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凤阳花鼓新课导入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乐器?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时一男一女手拿锣鼓边歌边舞。安徽凤阳的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表演,同时口唱小调。花鼓新课导入《凤阳花鼓》聆听歌曲范唱。问题: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歌曲学习跟琴声唱,找难点歌曲学习请跟着老师唱好下面三个地方。歌曲学习切分节奏XXX歌曲学习一字多音歌曲学习歌曲学习“得儿飘”“另当”这些衬词的作用?衬词(“得儿”“另当”是锣鼓敲打的声音)为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飘一飘”模仿的是跳舞时的形象。衬词的加入,虽然没有实际的文词含义,但是却极好的渲染了欢快的气氛。演唱时要唱得轻巧跳跃,表现出小鼓声的清脆,有弹性。歌曲学习请找出《凤阳花鼓》中一共使用了几个音?(不计算重复的音,唱名相同的音只计算一次)《凤阳花鼓》仅使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在中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是典型的五声调式。结束音是确定调式名称的重要标志,如落在do音上,称为五声宫调式。歌曲学习do、re、mi、sol、la宫、商、角、徵、羽歌曲学习歌曲学习唱一唱,思考前四句歌谱中采用了民歌的哪一种旋律写作手法?鱼咬尾随伴奏演唱,你认为歌曲在感情、声音的表现上应该注意什么?歌曲学习请你采用五声调式中的音,完成旋律填空,并唱给大家听。1=C4/46i5()-︳i65()-︳35i5︳5653()-‖知识运用探究:江淮、浙赣地区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点。知识探究江淮地区音乐文化兼容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音乐气质外刚内柔,在奔放、明快之中透露出一种清丽、洒脱。浙赣地区音乐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象鲜明、情形感真挚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音乐下凤阳花鼓.ppt 江南山歌-凤阳花鼓.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