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综合探究六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农业合作社???????????????????B.?农业集体化???????????????????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3.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越来越多的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此,中共十四大作出了()???????????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4.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5.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6.如图是四川省百货零售商品总额统计示意图,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A.?“大跃进”运动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C.?世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D.?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7.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由此推断,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是()???????????A.?实行单纯计划经济的道路????????????????????????????????????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C.?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D.?实行“一国两制”的道路8.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20多年来,从国家、企业到个人,从生产、流通到生活,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彰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不到2.7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这主要得益于我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实施9.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下列措施中属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是()???????????A.?“八字方针”的提出??????B.?深圳设为经济特区??????C.?中共“十四大”召开??????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下列事件属于这股“春潮”的是()???????????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11.“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史实与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有直接关联的是()???????????A.?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九大13.下面是我国1978~2016年某些项目的变化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目1978年1992年2001年2008年2016年乡镇企业(万个)15220922115.542599﹣﹣外汇储备(亿美元)1.67194.431655.7419460.3030105.17钢产量(万吨)3178809412850﹣﹣104813.5粮食总产量(万吨)30477﹣﹣462185287161791A.?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结果C.?钢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4.观察下图,“甲”段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机遇15.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或史实描述不符的是(???)A.?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李大钊——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党组织C.?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D.?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0年,面对疫情叠加汛情的冲击,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危急时刻,无数医护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奔赴疫情一线。在勇斗洪魔的最前沿,无数消防官兵、人民子弟兵、基层干部群众赴汤蹈火、逆流而上,为灾区群众筑起“生命堤坝”材料二: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主要由资本家构成,“平均地权”虽被写入同盟会纲领,但并来得到足够重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也大多数不能理解什么是革命。——摘自《中国近代史》②全国各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取得巨大成绩。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地区消灭了打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为高涨,大批青壮年加入人民军队或把负战争勤务。——摘自《中国共产党间史》③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他们还了货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雄,打心里乐开了花。——摘自《中国历史》(1)材料一反映,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中国人民有着哪一共同价值追求?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中华民族经受严峻斗争考验的作用。(2)综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7.“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唱响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年代尺: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人民收入情况项目国内生产总值(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36451653322019年9908651602142359(1)从新纪元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________到________的伟大飞跃。(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化?(3)结合材料,从至少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解?18.“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唱响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0年前,风起云涌,拉开了“恢弘巨幕”。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摘自2018年1月15日《人民日报》材料二: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历史。——习近平材料三: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情况(1)文章中拉开“恢弘巨幕”的标志是什么?“杀出一条血路”指的又是什么?(2)请运用两例史实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3)阅读表格数据及资料卡,谈谈对“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理解?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A项农业合作社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B项农业集体化是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项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体现题干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答案】A【解析】【分析】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A项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经济特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3.【答案】D【解析】【分析】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符合题意;?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不符合题意;?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中共召开的会议较多,时间、内容要注意区别开来。4.【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的原因在于: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理解和识记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世贸组织等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5.【答案】B【解析】【分析】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1993年”“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供应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故选项B符合题意;?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不符合史实;?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尤其是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道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时间及变化的数据是做题的重要提示。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内容,很易得出正确答案。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二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促进国富民强的正确道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做题时,紧扣题干中的“当今中国经济建设”这一关键词,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8.【答案】B【解析】【分析】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发展趋势更加强劲,故选项B符合题意;?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不符合题意;?D.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实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来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9.【答案】C【解析】【分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措施。?A项“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1961年,在改革开放之前,不符合题意;?B项深圳设为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不符合题意;?C项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1992年,主要内容是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符合题意;?D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措施。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分析,重点掌握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时间即可作答。11.【答案】C【解析】【分析】A.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不符合题意;?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不符合题意;?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我国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之后,我国经济迎来又一次发展高潮,故选项C符合题意;?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中的时间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12.【答案】C【解析】【分析】A: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符合题干内容;?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不符合题干内容;?C: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在北京召开,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干内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的有关内容。从所给选项看,它们均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理解和识记它们召开的背景、时间、基本内容、影响等史实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13.【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1978年至2016年,我国对市场经济思想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答本题时,学生要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思想解放不断探索的过程。。14.【答案】B【解析】【分析】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段的时间是1991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符合题意;?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机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看出变化趋势,在结合题干信息中的时间,来分析备选项回答。15.【答案】B【解析】【分析】依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即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并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20年,在上海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ACD三项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党组织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或史实描述不符,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爱国;能为中华民族经受严峻斗争考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示例: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论证: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的力量,导致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2020年,面对疫情和汛情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赢得了疫情和汛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无数医护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奔赴疫情一线。......无数消防官兵、人民子弟兵、基层干部群众赴汤蹈火、逆流而上,为灾区群众筑起’生命堤坝’”体现了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故答案为:(1)爱国;能为中华民族经受严峻斗争考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示例: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论证: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的力量,导致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2020年,面对疫情和汛情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赢得了疫情和汛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7.【答案】(1)富起来;强起来(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从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但是从材料一中图表以又可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解析】【分析】(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材料二的表格说明了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因此,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故答案为:(1)富起来;强起来。(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从材料二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但是从材料一中图表又可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18.【答案】(1)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血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史实一: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史实二:实施一五计划、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等。【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40年前,风起云涌,拉开了‘恢弘巨蒂’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18-40=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绍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依据所学可知,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实施一五计划、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都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3)依据上图表格数据及资料卡,依据所学可知,改靳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故答案为:(1)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血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史实一: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史实二:实施一五计划、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