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 全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 全科10份

资源简介

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英语
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满分 30 分)
第一节 (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s the man’s hobby now
A. Swimming. B. Collecting stamps. C. Skating.
2.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Asking the way. B. Walking with the woman. C. Shopping.
3. What will Alice do tomorrow
A. Return home.
B. Visit her teacher.
C. Feed the birds.
4.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library. C. In a post office.
5.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 Go to an exercise class. B. Exercise every morning. C. Go on a diet.
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 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7 题。
6. What did the man want to have for supper
A. Dumplings. B. Noodles. C. Chicken.
7. Why can’t they have supper as planned
A.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refrigerator.B. The man changes his mind. C. The chicken is rotte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 题。
8.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Neighbors. B. Husband and wife. C.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
9. What is the woman’s first impression of Manchester
A. Bad. B. Good. C. Just so-so.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has the woman been doing recently?
A. Looking for a part-time job.
B. Working in a restaurant.
C. Meeting her friends.
11. How many hours does the man work every evening
A. About 5 hours. B. About 3 hours. C. About 4 hours.
12.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A. He doesn’t like his present job. B. He wants the woman to meet his manager tomorrow.C. He has already told his manager about the woma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s watch
A. It is 5 minutes slow. B. It doesn’t work. C. It is 10 minutes slow.
14. When will their train leave
A. At 11:00. B. At 11:30. C. At 12:30.
1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do first
A. Take a taxi. B. Repair the watch. C. Buy some food and drinks.
16. What dies the man think of the food and drinks in the train station
A. There are not very many choices. B. They are more expensive.C. They are the same as things outsid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ere will the swimming competition be held
A. At the New Town Swimming Pool.
B. At the Johnson Sports Centre.
C. At the school swimming pool.
18. Why did they change the competition place
A. The first place is too old.
B. It i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C. The first place is too far away.
19. When will the students set off for the competition
A. At 9:45 am. B. At 9:40 am. C. At 10:00 am.
20. What should the students take to the competition
A. Umbrellas. B. Lunch. C. Cold drink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What a pity it is to have lost the game ______ one goal!
A. for B. by C. over D. to
22. Maybe if I _______ science, and not literature then, I would be able to give you more help.
A. studied B. would study C. had studied D. was studying
23. Tourist excitement has built up _______ new places of interest were opened two years ago.
A. as B. since C. only if D. even though
24. —What did the doctor say
— His advice was that you ________ do more exercise.
A. had to B. would C. should D. needed to
25. The US was the first country _______ the new strange disease in 1981.
A. recognized B. recognizing
C. having recognized D. to recognize
26. While talking with his colleagues, he accidentally ________ that he had got divorced.
A. let out B. gave out C. turned out D. brought out
27. — Is it strange that Rose should marry Henry
— I _______ you kept it between you and me.
A. prefer to B. would like
C. feel like D. would rather
28. He would see a cartoon film to refresh himself if ______ allowed him to.
A. commitments B. possessions C. reputations D. circumstances
29. New ideas and values took the place of those _______ in the Middle Ages.
A. held B. having held C. being held D. holding
30. _______ the fact that he is not strong, he insists on going to the front.
A. Because of B. In spite of C. On behalf of D. Due to
31. So difficult did he find _______ to pass the driving test that he decided to quit.
A. how B. that C. which D. it
32. He felt nervous when facing the judges, and _______.
A. so were the other competitors B. so did the other competitors
C. the other competitors did either D. neither were the other competitors
33. —Did they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in the school lab
—No, it was in the scientific center _______ their teacher worked.
A. that B. where C. why D. when
34. _______ seemed to have been a great ceremony in memory of those who had died in the war.
A. It B. There C. That D. Here
35.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end-of-term examinations next week
—I wish that I ________ better than the last school year.
A. do B. had done C. could do D. would have bee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can honestly say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and the worst of times.I was joyfully expecting my first child at the same time that my mother was 36 her battle with a brain tumor(瘤).For ten years, my fiercely independent and 37 mother had fought, but none of the treatments had been successful. 38 , she never lost her ability to smile.But now, finally, she became totally 39 — unable to speak, walk, eat or dress on her own.
As she grew closer and closer to death, my 40 grew closer and closer to life inside me. My biggest 41 was that their lives would never connect. I was sad not only at the 42 loss of my mother, but that she and my baby would never know each other. Her doctor did not 43 any hope; they told us her time was up.
We brought Mother 44 to her own bed in her own house.As 45 as I could, I sat beside her and talked to her about the baby moving inside me.
On February 3, 1989, at about the same time my labor(分娩) 46 , Mother opened her eyes. When they told me this at the 47 , I called her home, "Mom, listen.The baby is coming! You're going to have a new grandchild!"
"Yes! Yes! I know!"
Four beautiful words! The first 48 words she'd spoken in months!
When I 49 again an hour later, the nurse at her house told the 50 message : Mom sat up, smiling, with her oxygen tubes removed.When I brought Jacob home, Mom was sitting in her chair and 51 to welcome him.Tears of joy blocked my vision as I 52 my son in her arms and she clucked (发出咯咯声)at him.They 53 .
Then she quietly clipped back into a coma (昏迷) and 54 peacefully. Memories of my son's birth will always be 55 for me, but it was then that I learned love has the power to overcome any worries and any sorrow.And love can last forever. 
36. A.attending B.losing Cdefending D.defeating
37. A.courageous B.interesting C.funny D.lucky
38. A.So B.Again C.Instead D.Still
39. A.tired B.blind C.disabled D.depressed
40. A.sorrow B.love C.baby D.body
41. A.problem B.dream C.surprise D.fear
42. A.coming B.disappearing C.falling D.unexpecting
43. A.admit B.hold C.drop D.permit
44. A.up B.away C.about D.home
45. A.soon B.fast C.early D.often 
46. A.started B.failed C.ended D.continued
47. A.office B.hospital C.house D.station
48. A. common B.caring C.clear D.correct
49. A.got up B.woke up Ccalled up D.looked up
50. A.impossible B.possible Cnecessary D.terrible
51. A.likely B.ready Cfree D.nervous
52. A.hugged B.threw C.took D.laid
53. A.found B.knew C.nodded D.cried
54. A.passed away B.turned over C.settled down D.gave out
55. A.proud B.frightening C.bittersweet D.exciting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Luo Gaoqi hopes to join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he wants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in a foreign land as it will help his future job at home. “I want to try Western education because people there think differently,” said the 21-year-old who is in his final year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 “I also hope to meet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he social connections may help in the future.”
The latest report from the US-based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ai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has become the top country of origi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Yang Fan, a journalism (新闻专业) student, said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way to escape the competition for places in China’s top universities.
“Due to limited education resources, only about 60 percent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in China enter college, and a much lower rate enters the top-level ones. “A foreign degree will definitely help when I seek a job in China,” Yang said.
Both Yang’s and Luo’s parents are supportive of them studying abroad. Neither of them is thinking of settling down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graduation.
“It is not realistic to do so. As a journalism student, there would be no advantage for me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Yang said. “But in China, with a US degree and good English, I may stand out against other students who have only studied in China.”
