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6.2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读下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B.?“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D.?“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2.新闻报刊见证时代变迁,刊登下列内容的四张报纸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3.在一篇有关某双百人物的报道中,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石油、大庆、铁人。请你判断他是(???)A.?邓稼先????????????????????????????????B.?袁隆平????????????????????????????????C.?焦裕禄????????????????????????????????D.?王进喜4.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的票据见证了(???)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西藏的和平解放??????????????????????????????????????????????????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5.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锴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1967年初,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称为(???)A.?“二月逆流”???????????????????B.?“一月风暴”???????????????????C.?“二月抗争”???????????????????D.?反革命事件7.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二十世纪末期8.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指(???)①康生集团???②林彪反革命集团③吴法宪集团???④江青反革命集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9.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政选”探索时期“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11.歌曲、口号往往反映特定的年代和历史事件。下列歌曲或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还我山东,还我青岛③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④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空吸袋烟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12.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3.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其中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15.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A.?“大跃进”运动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表格中老李的家事,回答问题:老李的家事背景事件1950年我家里分得了田地和牛,全家干劲十足,吃饱肚子有望了①53年我哥进入鞍山钢铁公司当上了工人②55年我家参加农业合作社,粮食喜获丰收③58年我又成为人民公社社员,却吃不饱饭④70年我哥来信说工厂停工“闹革命”⑤后来村里搞起“大包干”,家里有了余粮,吃饱肚子没问题⑥(1)请根据老李的家事,在表格中填写对应的背景事件(2)党的政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透过老李的家事,你得到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并运用材料中正反两方面史实(各1例)加以说明。17.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5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材料四:下表内容出自《人民日报要论选》阅读表格:时间社论标题1957年12月12日《必须实施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1978年12月23日《把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2017年10月18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2)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有人认为:“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3)请你为2049年10月份某-天的《人民日报》拟写一条社论标题并说明理由。18.?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不惑”后的再出发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1)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选择年代尺中建国前任一历史事件,说明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2)我国在A时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又有失误。请各例举一史实。(3)面对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时间从1957年到1960年,联系所学可知当时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时间上排除A、D;由图可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远超农业总产值,说明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这是“大跃进”的结果,图中并未体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ACD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B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解读图文信息。2.【答案】A【解析】【分析】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在1957年,②反映的是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反映的是1976年10月将“四人帮”隔离审查,结束“文化大革命”,④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是在1967年6月。据此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④②③。A项①④②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后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3.【答案】D【解析】【分析】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王进喜是题干描述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王进喜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模范人物王进喜的事迹。4.【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的票据的时间及口号都说明其诞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中强调阶级斗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ABC三项史实都不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D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重点识记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内容、危害及影响、教训。5.【答案】A【解析】【分析】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故该成就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A项②③④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要求掌握基础知识。6.【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年2月前后,陈毅、叶剑英、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与康生、陈伯达等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作激烈斗争。但遭到污蔑,被称为二月逆流。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革中“二月逆流”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既可作答。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票证中的“人民公社食堂饭票”,联系所学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B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该是题干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8.【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比较简单。9.【答案】A【解析】【分析】“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走资派““停产闹革命”“红卫兵”这类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发生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文革”期间,全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闹革命”。文革中,造反派冲击政府机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文化大革命”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④“两个凡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文化大革命中学生红卫兵“大串联”、“停课闹革命”,造反派高喊“造反有理”“打倒一切”的口号、夺取领导权,冲击和批判各级领导干部,很多干部被打成走资派,遭到批判和揪斗。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②“在公社食堂就餐”——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③“拔掉地主立的界碑”——土地改革,1950年至1953年;④“小岗村分田到户”,1978年。按时间先后顺序③①②④,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识记。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指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我山东,还我青岛”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指1946年爆发的解放战争,“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空吸袋烟”是指1958年爆发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12.【答案】C【解析】【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没有对思想解放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③的ABD两个选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可确定答案为包含④。?C项①②④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思想解放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相关事件的性质与作用。13.【答案】B【解析】【分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与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无关。B项①③④是造成题干失误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14.【答案】B【解析】【分析】据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情况走势图可知,1957--1960年国家经济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大跃进运动;1958年,党和国家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的错误泛滥,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B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7-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的相关知识。15.【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在全国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这是我们党所犯严重“左”倾错误。?本题的两幅图片就是反映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A项“大跃进”运动时期是题干宣传漫画出现的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①实行土地改革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④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⑤发动“文化大革命”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或实行改革开放均可)。(2)最深刻的启示:党的政策制定应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党的政策制定要维护人民利益。【解析】【分析】(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3—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实行土地改革;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④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⑤发动“文化大革命”;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或实行改革开放均可)。(2)最深刻的启示:党的政策制定应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党的政策制定要维护人民利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1)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展了土地改革(2)政策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情,1957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违背基本国情都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社论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和国百年华诞,理由:新中国诞生100周年;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理由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看出,1952-1956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1958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而中共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造成社会混乱,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事求是的制定政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展了土地改革。(2)政策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情,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违背基本国情,都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社论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和国百年华诞,理由:新中国诞生100周年;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理由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几次政策调整,理解其不同影响。18.【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成功: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失误: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3)①第一个重大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第二个重大关头: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征程。【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圣地有关的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扭转了中国屡败的局面。(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由于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党和国家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53-1957年,一五计划进行,使我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国家。(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指的是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我国的发展。1978年,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重大历史关头指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讲话,指出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召开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成功: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失误: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3)①第一个重大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第二个重大关头: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征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