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课题 澳大利亚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理解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理解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交通分布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了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即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③“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对前面几个国家的学习,也初步掌握了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方法。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表分析法、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感受澳大利亚风土人情。 [讲授新课] 板书: 澳大利亚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从澳大利亚国徽上,可以看出特有动物袋鼠和鸸鹋。 还知道澳大利亚哪些珍奇的动物呢? 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澳大利亚为什么拥有这么多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板书:1.位置:南半球, 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过渡:在澳大利亚众多的动物当中,哪种数量最多?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为什么在澳大利亚,绵羊的繁殖速度如此之快,成为数量最多的物种?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三大农牧带。 农牧业分布和地形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2.地形:东部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 西部高原 农牧业分布和气候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3.气候:类型多样 根据不同绵羊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气候类型区。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排世界第六位,地广人稀,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出口羊肉、羊毛产量大,品质享誉全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 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牛肉、小麦出产国。 [课堂小结]澳大利亚是一片古老神奇的陆地,拥有众多独特的生物,养羊业在世界上地位依然重要。 [作业] 填充图册 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 看图片, 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 古老。 学生讨论,结合地图说明。 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处于孤立状态,动物缺乏竞争进化缓慢,因此形成很多古老的物 种,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学生讨论,澳大利亚适合绵羊生存和繁殖的优越条件。 学生读图,分析比较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和粗放牧 羊带。 学生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 学生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图,得出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南部沿海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结合上述材料,学生归纳 自然条件:草原肥美,分布广;气候适于绵羊繁殖;地下水丰富;羊群无天敌。 学生回答:高度的产业化和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 结合以上材料,学生归纳 社会经济条件:羊毛及羊肉市场需量大,养羊科技和管理水平高,港口运输发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