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6.5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在2020浙江·台湾合作周中,浙江省通过此次活动新签约台资项目38个,总投资额约48.3亿美元,签约金额与去年相比增长5.5%,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九二共识?????????????????C.?一个中国原则?????????????????D.?社会主义制度2.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两岸民众谋福祉。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B.?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12月20日,在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__宣誓就职。(?)A.?林郑月娥??????????????????????????????B.?何厚桦??????????????????????????????C.?贺一诚??????????????????????????????D.?崔世安????4.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澳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这说明(???)①澳门拥有完全的自治权??②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③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④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某校同学组织了一期“纪念邓小平逝世20周年”的演讲比赛,你认为下列诗词中适合演讲主题的是(???)???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B.?三民主义应天下,终结帝制缔共和C.?百年魔怪舞蹁跹,一唱雄鸡天下白??????????????????????D.?千里跃进扼敌喉,一国两制港澳归6.下列是伟大祖国60余年风雨历程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大跃进”运动??????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③澳门回归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④③②⑤7.197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均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8.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香港回归???????????????????????????D.?改革开放9.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一国两制10.20世纪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残痕。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是(???)A.?1999年12月20日?????????????B.?1997年12月20日?????????????C.?1999年7月1日?????????????D.?1997年7月1日11.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D.?中国己经完成了统一大业12.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B.?“一国两制”的保障????????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投资环境的优化13.《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答卷是(???)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49万亿港元,年均实际增长3.2%,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连续23年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这充分说明了(???)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D.?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15.与下图人物相关的史实有(???)①与刘伯承率军挺进中原②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④发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可以用“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形容海峡两岸关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材料二:昨天: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曾经两次携手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深刻影响。但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然而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今天:自两岸坚冰被打破之后,坚持“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经济、贸易、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明天:让两岸同胞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1)请写出“昨天”两次国共合作的时问和进行的两次战争名称。(2)“今天”两岸关系能走上和平发展的前提是什么?请举2008年的一个史实来佐证两岸开启新时代的到来。(3)展望“明天”,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的必然性。17.包玉刚(1918—1991年),20世纪中国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其典范精神铭刻人心。阅读包玉刚的相关事迹,回答相关问题。主题包玉刚主要事迹历史背景求学童年求学于当地闻名宁波的叶氏中兴学堂。1931年,到上海进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努力学船舶;1937年国家动荡.包玉刚不得不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但心怀海上之梦。①创业1949年到香港开始从事航运生意,主营进出口贸易,力排亲人质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坐上了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②促统20世纪80年代,在中英关于领土主权问题的谈判中,他以巨大热情参与这一盛事,在促进两国政府谈判和接触方面发挥较大作用。中英签订《中英联合声明》探乡1984年10月首次回乡时,目睹宁波改革开放的前景,倍感办学的重要性.当即决意出资2000万美元,带头捐资创办宁波大学。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事迹中所涉及年份的中国相关历史背景①②。(2)根据表格内容指出包玉刚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什么贡献。(3)结合探乡主题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包玉刚“倍感办学的重要性”。(4)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可以从包玉刚身上学习哪些品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已二十年,但回归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和两个地区走过的不寻常之路仍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吧!【沉重的记忆】歌曲一: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歌曲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歌曲一和歌曲二分别与哪两个地区有关?(2)“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指的是什么事件?(3)上述两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怎样理解这一构想?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ABD三项都不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C项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需要准确识记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2.【答案】D【解析】【分析】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这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ABC三项都不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D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3.【答案】C【解析】【分析】2019年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监誓下,贺一诚宣誓就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C项贺一诚12月20日,在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宣誓就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时事政治,考查学生对时政热点的的记忆和再现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多留意和积累时政新闻。4.【答案】D【解析】【分析】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外交和国防事务方面不享有自治权,①澳门拥有完全的自治权说法错误;③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一时事政治为切入点,考查澳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5.【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千里跃进扼敌喉”,这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依据“一国两制港澳归”,这是指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更好地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运用这一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ABC三项不适合演讲主题,不符合题意;D项千里跃进扼敌喉,一国两制港澳归适合演讲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要熟记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深切感受老一代党的领导人的智慧。6.【答案】C【解析】【分析】①“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③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6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②⑤③。C项④①②⑤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7.【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联合国上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体现的是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方面拒绝这一提案,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方的一贯立场,B选项符合题意。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选项排除。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准确把握,美国在联合国上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体现的是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方面拒绝这一提案,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方的一贯立场。8.【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家做主;③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伟大转折;④是1997年香港回归,洗雪前耻,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时,只要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9.【答案】D【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邓小平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二制的内容,一国二制是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解决了中国的统一问题。1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澳门回归的时间的准确把握。11.【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A项指的是抗日战争;B项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台湾还没回归,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图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2.【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许多香港人对香港未来有担心,于是他们移民海外,但是到2007年,他们有陆续回归,这说明香港回归之后,并没有受影响,这是在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的结果,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解答此题,注意抓住题干中变化思考。解答时,可以抓住题干中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思考,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同样简单有效。13.【答案】A【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据“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答卷。”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份答卷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二制的内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做出的伟大贡献,促进了港澳的回归。14.【答案】A【解析】【分析】香港回归以来的发展的事实说明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稳定和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A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国两制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5.【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泽民发表的是三个代表思想,④错误,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邓小平理论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1924-1927年:北伐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2)一个中国。2008年12月15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全面启动。(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坚持实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不动摇。【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两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进行了北伐战争,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1937年,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海峡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平稳定地发展,加强交流。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海运、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协议的实施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利益、开创了两岸交往新时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3)本题考查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具有必然性:两岸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的方针在港澳地区成功的实施;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故答案为:(1)1924-1927年:北伐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2)一个中国。2008年12月15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全面启动。(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坚持实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不动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国共合作、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17.【答案】(1)①抗日战争,中国民族危机深重。②新中国成立。(2)推动了香港回归祖国。(3)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甘愿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等。【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根据表格中的“20世纪80年代,在中英关于领土主权问题的谈判中,他以巨大热情参与这一盛事,在促进两国政府谈判和接触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可见包玉刚推动了香港回归祖国。(3)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甘愿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等。故答案为:(1)①抗日战争,中国民族危机深重。②新中国成立。(2)推动了香港回归祖国。(3)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甘愿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包玉刚的相关事迹”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统一、教育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8.【答案】(1)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可知,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歌曲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为:(1)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2)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3)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4)“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