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6.6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①孙中山——成功地领导了南昌起义?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B.?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70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WTO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美国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2019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续破浪前行,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形成一大批新成果。这一年,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上升至180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是因为我国(???)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与大国结盟,增进国际合作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很多外交热词,它们登上历史舞台的顺序是(???)①“小球转动大球”②“求同存异”③“不结盟”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④③②①???????????????????????????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①④③6.20世纪70年代末。中越两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对此,美国警告苏联不得以武力向中国施压。这反映(??)A.?中美两国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B.?美苏开始在全球争夺世界的霸权C.?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立方针D.?我国与美国正式缔结了军事联盟7.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A.?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B.?中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与会各国兼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该次会议是(??)A.?第26届联合国大会?????????????????????B.?亚非会议?????????????????????C.?开罗会议?????????????????????D.?波获坦会议9.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前因后果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大解放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直接引起了轴心国集团的瓦解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被奴役的历史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A???????????????????????????????????????????B.?B???????????????????????????????????????????C.?C???????????????????????????????????????????D.?D10.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1972年尼克松访华??????D.?1979年中美建交11.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某校同学要编写一期以“周恩来外交成就”为主题的黑板报,以下关于周恩来的活动与评价中,最适合这一主题的应是(???)A.?深明大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顾全大局——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高瞻远瞩——推动中美关系坚冰消融D.?争取和平——奔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12.根据如图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分析,1972年中国迎来建交高峰的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3.有学者在评论某事件时说,此事件后“台湾再也不是国家,从此中华民国’就在台湾变成代名词”。这一“事件”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正式成立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4.1977年,时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马丁访问北京,再次表达了可口可乐希望重返中国的愿望。马丁说,他们在中国设厂,重点不是卖给中国消费者,主要是针对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特别是欧美游客。1978年12月,撤离中国大陆30年的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有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港资之外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可口可乐提出并能够重返中国大陆的主要原因B.?马丁的说辞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徘徊和犹豫C.?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是可口可乐返华的基本保证D.?可口可乐与中国市场的离合折射了近现代的中美关系15.1970年5月28日.英国(约克郡邮报)在题为(中国的胜利)的社论中说道:“这个围绕地球的装置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中国现在是个大强国,一个走在前列的强国。”材料表明这“装置”(???)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威胁C.?使中国跻身航天强国行列D.?使中国人成功步入太空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之间的关系。??????????????——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节录材料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节录(1)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政府与美、日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的提出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2)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对日本做出过什么承诺?(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17.百年来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建国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代表团发表文告解释不签字之理由,谓和会关于山东问题之解决殊欠公允,中国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国首相会议提出抗议……——巴黎二十八日路透社电《中代表不签字之通告》材料二: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侠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几点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二是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摘自2019年3月25日新华社《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抗议”。(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两项外交成就。(3)中法建交55年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中“几点始终没有改变”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何启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伊罗生撰写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18世纪尊敬阶段②1840-1905年轻视阶段③1905-1937年乐善好施阶段④1937-1944年赞赏阶段⑤1944-1949年清醒阶段⑥1949-1972年敌对阶段材料二: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令有关部门对中国输美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一意孤行采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3月25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约见美国前财长鲍尔森时说:“中美两国经济有很大互补性,贸易战没有赢家,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1)运用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赞赏阶段”美中两国合作的史实。并谈谈“赞赏”的主要原因。(2)结合两国的外交政策,说说第⑥阶段的原因。(3)从当今世界基本特征分析“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的理由。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标志是武昌起义,①错误;邓小平开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错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②正确;1927年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正确。C项②③组合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功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是我国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AC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是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求同存异方针与万隆会议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3.【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干材料看出,6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好,主要是当时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到了70年代初期,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逐渐好转,因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BD三项都不是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事件,不符合题意;C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尼克松访华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是因为我国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与大国结盟,增进国际合作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①③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能够继续破浪前行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5.【答案】B【解析】【分析】①“小球转动大球”—1971年春,正当两国领导人通过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酝酿美国领导人访华的时候,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作出决策,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先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②“求同存异”——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④加入WTO是2001年。综上所述,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B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分析材料“美国警告苏联不得以武力向中国施压”可知,中美两国关系得到了改善,中美合作对抗苏联,所以A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D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贸易开始迅速增长,至今呈稳定发展的趋势是,所以C符合题意;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发生在19世纪末,中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发生在二战时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生在2001年,所以AB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三中“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B项亚非会议是题干描述的会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万隆会议。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因果关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投降直接引起了轴心国集团的瓦解,所以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奴役的历史,所以C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的一部分,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因果关系的识记。10.【答案】C【解析】【分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的开始。AB两项和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开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符合题意;D项1979年中美建交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和题干中“开始于”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相关内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有关知识。ABD三选项主要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合作等,不是外交关系,只有C选项谈到中美关系,属于外交成就。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周恩来外交成就的识记。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众多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故B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是在1954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新中国外交的有关知识。选项中,除C项不是外交成果外,其他三项均是,但符合“1972年”这一要求的只有B项。13.【答案】C【解析】【分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4.【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错误,经济全球化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B项材料中未体现;?C项表述错误,我国市场经济确立与1992年;?D项表述正确,可口可乐是美国公司,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该公司与我国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故答案为:D。?【点评】本人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处于对峙状态,1972年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15.【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70年5月28日、这个围绕地球的装置”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符合题意;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故B不合题意;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跻身航天强国行列、使中国人成功步入太空,故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1970年”,由此得出是反映的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相同条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对美国:提出在台湾撤军,不干涉中国内政。对日本:放弃战争赔款。(3)提升了中国的际地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谈判”可以得出相同条件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这些条件的提出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提出其在台湾撤军,不干涉中国内政。对日本作的承诺是放弃战争赔款。(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建正常化促使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故答案为:(1)相同条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对美国:提出在台湾撤军,不干涉中国内政。对日本:放弃战争赔款。(3)提升了中国的际地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7.【答案】(1)中国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2)"另起炉灶"。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启示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中国代表团发表文告解释不签字之理由,谓和会关于山东问题之解决殊欠公允,中国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国首相会议提出抗议……”可知,中国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2)据材料二“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材料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另起炉灶”。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据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几点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二是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可知,中法建交55年来,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材料三中“几点始终没有改变”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启示学生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归纳即可。故答案为:(1)中国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2)"另起炉灶"。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启示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18.【答案】(1)依据“赞赏阶段”的时间是1937-1944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美中两国合作的史实是中美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开通驼峰航线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得到“赞赏”。(2)结合两国的外交政策,依据所学可知,第⑥阶段对中国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美国实行霸权主义,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3)依据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中美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改善两国人民的生活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美合作史实和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7-1944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阶段美中两国合作的史实有:中美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召开开罗会议;开通驼峰航线等。这一时期美国中国处于赞赏阶段,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获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2)本题考查中美敌对的原因。结合两国的外交政策依据所学可知,第⑥阶段对中国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美国实行霸权主义,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3)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中美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改善两国人民的生活。优势互补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之-,中美合作有利于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故答案为:(1)依据“赞赏阶段”的时间是1937-1944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美中两国合作的史实是中美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开通驼峰航线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得到“赞赏”。(2)结合两国的外交政策,依据所学可知,第⑥阶段对中国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美国实行霸权主义,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3)依据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中美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改善两国人民的生活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识记,对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理解。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