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2.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3. 雍正曾对军机处作出规定:“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得在几方监督下进行。”该规定旨在(  )
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B.消除满汉大臣间的矛盾
C.限制军机处的权力
D.提高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4. 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5.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6.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中明代开始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番薯是从以下那个地方引进的(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中亚 D.欧洲
7. 如图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前期经济发展
B.清朝后期科技发达
C.清朝前期疆域广阔
D.清朝后期领土扩张
8.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
A.东欧地区 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美洲地区 D.非洲西海岸和红海内地
9. 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10.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和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元世祖 D.康熙帝
11. “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7月5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13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12. 为巩固西北边疆的安宁,清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其中不包括(  )
A.平定准噶尔部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修建须弥福寿庙 D.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13. 如图材料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和睦,如同一家。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有(  )
①在西藏设置都督府
②规定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在西藏设置行省
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4.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秦朝修筑的长城 是富有浓厚西方建筑艺术的建筑
C 司马迁的《史记》 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清朝前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管理机构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15.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6.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者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7.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的总称。其中有一位擅画兰、竹、石、松、菊等,他的书法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不拘泥古法。“他”是(  )
A.史可法 B.郑板桥
C.阮元 D.张择端
18.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
A.昆剧 B.徽剧
C.川剧 D.京剧
19.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于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20. 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日益显出疲惫的老态。“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
①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 
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1题10分,22题14分,23题16分,共40分)
21. 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也有统一的趋势,各统治者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巩固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束东汉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的是哪一朝代?
(2)唐朝时期的前几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何共同之处?唐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3)辽、西夏、金与两宋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
(4)元朝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什么制度?当时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什么?后来这种制度什么时候被废除?
(5)简述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西藏、新疆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22. 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他能够远洋航海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3)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的是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4)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明清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它们分别导致了什么不同后果?今天的中国要发展国家经济,扩大国际影响,应该怎么做?
23. 对外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一直秉承开放的态度,然而到了明清之际,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固步自封的闭关锁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大唐王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当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请举出两例,并说明他们的主要事迹。
(2)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反映了当时什么行业的兴盛?
(3)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们最远曾到达过哪些地区?他们的远航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清王朝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5)根据以上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DD 6-10AABCD 11-15DCDDD 16-20 DBDCC
二、非选择题
21. (1)隋朝。
(2)重视人才;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辽、夏、金与两宋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4)行省制度。中书省。明朝。
(5)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新疆: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2. (1)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条件: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广泛使用和航海图的配备。意义: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做法:我们必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3. (1)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对外贸易兴盛。
(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5)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