的总重力为G, 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甲、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1, 由于考察船是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甲+F浮1=G; 所以,F甲=G﹣F浮1; 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2, 由于考察船此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乙+F浮2=G; 所以,F乙=G﹣F浮2; 图丙中由于铁锚沉底,则铁锚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3、支持力F支持, 根据受力平衡可知:F丙+F浮3+F支持=G; 所以,F丙=G﹣F浮3﹣F支持; 由于图甲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和图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则:铁锚排开水的体积V排1<V排2=V排3=V铁锚,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1<F浮2=F浮3, 所以,F甲>F乙>F丙。 故选:C。 8.(2020?丽水模拟)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圆柱体的重力为 1.2 牛; (2)水的深度为3厘米时,圆柱体所受的浮力是 0.6 牛; (3)水的深度为8厘米时,圆柱体露出部分的长度是 4 厘米。 【解答】解: (1)圆柱体的体积: V=Sh=20cm2×10cm=200cm3, 由ρ=可得,圆柱体的质量: m=ρV=0.6g/cm3×200cm3=120g=0.12kg, 则圆柱体的重力: G=mg=0.12kg×10N/kg=1.2N; (2)由ρ水>ρ=0.6g/cm3可知,圆柱体可以漂浮,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G=1.2N, 由F浮=ρgV排可得,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 V排===1.2×10﹣4m3=120cm3, 则圆柱体刚好漂浮时容器内水的深度(浸入水中的深度): h水===6cm, 当水的深度为3厘米时,由h1=3cm<h水可知,此时圆柱体与容器底接触, 排开水的体积: V排′=Sh1=20cm2×3cm=60cm3=6×10﹣5m3, 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6×10﹣5m3=0.6N; (3)当水的深度为8厘米时,由h1=8cm>h水可知,此时圆柱体漂浮,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cm, 则圆柱体露出部分的长度:h露=h﹣h水=10cm﹣6cm=4cm。 故答案为:(1)1.2;(2)0.6;(3)4。 三.浮力的利用(共1小题) 9.(2020?台州)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答】解: 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 ①→②是入水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 ②→③,③→④,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 ④→⑤是露出水面的过程,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共5小题) 10.(2019?绍兴)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 1.6 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 水面与标记线相平 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如图乙)。比较发现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 小于 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F甲为1.6N; 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故当水面与标记线相平时,即控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比较发现F乙=F甲,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h乙>h甲,根据p=ρgh知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小于p乙; 故答案为:(1)1.6;水面与标记线相平;(2)小于。 11.(2020?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悬挂两个相同的金属圆柱体,圆柱体的质量为0.5kg,向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加入水和另外一种未知液体。当加入液体达到一定量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都为3N,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烧杯内的液体逐渐增加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 减小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求此时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 (3)若浸入的深度h甲:h乙=5:2,求另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 (4)试比较两圆柱体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F1 = F2(填“<”、“>”或“=”)。 【解答】解: (1)当烧杯内的液体逐渐增加时,金属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圆柱体受到浮力变大,由F示=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由液体的深度增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 (2)由题意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mg=0.5kg×10N/kg=5N; 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3N; 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G﹣F示=5N﹣3N=2N; (3)由题意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丙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F浮甲=F浮乙; ρ水gV排水=ρ液gV排液; ρ水gSh甲=ρ液gSh乙; 浸入的深度h甲:h乙=5:2; ρ液=ρ水=2.5×103kg/m3; (4)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可知,两个金属块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关系F1=F2。 故答案为:(1)减小;增大;(2)2N;(3)2.5×103kg/m3;(4)=。 12.(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 不动 (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 (2)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科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m≠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 。 (3)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的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级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到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 化量为△F2:,则△F1 = △F2(选填“>”=”或“<”)。 【解答】解:(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弹簧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变小,即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F示=G﹣F浮,可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变,故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继续向杯中注水,因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不变,由称重法,测力计减小的示数不变,故指针不动; (2)因倒入液体时缓慢倒入的,指针慢慢上升,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块不会浸没,因为浸没后浮力不变,指针不再上升,金属块在液体中一定不会浸没,当金属块浸没时(与在水中实验相比,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指针一定在C的上方,因此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 (3)在(1)中,当金属块底部刚接触水面时,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大小为金属块的重力,当金属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最小,故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G﹣(G﹣F金属块)=F金属块,﹣﹣﹣﹣﹣﹣①, 因ρ水<ρ塑料<ρ金属,故金属块会浸没在液体中,同理当用塑料块做实验时,此过程的最大变化量为△F2=G﹣(G﹣F浮塑料)=F浮塑料,﹣﹣﹣﹣﹣﹣②, 由①②,因塑料块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而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金属块=F浮塑料 故用等体积塑料块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则△F1=△F2。 