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透镜及其应用》中考复习案知识梳理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是凸透镜;近似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这样的镜片是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凹透镜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平行于的主光轴射出。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投影仪投影仪成像时,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放大镜放大镜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实像和虚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确实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所成的像也是虚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2倍焦距(u>2f)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应用:照相机。物距等于2倍焦距(u=2f)像的性质: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应用:测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像的性质: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应用:投影仪。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不成像,应用:制作平行光源。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像的性质: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眼睛和眼镜眼镜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矫正:凹透镜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矫正:凸透镜实验探究认识实验中的物理概念物距u是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v是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实验过程组装实验器材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屛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注意、光屛的调整以及实验观察需要在暗光条件下进行。调节物距,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u>2f,调节光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屛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和像距。把蜡烛像凸透镜移近减小物距u,使u等于2f,调节光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屛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和像距。把蜡烛继续像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等于f,观察光屛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小于f,移动光屛,观察光屛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在光屛一侧透过放大镜观察烛焰,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记录物距。实验结论物距u像距vu与v的关系像的性质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fu=fu注意事项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要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如何判断光屏上成的像是否最清晰: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像都会变模糊,说明此时成的像最清晰。焦距的测量: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烛焰在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平行于主光轴,会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虚像,光屏无法承接到;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等高、不共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时对成像的影响:透镜被挡住一部分,并不影响射向透镜的其他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光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屏上像会变暗(选填“亮”或“暗”)。像随物的移动:(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会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均选填“上”或“下”)。烛焰的位置一定时,像随凸透镜的移动而移动。凸透镜向上移动,像向上移动;凸透镜向下移动,像向下移动(均选填“上”或“下”)。随着物距的变化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当物体靠近透镜时,物距减小,像会远离透镜,像距增大,在该过程中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当物体远离透镜时,物距增大,像会靠近透镜,像距减小,在该过程中像变小(物远像近像变小)。为了方便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选填“粗糙”或“光滑”)的材质,光屏发生的是漫(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实像与虚像的区分:实像可以呈在光屏上,也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而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观察时眼睛在透镜另一侧正对凸透镜;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成实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的原因: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成实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像的性质如何变化:像的大小改变,正倒不变,虚实不变(均选填“改变”或“不变”)。如图所示,在光屛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将蜡烛和光屛的位置固定不动,移动凸透镜镜到35cm刻度处,光屛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会变模糊,原因是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屛的后方,要想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以将光屏向右移动或者把蜡烛向左移动。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会变模糊,原因是近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屛的前方,要想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以将光屏向左移动或者把蜡烛向右移动。用LED灯替代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成像稳定,便于确定像的大小。考点突破透镜对光的作用请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置于光具座15cm处,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的是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放大的实像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光屏移动到60cm至70cm之间时,可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像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置于光具座35cm处,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错误的是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放大的实像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投影仪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跟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当u=1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5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等于20cm小于10cm大于20cm生活中的透镜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某学校安装了如图所示的监控摄像设备,该设备用来成像的光学元件及它的成像情况是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凹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把相机向上举高向前再走几步向后退几步向地面蹲下眼睛和眼睛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远离透镜靠近透镜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模型建构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水滴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征,忽略水滴材质等其他次要因素,构成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所成的正立(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选填“实”或“虚”)。真题再现(2020年山西中考)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2015年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潜望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2020年百校联考一)如图所示,是刷脸支付的应用场景。在支付时,用一小摄像头拍摄人像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即可完成支付。下列关于摄像头所成像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缩小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2020年百校联考三)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这款5C警用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关于巡逻机器人说法错误的是巡逻机器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于制作该摄像头的镜头,也可以用于制作老花镜镜片巡逻摄像时,物体距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摄像镜头呈现的是缩小的实像(2020年太原三模)校园安全,关乎你我。如图是太原市中小学统一安装的“一键报警柱”,按下按钮就可通过摄像头进行面对面视频通话,实现校园安全紧急事件的快速预警。下列关于此设备的说法正确的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像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报警”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报警”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018年中考)如图甲所示,在圆柱体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透光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选填“张相机”或“投影仪”)。(2019年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LED灯向右移动。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成像稳定,便于确定像的大小(写出一条即可)。(2016年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11.0cm。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放大(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2020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图所示,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并将它们调整好后,点燃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没出现烛焰的像,但取掉光屏,在放光屏这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cm,看到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的清晰像。(2020年百校联考四)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服役,它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双航母”时代。如图甲所示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山东舰”的照片。小阳在实验室用凸透镜替代照相机的镜头进行了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小阳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接下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阳应该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分析实验可知,想让拍摄的“山东舰”照片更大一些,可让摄影者离“山东舰”的距离近一些(选填“远一些”或“近一些”)。(2020年太原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青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若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应将图中的光屏适当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同。参考答案略DDDCCCB中间厚,边缘薄、水滴材质、正立、放大、虚BDACC中间厚,边缘薄、透光、实像、投影仪缩小、LED灯向右移动、成像稳定,便于确定像的大小会聚、11.0、放大、投影仪大于、虚、远离、放大、靠近同一高度、缩小、右、近一些15、同一高度、左、照相机注意:其他空白处将字体颜色设置为非白色即可出现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