China still needs to improve its environment for scientists and high-level talents, said Xiao Mingzheng,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of Peking University, adding that, in particular, the country needs to improve its policies relating to research environments.
In Jun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blished a plan concerning talent development for the next 10 years. In it, it has improved policies and increased budgets to attract talented students back home.
56. Why does Luo Gaoqi wants to study in a foreign land according to his words
A. Because the people there are more intelligent.
B. Because the foreign countries are more developed.
C. Because he can make more friends there.
D. Because the culture ther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a.
57. What do Guo Gaoqi and Yang Fan have in common
A. Their major is the same, which is journalism.
B. Both of them want to go back to China after graduation.
C. Their parents are against their decision.
D. They are forced to study in a foreign land by their parents.
58.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
A. scientists and high-level talents need a better environment in China
B. the students abroad are unwilling to go back to China
C. China doesn’t need those people to come back to our country at all
D. we all need to go abroad to study and then serve our own country
B
These are instructions for making invisible ink using baking soda.
Difficulty: Easy
Time required: A few minutes
What you need:
Baking soda
Paper
Water
Light bulb
Paintbrush
Measuring cup
Purple grape juice
Here’s how:
There are at least two methods of using baking soda as invisible ink. Mix equal amounts of water and baking soda.
Use a paintbrush to write a message onto white paper, using the baking soda solution (溶液) as “ink”.
Allow the ink to dry.
One way to read the message is to hold the paper up to a heat source, such as a light bulb. The baking soda will cause the writing in the paper to turn brown.
The second way to read the message is to paint over the paper with purple grape juice. The message will appear in a different color.
Tips:
If you are using the heating method, avoid igniting (点燃) the paper.
Baking soda and grape juice react with each other in an acid-base (酸碱) reaction, producing a color change in the paper.
Grape juice concentrate (浓缩物) results in a more visible color change than regular grape juice.
59. ______ is not needed for making invisible ink.
A. Baking soda B. Paper C. Water D. Ink
60.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paintbrush
A. To draw a picture. B. To write a message onto the white paper.
C. To allow the “ink” to appear. D. To help the “ink” dry.
61. Why will the message appear in a different color in the second way to read the massage
A. Because there is enough grape juice.
B. Because baking soda reacts with grape juice.
C. Because of the use of water.
D. Because of the special paper.
62. From the process, we can know that making invisible ink is ______.
A. very hard B. not difficult C. a little difficult D. not easy
C
Once in a village, the villagers built a new church building and people came from far and wide to see it. They admired its beauty! They said it was the most beautiful building in the world. Up on the roof, a little nail heard the people praising everything about the lovely structure – except the nail! No one even knew he was there, and he became very angry and sad.
“If I am not important, nobody will miss me if I quit!” So the nail then released (松开) its hold, got down from the roof, and fell into the mud.
That night it rained and rained. Soon, the board that had no nail was blown away, and the roof began to leak (漏水). The water flowed down along the walls and over the beautiful pictures on the walls. The plaster (石膏) began to fall, the floor was ruined, and the Bible was also ruined by water. All this was because a little nail decided to quit!
But what of the nail While holding the board, it was not known by others but it was useful. Buried in the mud now, it was useless and would soon be eaten up by rust!
What the story wants to say is that every member is important to a whole group!
You may, like the nail, feel not important at times, but just like the nail, your absence is felt. A big building might fall to pieces. You are important to a group even if you are small.
63. Why did the nail decide to quit
A. Because he was not able to hold on any longer.
B. Because he was angry and sad without people’s praising him.
C. Because he knew a big nail would replace him.
D. Because he had finished his task successfully.
64. What’s the result of the nail’s giving up
A.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il.
B. The nail was put in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C. Many things in the building were ruined and the nail was eaten up by rust.
D. The nail regretted his original decision at last.
65.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nail was ______ in the passage.
A. clever B. diligent C. stupid D. thoughtful
66. The passage wants to tell us that ______.
A. no matter how small you seem, you are important to a group
B. it is a pity that small people are never looked up to
C. quit when it is necessary, and don’t care about what others say
D. being valued is important to a man
D
A ban o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has come into force in China – home to a third of the world’s smokers.
The move is aimed at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deaths from smoking-related diseases, running at a million a year.
But the rules have been criticized, because they do not include punishments for those who choose to ignore them.
Many business owners hate rules that force them to ban smoking on their premises (经营场所) because many customers do not like the rules and complain.
The rules do not allow smoking in places like restaurants, hotels, railway stations or theatres, but not at the office.
Employers have a duty to warn staff off the dangers of smoking but do not have to forbid them from lighting up at their desks.
Shanghai introduced similar rules a year ago, but people do not seem to take much notice of them. Often you find people smoking at the next table while you are eating your meal or having a drink in a bar.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rules do not include punishments for businesses or individuals who ignore them.
It appears that many Chinese people are unaware of the dangers of smok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only one in four knows the harm cigarettes of second-hand smoke can cause.
Officials say they have to try to persuade people not to smoke to reduce the numbers dying from smoking-related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makes a lot of money from the sales of cigarettes by the state-owned firm that makes and sells all tobacco product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67. The number of smokers in China makes up about ______ of the world’s smokers.
A. 66% B. 44% C. 33% D. 55%
68. We can replace 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passage with _______.
A. are concerned about B. are curious about C. don’t know D. don’t care
69. Why have the rules been criticized by some people
A. Because those people don’t want to be punished.
B. Because they do not include punishments for those who choose to ignore the rules.
C. Because the rules are ignored by all the people who smoke.
D. Because nobody takes notice of the rules.
70. If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______.
A. only rely on educating people
B. tak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C. do punish those who ignore the rules
D. let people know more about the dangers of smoking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71 If not, and if right now you’re not focusing on this article, your time might be better spent on a short nap (小睡) to boost (促进) your focus and productivity (效率).
That’s what 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ays, and it’s a message that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a city of California, America) have been spreading to their students.
“We’re familiar with the benefits of sleep,” said Amelia, a student in sleep and stress at the UC Davis health center. 72 For students, 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focus will help their scores –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data to back that up.
However, research has repeatedly shown that when students have 7-9 hours of sleep, 20-30 minute naps do offer these benefits, 73
So Jason B. Spitzer, a health educator, believe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ake naps to improve their state of mind – not to mention stay awake during classes – is very important.
Health educators discovered that while 33 percent of Davis students didn’t nap at all, three-quarters of those who did nap did so for too long – more than 30 minutes. That told the educators that a napping campaign would have to focus on two different populations: 74 Health educators hand out “nap tools”; they include earplugs (耳塞), an eye mask and a tip card with directions to more messages online. They advertise in the student newspaper introducing napping tips and benefits, and they team with the student government to spread the word on napping during National Sleep Awareness Week.
75 “We want to improve their napping and their sleep quality.” Spitzer said.
A. Did you get a complete and restful night’s sleep last night
B. non-nappers and long nappers.
C. The Davis campaign is still changing every year.
D. “We’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pping.”
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nap when it is necessary.