故答案为:(1)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动;(2)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3)=。 13.(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不计绳重): (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T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T1 = G(选填“>”“<”“=”); (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为T2; (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3,则T3 = T1(选填“>”“<”“=”); (4)通过甲、乙、三图的分析可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请分析理由: T1=G,T3=G+G排﹣F浮,且T1=T3,所以F浮=G排 。 【解答】解:(1)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T1,和小桶和石块的总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T1=G; (3)在两个拉力的作用下,弹簧伸长到相同的位置,起到相同的效果,所以这两个拉力的关系是:T3=T1; (4)甲图中,T1=G;丙图中,T3=G+G排﹣F浮; 因为T1=T3,所以G=G+G排﹣F浮,所以F浮=G排。 故答案为:(1)=;(3)=;(4)T1=G,T3=G+G排﹣F浮,且T1=T3,所以F浮=G排。 (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圆柱体金属块M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此时所受的浮力为 2.4 牛。分析比较A、C、E三图,可研究浮力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 (2)将该物块先后浸没在水中4厘米和2厘米深处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与F2的关系是 ② (填序号);①2F1=F2②F1=F2③F1=2F2 【解答】解:(1)根据A、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此时所受的浮力F浮=G﹣F拉=8N﹣5.6N=2.4N;C与E两图,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是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将该物块先后浸没在水中4厘米和2厘米深处时,ρ相同、V排相同,由F浮=ρgV排可知,所受浮力相同,即F1=F2; 故答案为:(1)2.4;液体密度;(2)②。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共11小题) 15.(2020?舟山)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答】解: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的重力减小了,航母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故A正确; B、由物体的浮沉条件知,漂浮的航母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16.(2020?杭州模拟)将体积不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在水中,两球静止时如图所示,甲浮在水面,乙沉底,已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解: (1)甲球漂浮,则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乙球沉底,则乙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乙球沉底,甲球漂浮,所以乙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甲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可知甲的密度比乙小,即ρ甲<ρ乙,故B正确,CD错误; (2)已知甲的体积比乙小(即V甲<V乙)且ρ甲<ρ乙,由m=ρV可知,甲的质量比乙小,故A错误; 故选:B。 17.(2020?余杭区二模)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同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解答】解: A、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不变;故A正确;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处于上浮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故B错误; C、因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木块浸没时水的深度大于木块漂浮时水的深度,则根据p=ρ水gh可知,木块浸没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强较大;故C错误; D、木块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面, 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F浮=G木;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 所以,ρ木=ρ水=×1.0g/cm3=0.4g/cm3;故D错误。 故选:A。 18.(2020?桐乡市一模)如图甲、乙为潜水艇的沉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状态的潜水艇将会上浮 B.潜水艇与鱼的浮沉原理相同 C.若在密度逐渐变小的水域下潜时,可能会急速下沉 D.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处 【解答】解:A、乙图状态的潜水艇水进入,自重变大,将会下沉,故A错误; B、潜水艇浮沉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鱼靠改变本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大小,故B错误。 C、潜水艇在密度逐渐变小的水域下潜时,由F浮=ρgV排可知,浮力变小,浮力小于重力,故可能会急速下沉,故C正确; D、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将下沉,故D错误。 故选:C。 19.(2020?杭州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两个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液面上漂浮着一个木块,此时甲、乙两种液体高度相同,且对容器底部压力也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液体质量小于乙液体质量 B.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C.甲液体密度等于乙液体密度 D.若将木块从甲中取出放入乙中,则木块会露出更多体积 【解答】解:A、甲液体液面上漂浮着一个木块,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知,木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甲中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加上木块的重力,乙中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乙液体的重力,又因为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所以甲液体质量小于乙液体质量,故A正确; BC、由题意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由图知S甲<S乙,根据p=知,p甲>p乙,故B错误; 甲、乙两种液体高度相同,根据p=ρgh知,ρ甲>ρ乙,故C错误; D、若将木块从甲中取出放入乙中,液体的密度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则木块会露出更少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20.(2020?