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试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地域大国,各地自然景观千差万别,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然地理区域。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景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新的地理区域——黄土高原(板书) 1.出示学习目标 2.请同学们思考学习区域地理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哪些地理知识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教材23-25页有关文明的摇篮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板书:文明的摇篮 3.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图6.25思考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区。 (3)黄土高原所属的气候类型。 (4)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 板书:位置 4.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地,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土高原除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所在地,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吧!(用多媒体,放映有关华夏文明的图片。) 5.合作探究: 由于黄土高原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特征使黄土高原形成了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或听到过关于“黄土风情”的民风民俗。试分析“黄土风情”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组派代表分享。(课件展示有关“黄土风情”的图片及介绍。) 板书:黄土风情 生: 过渡:了解了这么多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后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疑问走进“风吹来的黄土”请同学们读教材26-27页内容。 板书:风吹来的黄土 6.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如果你赞同“风成说”请阐述你的观点。如果你不赞同也请说明你的理由。各组派代表将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生: 板书:风成说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论证理由很充分,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目前在科学界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认识,但“风成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出示“风成说”动画) 7.拓展延伸:“水成说” 科学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风成说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广泛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又为什么会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 8.请同学们读教材26页图6.29有关黄土地貌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板书:黄土地貌 能根据图片及文字的介绍跟大家来简要的描述你眼中的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 生1: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川…… 总结:听了同学的描述黄土高原那千沟万壑,连绵不绝的宏伟景观仿佛就在我的眼前,真的是要感谢同学们带我领略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随堂检测 课后思考 板书 黄土高原 位置 一.文明的摇篮 黄土风情 黄土地貌 二.风吹来的黄土——风成说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