F. Napp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G. particularly when taken between the hours of 10 to 11 am or 2 to 4 pm.
第四部分:写作 (共二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最多两处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 )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正后的词。
注意: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Yesterday my friends or I visited a model high school. We start our visit from the main building. First we went to the lab building there some students were doing experiments. Then we entered in the lecture hall behind the lab building and saw many students listen to a lecture given a professor. Opposite to the lecture hall was the art center. There they watched groups of students 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 At the playground some boys were playing the football. It was so exciting that we couldn’t help cheering for them. It was really a impressive visit.
第二节:书面表达 (共25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
背景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温度升高。
后果 海平面急剧上升,自然灾害频繁等。
措施/建议 节约能源2. 绿化环境提高公众意识
注意:
1. 结合Unit 4 Global Warming中所学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
文。
不要逐句翻译 ( 尤其是措施部分要具体 )
3. 文章的开头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提示:温室气体的排放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nowad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AACCA 6-10 ACABA 11-15 CBCCA 16-20 BBBCB
21-35 B C B C D 26-35 A D D A B 31-35 D B B B C
36-40 B A D C C 41-45 D A B D D 46-50 A B C C A 51-55 B D B A C
56-58DBA 59-62DBBB 63-66BCCA 67-70CCBC 71-75ADGBC
短文改错:
Yesterday my friends or I visited a model high school. We start our visit from the
and started
main building. First we went to the lab building there some students were doing
where
experiments. Then we entered in the lecture hall behind the lab building and saw
many students listen to a lecture given︿ a professor. Opposite to the lecture hall was
listening by
the art center. There they watched groups of students 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 At
we instruments
the playground some boys were playing the football. It was so exciting that we
couldn’t help cheering for them. It was really a impressive visit.
an
作文: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nowadays.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not only results in more and more CO2 in the atmosphere but also keeps the temperature going up. It has many harmful effects o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such as the rise of sea levels, many natural disasters and so on.
Therefore, it’s time to take steps to make a difference. First of all, we should save energy .
We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s, the TV ,the computer and so on if we are not using them any longer. We can walk or ride a bike when we go out instead of using motor vehicles. Secondly,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as they absorb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ir and refresh our spirit when we look at them. Finally and most importantly, we should talk with our family and friends about global warming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物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 mV,短路电流为400 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1.2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
A.0.10 V B.0.20 V
C.0.30 V D.0.40 V
2.穿过一个电阻为2Ω的闭合线圈的磁通量每秒钟均匀地减少8Wb,则
A.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每秒钟增加8V B. 线圈中感应电流每秒钟减少8A
C. 线圈中感应电流每秒钟增加4A D. 线圈中感应电流不变,等于4A
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0,副线圈与阻值R=20Ω的电阻相连.原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则
A.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B.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10Hz
C.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为2kW
D.原线圈中电流的最大值为100A
4.如图所示,两根光滑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整个装置处于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垂直导轨放置,当杆中通有从a到b的恒定电流I时,金属杆ab刚好静止。则
A.磁场方向竖直向上
B.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C.ab受安培力的方向平行导轨向上
D.ab受安培力的方向平行导轨向下
5.带电量与质量都相同的两个粒子,以不同速率从同一点垂直于磁感线方向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两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关于两个粒子的运动速率v、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及圆周运动周期T、角速度的表达正确的是(重力不计)
A. B.
C. D.
6.如图所示,闭合矩形线框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d边位于磁场边缘,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ab、ad边长分别用L1、L2表示,若把线圈沿v方向匀速拉出磁场所用时间为△t,则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是( )
A. B. C. D.BL1L2
7.长方体金属块放在匀强磁场中,有电流通过金属块,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
A.金属块上、下表面电势相等
B.金属块上表面电势高于下表面电势
C.金属块上表面电势低于下表面电势
D.无法比较上、下表面的电势高低
8.带铁心的电感线圈,电阻与电阻器R的阻值相同,将它们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S的瞬时,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偏转方向与A2相同
B.闭合S的瞬时,电流表A1的示数等于A2,偏转方向与A2相反
C.断开S的瞬时,电流表A1的示数大于A2,偏转方向与A2相反
D.断开S的瞬时,电流表A1的示数等于A2,偏转方向与A2相同
9.如图,在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平行金属导轨(电阻不计),且与大螺线管M相接,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在M螺线管内同轴放置一小螺线管N,N中通有正弦交流电,t=0时刻电流为零,则M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与跨接放于平行导轨上的导体棒ab的运动情况为 ( )
A.时刻M中电流最大
B.时刻M中电流最大
C.导体棒ab将在导轨上来回运动
D.导体棒ab将一直向右方(或左方)做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S极附近悬挂一个线圈,线圈与水平磁铁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线圈中电流沿图示方向流动时,将会出现( ).
A.线圈向磁铁平移
B.线圈远离磁铁平移
C.从上往下看,线圈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D.从上往下看,线圈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11.回旋加速器是利用较低电压的高频电源使粒子经多次加速获得巨大速度的一种仪器,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B.粒子由A0运动到A1比粒子由A2运动到A3所用时间少 C.粒子的轨道半径与它的速率成正比 D.粒子的运动周期和运动速率成正比
1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区域abcd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束电子以大小不同的速率垂直于ad边且垂直于磁场射入磁场区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电子,其运动轨迹越长
B.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电子,其运动轨迹一定重合
C.不同运动速率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不相同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电子,其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大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3小题6分,14小题10分)
13.(1) 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阻值约为几十千欧的电阻Rx,以下给出的是可能的实验操作步骤,其中S为选择开关,P为欧姆挡调零旋钮.把你认为正确的步骤前的字母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P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挡的零刻度,断开两表笔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Rx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c.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1k
d.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100
e.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交流500 V挡,并拔出两表笔
(2)用已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位置的多用电表测某电阻阻值,根据下图所示的表盘,被测电阻阻值为____Ω.若将该表选择旋钮置于1 mA挡测电流,表盘仍如图所示,则被测电流为________mA.
14.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a)电流表(量程0.6 A、3 A)
(b)电压表(量程3 V、15 V)
(c)定值电阻(阻值1 Ω、额定功率5 W)
(d)定值电阻(阻值10 Ω,额定功率10 W)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 Ω、额定电流1 A)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____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____A,R0应选择________Ω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计算公式及步骤和结果,有数据计算的要写清单位。只写最后结果的不得分。)
15.如图,光滑的圆槽固定不动,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一带正电小球从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沿圆槽下滑,到达最低点。已知小球质量m=0.1g,电量q=1.0×10-6C 圆槽半径 R=1.25m,磁感应强度B=2×102T(g=10m/s2)
求: (1)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在最低点圆槽对小球的支持力?
