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3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4题;共45分)1.《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23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C.?土尔扈特部回归?????????D.?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2.郁达夫为某历史人物的祠堂题写了“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结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迹,他赞扬的应是(??)A.?戚继光????????????????????????????????B.?郑成功????????????????????????????????C.?黄宗羲????????????????????????????????D.?关天培3.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4.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特征是(???)A.?臣权加强?????????????????????????B.?皇权强化?????????????????????????C.?丞相被废?????????????????????????D.?社会危机凸显5.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设立军机处???????????????????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6.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推行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如建立东厂西厂、设军机处等。(??)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7.以下史实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和非洲友好交往的是(??)A.?土尔扈特部回归?????????????B.?郑和下西洋?????????????C.?马戛尔尼使团访华?????????????D.?修建承德避暑山庄8.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旧传统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表现为(??)A.?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B.?甘肃、四川等地区出现茶马贸易C.?东南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D.?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9.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下列社会现象如他所说的有(??)①中国政府官员贪污成风②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③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④乾隆末年,中国工业化水平与欧洲相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政策??③郑和下西洋??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11.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12.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处于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13.泰国帕南车寺内有一副醒目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当地华人以此为骄傲。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玄奘西行D.鉴真东渡(2)该历史事件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曾经最远到达(??)A.地中海沿岸B.欧洲和大洋洲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欧洲和美洲14.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C.?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5.(思想闭锁,认知短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材料四:1861年,名士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依据材料四与材料三回答,魏源与冯桂芬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6.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戚继光??????????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18世纪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最终,科学得到了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材料二:17、18世纪,美国和法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三:关于清朝,马克思这样描述: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材料一中的“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3)材料三中的大帝国“安于现状”,这是一种怎样的现状?请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角度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认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康熙”“雅克萨、尼布楚”可知与雅克萨之战有关。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故该事件指的是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是题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克萨之战及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尼布楚条约》内容和意义。2.【答案】A【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赞扬的是戚继光。A项戚继光应是郁达夫赞扬的对象,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3.【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加强皇权。清朝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题干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的强化。?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皇权强化是题干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明清时期的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时期。5.【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其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A项设立军机处不可能出现在《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中,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对明朝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切入点,考查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的相关知识。6.【答案】D【解析】【分析】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这些民族英雄们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及清初顾炎武提出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等主张,这些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性特点。明清也是我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时期,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清朝建立军机处都是加君主专制的措施。因此判断这一时期是明清时期。ABC三项秦汉、隋唐、两宋时期沙俄还没诞生(沙俄是指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也就无从谈起抵御沙俄侵略,,不符合题意;D项明清时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处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和非洲的友好往来。AD两项土尔扈特回归、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属于中国的内政,不符合题意;B项郑和下西洋反映出中国古代和非洲友好交往,符合题意;C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英国使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并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8.【答案】D【解析】【分析】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初就形成了“重农抑商”的传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手工工场出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手工工场的出现冲击了“重农抑商”传统。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出现手工工场。9.【答案】B【解析】【分析】清朝乾隆时期,清朝乾隆时期,人口增长过快;政治腐败,官员无心为民办实事;文字狱频繁,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业化水平低下,与英国相比,差距不断拉大。排除②④,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清朝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盛世危机的表现。10.【答案】A【解析】【分析】①丝绸之路开辟是在西汉时期,②实行闭关政策是在清朝时期,③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④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A项①④③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答案】D【解析】【分析】A项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不符合史实,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印度,不符合题意;B项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不符合史实,鉴真东渡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C项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符合史实,马可·波罗是经陆路来到中国的,不符合题意;D项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符合史实,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开展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2.【答案】C【解析】【分析】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材料反映了乾隆皇帝认为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是夜郎自大的表现。为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政策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清朝皇帝夜郎自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写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史实。13.【答案】(1)B(2)C【解析】【分析】(1)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郑和下西洋是题干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4.【答案】D【解析】【分析】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识记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二、材料分析题15.【答案】(1)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3)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乾隆皇帝的“华夷”观是天朝上国。根据材料“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可知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三是主张学习西方。材料一是鄙视西方。由鄙视西方到学习西方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3)根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和“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魏源与冯桂芬的观点是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答案为:(1)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3)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答案】(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解析】【分析】(1)明朝中期,沿海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组建了抗倭队伍“戚家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最终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1661年,郑成功率领舰队进攻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2)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修建殖民据点;为了保卫疆土,康熙皇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者;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两国东部边界问题。(3)材料一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同材料二的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观点相同;另一观点即同内部的分裂势力作斗争,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同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可结合社会现实与自身理解作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正是中华先人不懈的努力和抗争,使得我们的疆域如此辽阔,因此,我们应当发扬爱国精神,同一切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作斗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故答案为:(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为主线,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的相关知识。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之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17.【答案】(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2)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从精神上动摇了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的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3)安于现状是指: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闭关)政策。(4)古老的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陷入近代前夜的危机。落后要挨打,我们要变革(创新)。【解析】【分析】(1)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思想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科学领域:16~18世纪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2)思想解放运动打破封建教会和神学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束缚和控制,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前夜,清政府安于现状,在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实行落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2)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从精神上动摇了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的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3)安于现状是指: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闭关)政策。(4)古老的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陷入近代前夜的危机。落后要挨打,我们要变革(创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上东西方历史的理解。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