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飞出地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和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了解八大行星的名字以及与太阳的远近顺序。 初步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和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制作太阳系模型,了解八大行星的名字以及与太阳的远近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学生:“太阳系模型”制作材料、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 活动一:太阳系的组成 提问:这是什么?(地球)地球围绕什么转动?(太阳)还有哪些天体围绕太阳转动? 导入:让我们飞出地球,去看一看太阳系。(课题:飞出地球) 提问:太阳系由什么组成的呢?(太阳系) 讲解: 恒星:自己会发热发光的天体。(太阳) 行星:自己不会发光,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地球)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 卫星:自己不会发光,围绕行星公转的天体。(月球) 其他小天体:小行星、流星、彗星等。(哈雷彗星) 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小天体(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活动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讲解:以前人们对太阳系了解不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特别是八大行星的了解越来越多。 导入:八大行星的名字叫什么?它们与太阳的远近顺序又是怎样的?让我们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来寻找答案。 提问:怎样制作太阳系模型? 要求:阅读卡纸材料上的“制作与使用”并讨论。 交流: 剪:A1~A6、B~I。 挖:C~H。 粘:A1~A6粘为6层圆柱,再粘在B的圆形处。 套:C~H依次套在圆柱上。 粘:I粘在圆柱最上面。 制作:太阳系模型。 小结: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评价:按要求完成《飞出地球》评价单。 9——2 飞出地球 班级学号 姓名 《飞出地球》评价单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评价等第 ☆ ☆ ☆ 学习兴趣 对宇宙天体有兴趣。 对宇宙天体有兴趣,愿课后进一步了解。 自评 ☆ 学习习惯 能按要求阅读材料。 能按要求阅读材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互评 ☆ 学业成果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和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自评 ☆ 了解八大行星名字。 了解八大行星名字,与太阳的远近顺序。 自评 ☆ 能制作太阳系模型。 能制作太阳系模型,外观精致,转动灵活。 师评 ☆ (备注:根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在“评价等第”一栏中涂一颗“☆”或两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