16.(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 6.0V ,内阻r = 0.6Ω ,电阻R2 = 0.5Ω ,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 ,电压表的示数为3.0V ,试求:
(1)电阻R1和R3的阻值
(2)当S闭合后,求电压表的示数和R2上消耗的电功率
17.(10分)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7 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0.2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
⑴求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⑵当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8W,求该速度的大小;
(g=10m/s2,sin37 =0.6,cos37 =0.8)
18.(10分)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00 kW,输出电压是250 V,用户需要的电压是220 V,输电线电阻为10 Ω.若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
参考答案:
1-6 C D BC A ABD B 7-12 C A BC D AC D
13.(1)cabe (2分) (2) 220(2分), 0.40(2分)
14.(1)3(2分), 0.6(2分),1(2分), 0~10(2分)
15.(1)根据动能定理:(2分)
得(2分)
(2)最低点列向心力公式
(2分)
得 (2分)
16.解:(1)断开时,,(1分)
故(2分)
闭合时,,(1分)
电压表示数:(2分)消耗的电功率:(2分)
17.解:(1)金属棒开始下滑的初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3分)
解得 (1分)
设金属棒达到稳定时,速度为,所受安培力为F,棒沿导轨方向受力平衡:
(3分)
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即:
(2分)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1分)
18.解: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输电线损耗功率P线=100×4% kW=4 kW,又P线=I22R线(1分)
输电线电流I2=I3=20 A(1分)
原线圈中输入电流I1= A=400 A(2分)
所以(2分)
这样U2=U1=250×20 V=5000 V(1分)
U3=U2-U线=5000-20×10 V=4800 V(1分)
所以(2分)
×
×
×
×
×
×
×
×
×
×
×
×
×
×
×
×
v
B
d
a
b
c
a
b
θ
θ
R
a
b
θ
θ
R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历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有
社会大变革思想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B. C. D.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3.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实践德政 B.养士求贤 C.推行教化 D.独尊儒术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教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5.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倡“法制”,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
7.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④
8.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是非取决于学校 ④经世致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
A.专管中外文化的交流 B.接待各国使者
C.专门处理外来宗教问题 D.专同外国人经商
10.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11.关于北京孔庙的“万世师表”匾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匾额的题写者有可能是秦始皇 B.体现了题写者对孔子的尊崇
C.反映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尊重 D.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12.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 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13.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这里“火种”是指
A.《拿破仑法典》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创造了一系列战争奇迹 D.扩大了法兰西版图
14.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③
15.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B.以手工业生产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D.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16.在完成《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曾对恩格斯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你为我做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恩格斯在当时的“牺牲”包括①将自己积累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给马克思②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 ③尽其所能地在经济上援助马克思④独自承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17. 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苏联农业集体化道路
18.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不属于地质力学应用的是
A.勘探石油,发现油田 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预测地震 D.为成昆铁路选线等重要工程服务
19. 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据此判断,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最重要的先驱者是
A.达尔文 B.拉瓦锡 C.牛顿 D.法拉第
20.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验证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C.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发展
D.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重大成果
21.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 1.3 % 4.6 % 1.9 % 8.1 %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22.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出现了飞机、飞艇、毒气弹、坦克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
A.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B.使英、德分别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C.大大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D.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23.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历史前进”的是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 《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①德国在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④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 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D. 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二、 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街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材料二:(l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博马舍在他写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中借主人公费加罗之口以仆人身份对他的贵族主人说)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在从娘胎里走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手段,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
材料三:(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地狱。
——以上材料均引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思想。据此说明其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态度。(4分)
(2)由路易十六的”惊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3分)
(3)上述材料提供的思想主张对促进法国社会变革起了什么作用?(3分)
27.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 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 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4分)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殖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1)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5分)
(2)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2分)
(3)据上述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中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语日:“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 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从材料一、二中总结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如何实践?(10分)
材料三 某乡村知识分子在1913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2)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历史信息有哪些?与材料一、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5 DADCD 6-10 BACBD 11-15 ACADB 16-20 DBDCA 21-25 CADCB
26.(1)谴责贵族特权,反对专制,崇尚法律、自由。(2分)
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特权、专制的精神。(2分)
(2)启蒙思想家对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批判,表明其有强烈的革命性;封建统治者对这种思想非常恐惧。(3分)
(3)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人们革命、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武器。(3分)
27.(18分)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3分)
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3分)
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2分);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分)
(2)都打击了旧势力;(2分)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分)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4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给4分)
28.(1)通过救济法,成立救济署,发放救济金,以工代赈
特点:政府主导,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结合。(4分)
(2)说明经济全球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2分)
(3)政府加强对经济指导;关注民生,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3分)
29.(1)主张:主张革命,反对改良;实现民主共和政体。主张主权在民,仿效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实践: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分)
(2)信息:
辛亥革命后,推行西方政体、历法等,引起社会习俗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辛亥革命后仍存在列强侵略情形。
乡村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
联系:材料三可见材料一、二的实践即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充分的思想与群众基础。(3分)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复数,则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且,则异面直线m,n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4.如果曲线C上的点满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C的方程是
B 方程的曲线是C
C 坐标满足方程的点在曲线C上
D 坐标不满足方程的点不在曲线C上
5.若点M在平面ABC内,且满足(点O为空间任意一点),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A B C D
6.设a,b,c都是实数.已知命题若,则;命题若,则.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7.已知向量,且与互相垂直,则的值是( )
A. B. C. D.
8.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A. ; B. ; C. ; D. ;
9.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10.,,是与的等差中项,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B. C. D.
11.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的值为( )
A. B.2 C. D.4
12.若,且.当时,c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3.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则的值为:
14.若空间三点共线,则= =
15.设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16. 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若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是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直线被抛物线C:截得的弦长.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若抛物线C的焦点为F,求三角形ABF的面积.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定义在正实数集上的函数,,其中.
设两曲线,有公共点,且在该点处的切线相同.
(1)用表示,并求的最大值;
(2)求证:().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个动点.
(1)求直线与交点的轨迹E的方程
(2)若过点H(0, h)(h>1)的两条直线和与轨迹E都只有一个公共点,且,求的值.
20. (本小题满分12分)在如图的长方体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
(1)当E 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
(2)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21. (本小题满分12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若对于正整数、表示的最大奇数因数,例如,,
并且,设
(1)求S1、S2、S3 ;
(2)求;
(3)设,求证数列的前顶和.
参考答案:
1-6 DADDAD 7-12 DACCDA
13. 3或 14.  p=3,q=2 15. 9 16.  10
17. (1)设A(x1,y1),B(x2,y2)



∴p=2
故抛物线C的方程为:
(2)由(1)知F(1,0)
∴点F到AB的距离

18.(1)设与在公共点处的切线相同.
,,由题意,.
即由
得:,或(舍去).
即有.
令,则.于是
当,即时,;
当,即时,.
故在为增函数,在为减函数,
于是在的最大值为.(2)设,
则.故在为减函数,在为增函数,
于是函数在上的最小值是.
故当时,有,即当时,
19.
经检验,以上所得椭圆的四个顶点无法取到,故交点轨迹E的方程为
(2)设,则由知,.
将代入得,
即,
若与椭圆相切,则,即;
同理若与椭圆相切,则.
由与与轨迹E都只有一个交点包含以下四种情况:
[1]直线与都与椭圆相切,即,且,消去得,即,
从而,即;
[2]直线过点,而与椭圆相切,此时,解得;
[3]直线过点,而与椭圆相切,此时,解得;
[4] 直线过点,而直线过点,此时
综上所述,h的值为
20.(1)
(2),
……7分 则
(3)
当时,成立
当时,
21.如图建系.知E(1,1,0),A(1,0,0),C(0,2,0),D1(0,0,1)
(1).
