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红磷燃烧时我们会观察到产生大量,同时集气瓶里的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体积。21·cn·jy·com空气是由种气体组成的,它们(?http:?/??/?www.21cnjy.com?)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气约78%、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稀有气体的性质不活泼,曾被称作(?http:?/??/?www.21cnjy.com?)气体,包括六种,如氦气球不会像氢气球那样易发生爆炸,可以用氦气充填。我们利用,从(?http:?/??/?www.21cnjy.com?)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制取液氮和液氧。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为高压的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人们将液氮和液氧分别装入色和色的钢瓶。www.21-cn-jy.com法国化学家首先发现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体积分数,氦气的用途,属识记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査。2、空气中氧气含进的测定实验是中考重点,常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査。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是中考常考内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法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20?北京)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题组冲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http:?/??/?www.21cnjy.com?)第一步:按A连接好仪器;第二步: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第四步:取红磷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五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 。(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21cnjy.com(5)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和 的物理性质。(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写一点即可),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考法2空气的成分《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我们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会迅速熄灭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不同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元素并未消失[题组冲关](2020春?慈溪市(?http:?/??/?www.21cnjy.com?)期末)空气的成分主要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21·世纪教育网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③①考法3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和氮气关于工业制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B.物理变化C.工业上用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在实验室不适用D.过程中先蒸发出的是液氮[题组冲关]采用合适的方法,所有的气体(?http:?/??/?www.21cnjy.com?)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 。(2)研究表明,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http:?/??/?www.21cnjy.com?)气,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工业上常通过将空气液化再汽化的方法来获得氧气或氮气。采用合适的方法首先液化的是 ,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汽化而分离出来的是 。1.完全燃烧1.6克某物质,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其质量比是11∶9D.含碳、氧、氢三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1∶162.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http:?/??/?www.21cnjy.com?)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4.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http:?/??/?www.21cnjy.com?)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A.海水晒盐B.燃放鞭炮C.露天焚烧垃圾D.工厂排放烟尘5.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电离层6.科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http:?/??/?www.21cnjy.com?)的,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历史事件。如:(填人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21教育网7.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表示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_(填“增大”或“减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____。8.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http:?/??/?www.21cnjy.com?)(?http:?/??/?www.21cnjy.com?)(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http:?/??/?www.21cnjy.com?)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http:?/??/?www.21cnjy.com?):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http:?/??/?www.21cnjy.com?),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9、(2020秋?海珠区校级月考)下列事实说明空气含有哪些成分?(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 。(2)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是利用空气中含 。(3)干燥松酥的饼干放空气,第二天发现已软,说明空气中含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 。10、(2020秋?金水区校级月考)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http:?/??/?www.21cnjy.com?)(1)装置甲中用足量的红磷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气体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2)某同学对实验总结反思之后,将装置甲改进为装置乙,试分析改进后的优点 (答出一点即可)。(3)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红磷燃烧时我们会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同时集气瓶里的水面逐渐上升。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体积。21cnjy.com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它们所(?http:?/??/?www.21cnjy.com?)占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稀有气体的性质不活泼,曾被称作惰性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如氦气球不会像氢气球那样易发生爆炸,可以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我们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从液(?http:?/??/?www.21cnjy.com?)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制取液氮和液氧。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为高压的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氧气。人们将液氮和液氧分别装入黑色和蓝色的钢瓶。www.21-cn-jy.com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发现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体积分数,氦气的用途,属识记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査。2、空气中氧气含进的测定实验是中考重点,常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査。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是中考常考内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法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20?北京)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解: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B、白磷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13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130mL×1/5=26mL,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26=24mL刻度线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1·c·n·j·y[题组冲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http:?/??/?www.21cnjy.com?)第一步:按A连接好仪器;第二步: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第四步:取红磷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五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 。(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和 的物理性质。(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写一点即可),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第二步: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1)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处。故填: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处。(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21·世纪教育网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4P+5O22P2O5。(4)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www-2-1-cnjy-com故填:红磷不足。(5)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故填: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6)改进后的优点是:防止了燃烧(?http:?/??/?www.21cnjy.com?)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故填:实验结果更准确。