兰溪市一模)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把橘子A连皮丢进水中会浮在水面,把皮剥去之后的B丢进水中会下沉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 B.B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 C.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 D.A、B的密度都要大于水的密度 【解答】解: A、橘子A连皮丢进水中会浮在水面,处于漂浮状态,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把皮剥去之后的B丢进水中会下沉到水底,此时B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重力,故B错误; C、把橘子皮剥去之后,橘子的重力减小,即GA>GB,又因为GA=F浮A,GB>F浮B,所以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浮力,故C正确; D、A漂浮,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沉底,B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C。 21.(2020?嘉兴一模)小晨将重4牛的实心小正方体轻轻浸没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5牛的水,然后她将小正方体取出后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ρ酒精=0.8×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正方块放在酒精中处于沉底状态 B.小正方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大小一定大于小正方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C.若往酒精中加一定量水后,小正方块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不变 D.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之比为5:4 【解答】解:由于浸没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5牛的水, 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实心小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排=5N,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实心小正方体的体积: V=V排===5×10﹣4m3; A、浸没在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酒精gV=0.8×103kg/m3×10N/kg×5×10﹣4m3=4N, 已知实心小正方体的重力G=4N,则F浮′=G,所以,正方体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故A错误; B、由于正方体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正方体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可能为零, 所以根据F浮=F向上﹣F向下可知:小正方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大小不一定大于小正方块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正方体在酒精中处于悬浮状态,若往酒精中加一定量水后,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变大,大于实心小正方体的重力,则实心小正方体上浮,最后静止后处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实心小正方体的重力,所以浮力不变,故C正确; D、由于实心小正方体在水和酒精中处于浸没状态,则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都等于实心小正方体的体积,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 22.(2020?镇海区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容器盛的是 乙 液体; (2)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 = 木块在b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填“>”“<”或“=”) (3)a容器底部收到液体压强 > b容器底部收到液体压强。(填“>”“<”或“=”)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体积V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根据ρ=可知:ρ甲>ρ乙, 相同木块在a、b中都处于漂浮,则所受浮力F浮a=F浮b=G木, 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ρagV排a=ρbgV排b; 由图可知:V排a<V排b;所以,ρa>ρb; 所以,由此可知: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 (2)因F浮a=F浮b,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a=G排b,则:m排a=m排b; (3)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且ρa>ρb,根据p=ρ液gh可知,a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故答案为:(1)乙;(2)=;(3)>。 23.(2020?铁西区校级模拟)小球放入盛满酒精(密度为0.8×103kg/m3)的溢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从杯中溢出8g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大于 8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答】解:把小球放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里, 因为小球下沉, 所以小球受到酒精的浮力: F酒=G排酒<G球;﹣﹣﹣﹣﹣﹣﹣﹣﹣﹣﹣﹣﹣﹣﹣① 把小球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里, 因为小球漂浮, 所以小球受到水的浮力: F水=G排水=G球;﹣﹣﹣﹣﹣﹣﹣﹣﹣﹣﹣﹣﹣﹣﹣﹣② 由①②得出: G排水>G排酒,即:排开水的重大于排开酒精的重, 因为G排=m排g, 所以m排水>m排酒, 所以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大于8g。 故答案为:大于。 24.(2020?宁波)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16枚鸡蛋的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 钝端 (填“钝端”或“尖端”)附近。 (2)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 1号、2号、3号 。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 质量 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解答】解:(1)鸡蛋的钝端指的是较大的那一端,此端有两层卵壳膜围成的空腔叫气室,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里面含有细胞核。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观察到鸡卵结构中的气室,应该敲开鸡蛋的钝端; (2)气室的体积越大,重心越低,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的夹角θ越大,所以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1号、2号、3号;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水分排出的越多,鸡蛋的质量会变小,根据ρ=知鸡蛋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1)钝端;(2)1号、2号、3号;(3)质量。 25.(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 0.2;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 0.2 N。 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准备选用第一组中方法2,方法1不可行的原因 不能测出蜡块浸没时的浮力 。 【解答】解:(1)由甲图可得:G=2.2N,F示=2N,金属块所受的浮力:F浮=G﹣F示=2.2N﹣2N=0.2N; (2)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利用F浮=G排=ρgV排可求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gV排=1.0×103kg/m3×10N/kg×20×10﹣6m3=0.2N; (3)由于木块不下沉,不能直接测量木块受到浮力的大小,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方法2.另一方法不可行的原因:不能测出蜡块浸没时的浮力。 故答案为:0.2;0.2;不能测出蜡块浸没时的浮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