是平面ACD1的法向量,由


∴为所求.
(2)设,知E(),设是平面CED1的法向量,
而 取
又平面ECD的法向量
由,
解得,即AE=.
其它解法对照评分.
22.(1)依题意知a=2,c=1,得 =3,
∴椭圆C的方程是:
(2)设A(x1,y1),B(x2,y2),知椭圆C的右顶点为M(2,0)





整理得
当时,过定点M(2,0)为右顶点,舍去;
当时,过定点,此时,
综上知,直线l过定点.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
A.北京是高温多雨 B.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C.悉尼是高温多雨 D.华南地区寒冷干燥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3题。
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4.在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展,其中地基可能被淘空的是( )
A.甲、乙 B.甲、戌
C.乙、丙、丁 D.丙、丁、戌
下面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6.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7.调查资料显示,c点降水量远比d点多,原因可能是 ( )
A.c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B.c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
C.c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 D.c点气温高,多对流雨
下图为某大洋某海区洋流环流简图,两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盛行风。
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该海区洋流分布及其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 B.顺时针方向流动
C.与同半球反气旋流向一致 D.大洋东岸为暖流
9.洋流④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A.减少了海雾发生频率 B.加快了海轮南行航速
C.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 D.加剧了沿岸湿热程度
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完成10~12题。
10.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有 ( )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11.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个人拥有 (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1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 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C.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D. 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7题。
1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14.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5.②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16.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17.②线工程途经我国最大能源输出省(市),该省(市)是(  )
A.上海市 B.山西省 C.陕西省 D.青海省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湖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废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糖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23.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 劳动力 C.技术 D. 资源
读 “七个省级行政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表”,回答24~25题。
省 内蒙古 西藏 新疆 青海 四川 甘肃 云南 其他
所占比例 20% 20% 15% 9% 6% 5% 4% 21%
2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2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下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26.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7.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
A. 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B. 小商品经营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化 城市化
C. 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D. 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 城市化
读下面两种地貌图,据此回答29~30题。
29.左 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30.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共6分)2011年伊始,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为确保中国在利人员安全,中国政府通过海、陆、空多种途径将驻利人员全部安全撤离。阅读利比亚位置图,完成下列要求。
(1)的黎波里的气候类型是 ;其形成原因是 。
(2)利比亚是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造林工程)的重要组成国之一,其建设“绿色坝工程”的生态作用是 。
(3)近年来,该地区多个阿拉伯国家国内发生了动乱,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
3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所示等温线为 (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E处气温偏 ,主要受 (地形区)影响;F处气温偏 ,主要受 (地形区)影响。(5分)
(2)结合图示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链条。(2分)
(3)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 份
额进一步减少;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 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如果不及时调整 ,山西省经济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___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___岩。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理由是 。
34.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B、C、D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_______     。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分别称为 _______ 、 _______ ,    
   。
(3)从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    。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_______     ,且为 _______   (冷或暖)锋,
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
参考答案:
1-5 ACCBA 6-10 ABCCA 11-15 BABAC 16-20 BABAC 21-25 BCAAC 26-30 CBACB
31.(共6分)
(1)地中海气候 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影响
(2)防风固沙
(3)从位置看,地处亚欧非交接地带,扼守地中海航道的中点,战略位置重要;从资源看,这里油气资源丰富,易引起大国争夺和介入;从民族看,这里民族纠纷、部落矛盾突出;从经济看,这里经济结构单一,地区间经济差异大。
32.(10分)
(1)冬季 高 汾河谷地 低 太行山脉
(2)发电 炼铝(或电 铝)
炼铁 炼钢(或铁 钢)
(3) 市场 开采条件 产业结构
33.(11分)(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3分)
(2)不适合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分)
(3)海陆间 岩浆岩 沉积岩(3分)
(4)夏(秋)季  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
34.(13分)(1)C(1分) (2)气旋(1分) 反气旋(1分)
(3)阴雨(1分) (4)②(1分) ②处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2分)
(5)A(1分) A 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
(6)N(1分) 冷锋(1分) 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2分)
c
b
a
d
870
900
840
单位:千米/小时
N
30°



180°
①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3-+H2OH3O++CO32-      B.HCO3-+H2OH2CO3+OH-
C.CO2+H2OHCO3-+H+ D.CH3COOHCH3COO-+H+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 H不同
3.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大于(50-a)mL B.大于a mL C.(50-a) mL D.a mL
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 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5.关于电解质强弱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NaCl H2SO4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HF BaSO4 HClO CH3COOH
非电解质 Cl2 CO2 C2H5OH H2O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25℃时,pH=5的溶液与pH=3的溶液相比,前者c(OH-)是后者的100倍
C.室温下,每1×107个水分子中只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
D.在0.1mol/L的氨水中,改变外界条件使c(NH4+)增大,则溶液的pH一定增大
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0.1 mol/L Ca2+的溶液中:Na+、K+、ClO-、Cl-
B.在pH为7的溶液中:Ag+、Fe3+、SO42-、Cl-
C.在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Al3+、Cu2+、HCO3- 、NO3-
D.c(OH-)=1×10-3mol/L的溶液中:K+、SO42-、Cl-、HCO3-
8.某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H2(g)+I2(g)2HI(g),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单位时间内拆开1mol H-H键,同时生成2mol H-I键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9.浓度为2mol·L-1的氢溴酸溶液VL,欲使其浓度变为4 mol·L-1,以下列出的方法中,可行的为
A.通入标况下的HBr气体44.8L
B.加入10 mol·L-1氢溴酸0.6VL,再将溶液稀释至2VL
C.蒸发掉0.5L水
D.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0.5V
10.已知25℃,AgI饱和溶液中,C(Ag+)=1.22×10-8mol/L,AgCl饱和溶液中,
C(Ag+)=1.25×10-5mol/L,若在5ml含有KCl和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加入8mL0.01mol/L的AgNO3溶液,这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K+)>C(NO3-)>C(Cl-)>C(Ag+)>C(I-) B.C(K+)>C(NO3-)>C(Ag+)> (Cl-)>(I-)
C.C(NO3-)>(K+)> C(Ag+)> (Cl-)>(I-) D.(K+)> C(NO3-)>C(Ag+)=(Cl-)+(I-)
11.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kJ·mol)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NH3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1+a2>1
12.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小于13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46.66%,其余为氧,则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碳氧双键的个数为
A.1 B.2 C.3 D. 4
13.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1.0 正丁烷 2 878.0
乙烷 1 560.8 异丁烷 2 869.6
丙烷 2 221.5 2-甲基丁烷 3 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正戊烷的燃烧热小于3 531.3 kJ·mol-1
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 560.8 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14.H2A为二元弱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B.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A、NaHA两溶液中,前者pH大于后者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A-)>c(OH-)>c(H+)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c(A2-)
15.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体积比是
A.1∶9 B.1∶1 C.1∶2 D.1∶4
