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1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痛苦”指的是(???)A.?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D.?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2.下图是“英国经济发展图”,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A.?垄断组织的出现????????????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黑奴贸易????????????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3.下列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电灯???②蒸汽机车???③飞机???④有线电话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③④①???????????????????????????D.?②①④③4.如果你去19世纪初的英国游玩,以下哪个景象是可能看见的(????)A.?人们在灯下读书???????????B.?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C.?蒸汽机应用于工厂???????????D.?人们乘坐飞机5.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的时代是(??)A.?蒸汽时代、电子时代???????????????????????????????????????????B.?电气时代、科技时代C.?蒸汽时代、电气时代???????????????????????????????????????????D.?电气时代、蒸汽时代6.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蒸汽时代的来临”、“清帝国的没落”、“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此著作研究的主要最有可能是(???)A.?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B.?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7.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如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B.?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C.?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D.?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9.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10.“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领域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成果。”英国使用蒸汽机取得的成果是(??)A.?珍妮纺纱机???????????????????????B.?“火箭号”机车C.?早期汽车?????????????????????????????D.?飞行者1号11.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12.图表为18世纪~20世纪初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表。导致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是由于当时我国(??)A.?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C.?错失两次工业革命之机???????????????????????????????????????D.?国内政权更替频繁13.导致下表中英国各职业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世纪英国各职业的比重变化表A.?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殖民争霸?????????????????????????D.?三角贸易14.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了“生产工具”的的科技成果是(??)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15.“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工序。”这种新生产制度是(??)A.?手工工场制度????????????????????B.?工厂制度????????????????????C.?手工作坊制度????????????????????D.?家庭生产制度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衣业生产。——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宜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2)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17.革命或改革是推动大国崛起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彻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更是照亮了人类前进的路。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后起的现代化国家。但大国崛起之路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下表)领导人物重大变革名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①②(1)材料一中的“巨变”和“革命”分别是以什么为标志的?(2)补充完成材料二的表格。。(3)上述大国的崛起之路有何不同?给当时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4)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和启示?18.大国因创新而崛起。材料一:表1: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800182018301850产量1100174024004940表2:美国石油使用量(单位:万吨)年份1870188018901900产量8198362868材料二:1868年,明治天皇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在国内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此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1)根据表1、表2数据的变化,写出对应的发明成果及其历史事件。(2)请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措施及影响。(3)综观上述三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先后成为发达的工业国,伴随着工业化,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洲大众教育的兴起;城镇化加快;阶级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变化,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洲大众教育的兴起、城镇化加快促进了人类发展,阶级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避害趋利,扬长避短。ABC三项属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使“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是“痛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2.【答案】D【解析】【分析】“英国经济发展图”反映的是1800年~1870年之间的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处于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发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君主立宪制的确定是政治前提,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黑奴贸易为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D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英国1800——1870年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柱状图信息。?3.【答案】D【解析】【分析】①电灯是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制成的,这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②蒸汽机车是1814年发明的,③飞机是1903年发明的,④有线电话是1876年发明的,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D项②①④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要求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出现于19世纪末,故排除;B出现于19时候后期,故排除;C出现于18世纪后期,故符合题意;D出现于20世纪初,故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重要科技发明的时间,难度不大,能准确识记即可。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瓦特发明蒸汽机车为标志,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属于容易题。需要正确识记并理解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6.【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体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动力的运用,把人类社会推进蒸汽时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大大的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西方急需打开落后国家或地区市场(包含没落的清帝国),导致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A项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不符合题意;B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最有可能是此著作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7.【答案】A【解析】【分析】①火车和②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③汽车和④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A项①②是1872年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重点区别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注意题干给出的时间。8.【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干“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可知,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厂到大工厂的过渡。?A项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对A处的描述正确,符合题意;B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C项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应重点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发明和进入的时代。本题把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三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9.【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史蒂芬孙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但是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故B不符合题意。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C不符合题意。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选项内容把两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掺杂在一起,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0.【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珍妮纺纱机使用人力做动力;B选项“火箭号”机车使用蒸汽机做动力;C选项早期汽车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D选项飞行者一号以内燃机作为动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蒸汽机。解答时,依据对动力机的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11.【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图表反映的信息是,从1750年至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即工人的增多,而农村人口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C项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出现在15——16世纪,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B项;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没有直接影响国家人口的变化。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友好图片中信息“1750年、1851年……”,由此得出答案。12.【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片可以看出,18世纪﹣﹣20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少,就其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因此A不正确。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因此B不正确;国内政权更替频繁不符合史实,因此D不正确。18世纪﹣﹣20世纪初,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发展时机,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对18至20世纪初的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一枝独秀”,德国、美国制造业相对落后,中国传统的手工制造业和德美相比较强;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中国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大好机会,制造业份额下降趋势更加迅速。13.【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表时间“1811、1841、1871”以及图表中农民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者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可知,导致图表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A符合题意;BCD项与图表现象的出现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14.【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需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依据,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它们都带动了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15.【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时期,分工很细,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手工工场制度与题意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手工作坊制度与题意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家庭生产制度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区别。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发明,提高了煤炭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使煤炭需求量增加。(2)变化: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一点即可)关联: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3)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煤铁的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促使煤、铁的使用量增加。(2)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又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3)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可知,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的经验有: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故答案为:(1)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发明,提高了煤炭开采能力;机器的广泛使用,使煤炭需求量增加。(2)变化: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一点即可)关联: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3)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答案】(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2)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3)不同: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②使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苦难(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技;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等。【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可知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由于蒸汽做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关键材料一中的“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可知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了诏书,实行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而美国内战则是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2)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3)不同: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②使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苦难。(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技;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的史实。18.【答案】(1)表1: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工业革命。表2:内燃机(或汽车和飞机等)的发明与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2)措施:实行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影响: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解析】【分析】(1)由“表1:英国煤产量”可以看出,从1800年到1850年,英国的煤产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由“表2:美国石油使用量”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00年,美国的石油使用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2)1868年为了全面改造日本,当时的日本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实行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强国。(3)英国、美国、日本的发展,都说明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1)表1: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工业革命。表2:内燃机(或汽车和飞机等)的发明与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2)措施:实行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影响: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第1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