考法2空气的成分《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我们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会迅速熄灭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不同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元素并未消失解: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不符合题意;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B不符合题意;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由相同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C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题组冲关](2020春?(?http:?/??/?www.21cnjy.com?)慈溪市期末)空气的成分主要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21cnjycom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③①【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B。【版权所有:21教育】考法3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和氮气关于工业制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B.物理变化C.工业上用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在实验室不适用D.过程中先蒸发出的是液氮【解答】解:A.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选项说法错误;B.工业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C.工业上用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需要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在实验室不适用,选项说法正确;D.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http:?/??/?www.21cnjy.com?)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选项说法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故选:A。[题组冲关]采用合适的方法,(?http:?/??/?www.21cnjy.com?)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 。(2)研究表明,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http:?/??/?www.21cnjy.com?),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工业上常通过将空气液化再汽化的方法来获得氧气或氮气。采用合适的方法首先液化的是 ,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汽化而分离出来的是 。【解答】解:(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压缩体积并不能使所有的物体都液化,有些气体必须在降到一定温度时,压缩体积才可以液化。(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当然是临界温度高的物体先达到临界点,先液化,氧气的临界温度高,氧气先液化。【来源:21cnjy.com】(3)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氮气的沸点低,先汽化。答案:(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降低温度;(2)氧气;(3)氮气。1.完全燃烧1.6克某物质,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其质量比是11∶9D.含碳、氧、氢三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1∶16【答案】A【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4.4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克×=1.2克,3.6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克×=0.4克,1.2克+0.4克=1.6克,故该物质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此选项正确;B.该物质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此选项错误;C.该物质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其质量比是1.2克:0.4克=3:1,此选项错误;D.该物质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此选项错误。故选A。2.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答案】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http:?/??/?www.21cnjy.com?)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B。21cnjycom3.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http:?/??/?www.21cnjy.com?)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http:?/??/?www.21cnjy.com?)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氧气.故选B.4.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http:?/??/?www.21cnjy.com?)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A.海水晒盐B.燃放鞭炮C.露天焚烧垃圾D.工厂排放烟尘【答案】A【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http:?/??/?www.21cnjy.com?)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做法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B.燃放鞭炮,C.露天焚烧垃圾,D.工厂排放烟尘。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A.海水晒盐、5.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电离层【答案】B【解析】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故选B6.科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重(?http:?/??/?www.21cnjy.com?)大的科学历史事件。如:(填人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21教育网【答案】拉瓦锡;马德堡半球【解析】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7.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表示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_(填“增大”或“减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____。【答案】吸气减小B相等【解析】(1)[1]呼吸运动是指人(?http:?/??/?www.21cnjy.com?)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出处:21教育名师】(2)[2]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3)[3][4]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http:?/??/?www.21cnjy.com?)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8.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http:?/??/?www.21cnjy.com?)(?http:?/??/?www.21cnjy.com?)(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http:?/??/?www.21cnjy.com?)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___。(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http:?/??/?www.21cnjy.com?)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http:?/??/?www.21cnjy.com?)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CO(3)增大发热剂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铁氧化会尽可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而磷及碳在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的量后就不再燃烧。【解析】(1)点燃红磷后应该迅速将燃烧匙伸入(?http:?/??/?www.21cnjy.com?)集气瓶中,防止外部空气进入集气瓶造成误差。(2)随着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逐渐降低,C在氧气含量不足时会进行不充分燃烧,生成CO。(3)将发热剂涂抹在瓶壁四周,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4)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红磷和炭不再继续燃烧或者会生成不充分燃烧的产物,影响实验结果。9、(2020秋?海珠区校级月考)下列事实说明空气含有哪些成分?(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 。(2)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是利用空气中含 。(3)干燥松酥的饼干放空气,第二天发现已软,说明空气中含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 。【答案】(1)氧气;(2)稀有气体;(3)水蒸气;(4)氮气。【解答】解:(1)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氧气;(2)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稀有气体;故填:稀有气体;(3)干燥松酥的饼干放空气,第二天发现已软,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故填:水蒸气;(4)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有氮气。故填:氮气。10、(2020秋?金水区校级月考)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http:?/??/?www.21cnjy.com?)(1)装置甲中用足量的红磷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气体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2)某同学对实验总结反思之后,将装置甲改进为装置乙,试分析改进后的优点 (答出一点即可)。(3)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2)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3)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解答】解:(1)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故填: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2)改进后的优点: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http:?/??/?www.21cnjy.com?)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故填: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3)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故填: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原卷版).doc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