16.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 / 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
A.HCl B. NaOH C.Na2SO4 D. KCl
17.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 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
C. 向水中加入NaOH溶液 D.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8.已知:①lmolH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1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1原子形成l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气体,反应的
19.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各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Fe3+、NH4+、Cl-、SCN-
B. 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 K+、HCO3-、Br-、Ba2+  
C. PH=12的溶液 K+、ClO-、NO3-、H+
D. pH=1的溶液 Cu2+、Na+、Mg2+、Cl-
21.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H4Cl固体 ④CH3COONa固体 ⑤NaNO3固体 ⑥KCl溶液
A.②④⑥ B.①②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22.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使用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C.高锰酸钾(KMnO4)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D.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二、填空题:(共56分)
23.(3分)25℃时,50mL 0.10mol/L的醋酸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H3COOH CH3COO―+H+
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移动”),溶液中C(H+)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醋酸的电离程度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4.(6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电解质溶液Y是 。
(2)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
(3)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5.(11分)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 图一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还可以作其他何种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二可用于定量比较反应的快慢,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利用图二做实验时需测量的数据是 。
26.(12分)25时,如果取0.1 mol·L-1HA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不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0.1 mol·L-1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
(3)求出混合液中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 (HA)+c (A-)= mol·L-1;
(4)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 7 (填>、<、=);
(5)将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四种盐溶液:
A.NH4HCO3 B.NH4A C.(NH4)2SO4 D.NH4Cl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填序号)
27.(10分)乙二酸俗名草酸,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x值。通过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网络查询得,草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2MnO4-+5H2C2O4+6H+ 2Mn2++10CO2↑+8H2O
该组同学设计了滴定的方法测定x值。
① 称取1.260 g纯草酸晶体,将其酸制成100.00 mL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 取25.00 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③ 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10.00 mL;
请回答:
⑴ 滴定时,将KMnO4标准液装在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⑵ 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⑶ 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出x= 。
讨论: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
28.(14分)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方法研究。
(1)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2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发生如下反应:
5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N2为0.2 mol,H2为0.6 mol,NH3为0.2 mol。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H2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后两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欲提高②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2)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此合成反应的a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1-5 BCADC 6-10 BAABA 11-15 BABBD 16-20 CBCAD 21-22 AA
23.(3分)向右移动 增大 减小(每空1分)
24.(6分)(1)Cu(1分) AgNO3溶液(1分) (2) Cu(1分) Ag(1分)
(3)Ag+ + e- = Ag(2分)
25.(11分)(每空2分)
(1) 反应产生气泡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 (2分)
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2分)
将FeCl3改为Fe2(SO4)3 (2分)
(2)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如回到原位证明气密性良好。(3分)
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2分)
26.(12分)(1)A-+H2O HA+ OH- (3分)
(2 ) > (2分)
(3) 0.05 (2分)
(4) pH>7 (2分)
(5) A>B>D>C (3分)
27.(10分)[每空2分](1)甲(2)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滴入溶液突然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3)2 ①偏大 ②偏小)
28.(14分)(每空2分)
(1)①减小 ②0.02mol·L-1·min-1 33.3% 3.7 L2/mol2 ③ A D
(2)N2 + 6H+ + 6e- = 2NH3
(3)大于
盐桥
X
Y
A
CuSO4溶液
电流计
Ag
△H = -92.4 kJ/mol
N2(g)+3H2(g)
2NH3(g)
2N2(g) +6H2O(l)
4NH3(g) +3O2(g)
△H = a kJ/mol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语文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阖门(hé) 戏谑(nüè) 霰雪(xiàn) 馔玉(zhuàn)
B. 哂笑 (shěn) 剽掠(piáo) 栖隐(xī) 削弱(xiāo)
C. 渗漉(shèn) 玉簟(diàn) 踯躅(zhú) 横槛(jiàn)
D. 聒碎(guō) 涕泗(sì) 筵席(yàn) 骊山(lì)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寂廖 商榷 溽暑 金壁辉煌
B. 惊厥 迤逦 桎梏 一愁莫展
C 舟楫 锱铢 豆蔻 万籁俱寂
D 凋蔽 岩扉 笏板 春光溶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毋庸讳言,国人自古就有信笔涂鸦以资留念的传统。不仅尘世间的文人墨客多爱于此,就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孙猴子也未能免俗。
B. 2010年,在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与汶川地震灾害相比,可说是难分伯仲,但任何灾难都吓不倒勇敢的中国人。
C. 军训休息时,各连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歌对抗赛,真是四面楚歌,此起彼伏。
D. 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完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 北方联盟是否进军喀布尔,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是否达成一致以及塔利班必须妥协。
C. 最近,“被就业”成为新流行语。有大学生说,自己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写着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
D.《古文观止》独具特色,自问世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5.下列有关文化方面的常识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古代书信体颇为丰富:“书”,指一般书信,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微之书》;“表”,是写给长辈、尊者的书信,如《出师表》《陈情表》;还有“疏”,也指书信,后来专指给皇上的奏章,如《论积贮疏》。
B.古时候讲究谦辞敬辞的使用,如表示谦逊的自我称呼,“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若望仆不相师” “妾当作蒲苇”,敬称对方的如“孰与君少长”“ 少卿足下”“公教晞以道”。
C.诗人自称居士者多,许多是因为参透人生之后对佛禅的向往和依归。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等。也有叫道人、散人的,如姜夔号“白石道人”,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D.近体诗包含有绝句和律诗。其中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二联要求对仗,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句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_ __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②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④情感还没有凝炼
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A. 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 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③①②
7.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D.汉骑追者数千人。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11日,有删改)
8.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之法传承。
9.下列不属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儿女。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三、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发: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偿: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 首:带头揭发
D.乃假所善王将军 假: 借助
1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 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其养女 其人有高义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者 王将军者殊怏怏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士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15.(1)断句。(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幽居初夏 (南宋)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注] 这首诗是陆游闲居家中所作。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题目为“幽居初夏”,诗人怎样去表现居所之“幽”的?试作分析。(3分)
(2)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请简要分析。(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 《琵琶行》)
(3)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 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音却),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在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当他的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时,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主要依靠记忆了。
B.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游列国的著作等身的陈寅恪。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C.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再加上当时他沉浸于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
D.57岁的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已失去治学读书的双眼。我们可以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推断出他的内心中经受着多么大的煎熬,这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E.由上文推断出陈寅恪是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且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严谨。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2)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传主的精神特点。并举例说明。(6分)
(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
(4)请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陈寅恪“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一主张的理解。(8分)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天宝花,非洲沙漠的一种耐酷暑植物。即使被连根拔起数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只要把它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它的复苏、绽放。烈日下的憔悴等待,是它对生存的坚持;
藏羚羊,可可西里的珍稀物种。即使路途遥远,路上诸多变故,为了最终能到卓尔湖产羔,哪怕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也义无反顾地奔走在路上。荒原上的寂寥奔跑,是它对繁衍的坚持;
孔子,我们眼中伟大的圣人。即使无数次的颠沛困顿,无数次的暴力威胁,仍然奔走于各国之间,知其不可而为之。列国间的辗转求仕,是他对理想的坚持;
陈俊,浙江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即使违反医学常规,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依然顶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在一年内连续两次为一位小男孩捐献淋巴干细胞。爱心下的毅然奉献,是他对生命的坚持。
……
即便平凡如物,也因坚持而美丽;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的人与事因为坚持而伟大。遗憾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人却为了眼前的利益忽视坚持,从而失去很多。那么,对于“坚持”,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请你以“坚持”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A. 戏谑(nüè)xuè
B.剽掠(piáo)piāo 栖息(xī)qī 削弱(xiāo)xuē
D.筵席(yàn)yán 骊山(lì)lí
2.C
A. 寂廖(寥) 金壁辉煌(碧) B. 一愁莫展 (筹) D. 凋蔽 (敝)春光溶溶(融融)
3. D
信笔涂鸦: 比喻字写得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难分伯仲: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间美好的情谊。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4.D
A第一个分句主语“大使”后面缺谓语,使得“他”的指代有歧义;
B(必须)改为(是否)
C“写着”与“公章”不搭配。
5.A(表,奏表,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6.B
7.A
8.D
9.C
10. B
11. B( 偿:酬答、回报)
12. C (介词,因为。A被动结构/所字结构;B人称代词,她的/指示代词,这;D 代词,的人/助词,句中停顿)
13. D(①是李姬母亲贞丽结交朋友⑤只是通过母亲认识阳羡君⑥是田仰恼羞成怒,制造流言中伤李姬。这三项与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无关)
14. A(B项,“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错,原文是说阮大铖试图拉拢,但侯方域并未屈服;C项,李姬断然拒绝是处于对爱情的忠贞,并不是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且文章未提及这方面;D项,文章没有写到李姬的美貌;“语言含蓄委婉”,评价不准确。)
15.(1):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每错、漏、多三处扣1分)
(2)①:况且凭着公子的家世和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以”“事”【结交、巴结、效力、侍奉等】“后于”各1分,大意1分)
②:而今却贪图钱财而赴约,这是我对公子的背叛呀!(“利”“卖”【背叛、出卖】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名姬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屡次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没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始终不肯与田仰相见。
16.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以白鹭的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③以声衬幽。“蛙鸣”处处,以有声衬无声,从侧面渲染幽静。(3分,每点1分)
(本题学生答两点,从诗人住所的位置、环境,并运用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幽】的手法,可以给2分,若有任何一点的分析说明,再给1分。)
(2)①前六句写“幽居初夏” 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②而尾联“叹息”,一是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息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全诗幽情 之中自有暗恨。(4分,每点2分)
(本题答出开始通过观下鹭、听蛙鸣等透出闲适、愉悦之情,给2分;答出旧友都离开、亡去,从而感到忧伤、寂寞,给2分。)
17.(1)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2)凝绝不通声渐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3)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4)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18.⑴BD(B当时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原文说: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在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D原文有: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⑵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王国维碑文: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②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③潜心治学,死而后已。有《元白施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作品。(每点2分)
⑶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传主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依次连缀成文,思路非常清晰,充分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
②本文围绕反映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主题,选取了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典型实例来表现人物,真切传神。
③本文首尾遥相呼应,突出表现力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全文浑然一体。
④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人物特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答案示例:陈寅恪的这一主张深刻地警示我们:我们既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努力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又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甚至不少专业学者开口闭口都是“国际潮流”,对我们的优秀传统道德、民族节日、古典文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无疑将影响我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本来民族之地位”将岌岌可危。(对陈寅恪主张的理解阐释4分,联系实际4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相切,则a等于( )
A B C D 1
3.已知函数在处导数值为3,则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B
C D
4.将曲线上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横坐标不变),所得曲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F,点在抛物线上,且
,则有 ( )
A B
C D
6.在△ABC中,,则A等于( )
. .或 . .
7.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若, , 成等比数列,则=( )
. . . .
8.命题“对任意的”的否定是( )
.不存在 .存在
.存在 .对任意的
9.离心率为,长轴长为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 .或
. .或
10.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是( )
.或 . 或
. .
11.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 )
.23 .8 .6 .7
12.椭圆与圆(为椭圆半焦距)有四个不同交点,则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数列中,已知,则前项和取最大值时所对应的项数=
14.在中,若,则的形状是_________
15.若函数,则=
16.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 (把正确选项的序号都填上)
① ②
③ ④
三、解答题(17题10分,其余每题12分,总计70分)
17.对甲、乙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5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
甲 60 80 70 90 70
乙 80 60 70 80 75
问:甲、乙谁的平均成绩最好?谁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18.从4名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同学和2名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同学中选出2名志愿者,参加某项服务工作.
(1)求选出的两名志愿者都是获得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的概率;
(2)求选出的两名志愿者中一名是获得书法比赛一等奖,另一名是获得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的概率.
19.已知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
(1)求;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0.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右顶点为,设点.(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是椭圆上的动点,过P点向椭圆的长轴做垂线,垂足为Q求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2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设点P的轨迹为,直线与C交于两点.
(1)写出曲线的方程; (2)若,求的值.
22.已知函数的图像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在上的最值.
参考答案;
1-6 ABABCB 7-12 BCBCDA
13.11 14.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5.16 16.④
17.解:
因为 所以甲的平均成绩较好,乙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18.解:把4名获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编号为1,2,3,4,2名获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编号为5,6. 从6名同学中任选两名的所有可能结果如下:(1,2),(1,3),(1,4),(1,5)(1,6),(2,3),(2,4),(2,5), (2,6),(3,4),(3,5),(3,6),(4,5),(4,6),(5,6),共15个.
(1) 从6名同学中任选两名,都是书法比赛一等奖的所有可能是:
(1,2),(1,3),(1,4), (2,3),(2,4),(3,4),共6个.
∴选出的两名志愿者都是书法比赛一等奖的概率
(2) 从6名同学中任选两名,一名是书法比赛一等奖,另一名是绘画比赛一等奖的所有可能是:
(1,5), (1,6), (2,5), (2,6), (3,5),(3,6),(4,5),(4,6),共8个.
∴选出的两名志愿者一名是书法比赛一等奖,另一名是绘画比赛一等奖的概率是
19.(1) ,所以 所以
(2)由(1)知,f(x)=16ln(1+x)+x2-10x,x∈(-1,+∞)
==
当x∈(-1,1)∪(3,+∞)时,,
当x∈(1,3)时,
所以f(x)的单调增区间是(-1,1),(3,+∞) f(x)的单调减区间是(1,3).
20. (1)由已知得椭圆的半长轴=2,半焦距c=,则半短轴b=1.
又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线段PQ的中点为M(x,y) ,点P的坐标是(x0,y0),
那么:,即
由点P在椭圆上,得,
∴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21.解:(1)设P( x,y ),由椭圆定义可知,点P的轨迹C是以,为焦点,长半轴为2的椭圆.
它的短半轴长,
故曲线C的方程为.
(2)设,其坐标满足
消去y并整理得.
故. … 8分
若OAOB,则.
于是
化简,得,所以.
因为对于任意的都成立. 故所求.
22.解:(1)
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解得:

(2)∵
令 解得:或
∴ 当或时, 当时,
∵ ∴ 在上无极小值,有极大值

∴在上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人体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家兔、 鱼类、 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
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
D.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6.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氮肥 B。喷洒磷肥 C。提高CO2浓度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7.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8.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I、II和物质M、N与图示相符的是
①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②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③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④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C.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10.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
D.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
11.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1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13.国内某医院通过胰岛异体移植手术治愈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该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A.尿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抗过敏剂 C.血糖和胰岛素 D.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14.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两者之间变化的关系与右图走势相符的是
15.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16.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植物性神经调节
17.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① 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 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
18.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小脑
19.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20.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两者都只有① B.两者都只有②和③,
C.两者都有①、②和③ D.前者有①、②和③,后者只有①
21.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22.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
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
2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使用价值
25.大约在70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弟弟的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他们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1/40 B.1/280 C.1/420 D.1/560
26.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
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 )
A.等于10-1N B.等于10-2N
C.小于10-1N D.多于10-1N
27.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利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8.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29.下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A.1和4 B.1和6 C.2和4 D.2和5
30.治疗艾滋病(HIV病毒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下列对AZT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自我复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逆转录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表达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12分)下列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支持观点三。
(2)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实验程序: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 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实验组 10% 50% 90% 97% 97% 97% 97%
对照组 0% 10% 50% 70% 80% 90% 97%
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设计方案中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表格中数据记录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分)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阔叶 红色窄叶 白色阔叶 白色窄叶
一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5 0 397 0
二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19 0 141
三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27 0 0 0
(1)根据哪一个组合就能够分别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
(2)写出每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①          ②___________    ③____
(3)第三个组合的后代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自交,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下图为一对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基因由b控制,图中与白化病和色盲无关的染色体省略,请回答:
(1)白化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白化色盲患者的概率是 。
(2)丙与戊结合形成的个体的性别是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与此个体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是 。
(3)画出图中乙、丁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并标明染色体上的基因
(提示:只画本题相关的染色体,其他染色体不画)。
34.(9分)根据右侧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进行的。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 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的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2分)的特点。若图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图所示,设E种群的含碳量为5.8ⅹ109kg,B种群的含碳量为1.3ⅹ108 kg,则A种群的含碳量至少是 。
参考答案:
1-5 CADCA 6-10 DDDAD 11-15 AADCC 16-20 BADBC 21-25 DBCCB 26-30 CCCDC
31.(12分,每空2分)
(1)D>A=B>C A=B=D>C A=B=C=D
(2)①是否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
②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或辣椒种子发芽率的高低)
③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或赤霉素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2 共9分,答案:(1)1分,其他每空2分
(1)根据组合三(2)①rrWW×Rrww ②Rrww×Rrww ③rrWW×RRww
( 3) 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
33.(10分,每个图1分,其余每空2分)
(1)aaXbY 1/16 (2)女性 3/8
(3)
34.(9分)(1)线粒体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CO2
(3)生物群落 (4)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4.5ⅹ107 kg(2分)

鸭子
水稻
奶牛
20070131
A家庭
B家庭
1 2
3 4 5 6
DNA复制
a
A
B
B
A
a
b





白化色盲



B
C
A
D
E




a
a
b
b
a曲阜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政治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2.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为新中国成长作出不可估量贡献。他淡泊名利,人品高洁,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的信念,充分展现出一位科学大师的高尚风范。据此回答3—4题。
3.钱学森生前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科学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母”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4.钱学森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这启示我们
A.要有批判精神,敢于推翻一切成规陈说
B.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C.科学的内容变幻莫测,要与时俱进
D.只要坚持创新思维就能促成事物发展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上述有关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矛盾观、运动观、物质观 B.全面观、联系观、实践观
C.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 D.全面观、价值观、发展观
6.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突破载人技术;第二步完成对接技术和出舱活动技术;第三步建立空间站。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成功,使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体现了哲学道理是
A.发展是质变,有质变就有发展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C.认识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D.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
7.《论语》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如: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③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 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11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时提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建设任务,不搞“一刀切”。材料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0.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11.产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是因为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 ②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乐意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诚实守信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竞争优势 ④商品的质量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也关乎企业利润的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用工荒”。下列对当前“用工荒”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每年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②加大支农惠农力度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超过其他产业 农民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 吸引大量劳动力
④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劳动力供给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2011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7月份CPI涨5.38%,创32个月来新高。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遵循价值规律,规定粮食等农副产品不能够涨价④对相关商家或协会“约谈”以抵制其涨价冲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4.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并于2011年3月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务院通过中国共产党行使行政权
③规划纲要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④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最初的50多名成员,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革命和各项建设职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得民心
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卓有成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有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科学发展观 ③中国的四大发明 ④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 ⑤园林雕塑 ⑥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2010年9月27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回答17~18题。
17.通过开展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说明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18.为圆明园修复150件受损文物,激发国人自觉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情。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9.漫画《招聘》主要反映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选择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0.今天,影视、报刊、图书出版、音像、教育、体育等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充斥了人们的整个生活。新的经济形式如网络经济、假日经济、会议经济,无一不以文化为其基本内涵。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①文化现象多种多样  ②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 
③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  ④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9.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导向作用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0.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反映了
A.矛盾特殊普遍性原理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联系具有具体性、客观性
22.针对频频发生的醉酒驾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正式入刑。“酒驾入刑”体现了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法律要维护公民的利益
23.为推动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材料体现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利比亚局势动荡后,我国政府不到10天的时间,海陆空三路并进,协调30多个国家,35860名我国公民从利比亚顺利撤离,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希腊等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的行动.据此回答24—25题
24.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救援利比亚受困人员。这是我国在行使主权国家的( )表现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25.中国此次利比亚撤侨,展示的是国家形象,表明的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同时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生活的依据是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26.(17分)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中国1996年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2011年11月1日中国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上述材料。(10分)
(2)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必要性。(7分)
27.(13分)材料二: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认识上、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上、在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上、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上、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应有所作为。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9分)
28.( 20分)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而已经开启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上半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材料二: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美丽转身。
(1)请你分析图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目前我国实现“民富”的分配方式主要有哪些?(6分)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怎样由“国强”向“民富”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美丽转身”?(9分)
参考答案:
1-5 BCDBC 6-10 DCDDC 11-15 BCACC 16-20 BCCBA 21-25 CCDDB
26.(1)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和困难,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通过多年不懈努力,节能灯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推动了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和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各种困难和挫折。(5分)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体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5分)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就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5分)
注意:三点只要答其中两点即可。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节能减排。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绿色照明工程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7分)
27. (13分)答: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软实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政府的职责所在。(2分)②是由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所决定的,政府要满足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③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强人才培养。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3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
28.答:(1)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从追求“国强”到实现“民富”,努力控制收入差距扩大。(2分)08、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者有所下降。(1分)
(2)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6分)
(3)①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由“国强”到“民富”转变提供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每小点3分 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