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6.1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①青藏铁路??②武汉长江大桥??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新闻报刊见证时代变迁,刊登下列内容的四张报纸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3.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4.某校举行了“铭记历史,传唱经典”的云端音乐会,以下歌曲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松花江上》②《学习雷锋好榜样》?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④《国民革命歌》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5.“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以下时间节点勾起的回忆,符合史实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史实是(??)A.?北平谈判??????????????????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C.?新中国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7.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我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阿沛?阿旺晋美同志,因病于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回顾这位功勋老人的光辉一生,他上个世纪50年代可能出现在()???????????A.?“实业救国”的创业浪潮中????????????????????????????????B.?海峡两岸交流的会场中C.?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仪式上????????????????????????????????D.?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8.如图反映的是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1951年西藏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解放的方式是()??A.?和平解放???????????????????????????B.?武装解放???????????????????????????C.?妥协退让???????????????????????????D.?宗教改革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下列关于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正确的有:()?①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入京谈判,实现西藏和平解放。②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热烈欢迎。③1952年底,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④“一五”计划时期,为了密切与边疆的联系,我国先后建成了3条入藏公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下图1951年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愉快用餐、亲切交谈,阿沛·阿旺晋美这次入京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是()??A.?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C.?促成西藏和平解放??????????????????????????????????????????????D.?实现了西藏民主改革11.下列近现代史上中国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人民志愿军???②国民革命军???③中国人民解放军???④八路军?⑤工农红军A.?②④①③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③①④⑤???????????????????????D.?②⑤④③①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①“经济特区”???②“包产到户”???③“公私合营”???④“下海经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锴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4.学习历史要注重因果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原因结果①八七会议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②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③百团大战取得中国抗战以来最大胜利④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获得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某陈列馆举办“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5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材料四:下表内容出自《人民日报要论选》阅读表格:时间社论标题1957年12月12日《必须实施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1978年12月23日《把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2017年10月18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2)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有人认为:“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3)请你为2049年10月份某-天的《人民日报》拟写一条社论标题并说明理由。17.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料二:农民的“忧”和“喜”,见证了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近看照进人儿。”——1960年顺口溜“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图一到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2)农民的“忧”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你认为“忧”出现有哪些原因?(3)农民的“喜”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政策为什么能解“忧”?18.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等公路。②③④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①青藏铁路2006年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A项②③④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掌握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不是铁路。2.【答案】A【解析】【分析】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在1957年,②反映的是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反映的是1976年10月将“四人帮”隔离审查,结束“文化大革命”,④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是在1967年6月。据此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④②③。A项①④②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后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结合所学可知,“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分别是指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修建了三条入藏公路。A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不符合题意;C项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符合题意;D项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4.【答案】D【解析】【分析】据所学知,①《松花江上》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创作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④《国民革命歌》创作于北伐战争时期。D项④①③②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关键是对歌曲创作背景的分析。5.【答案】C【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①符合史实。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②不符合史实。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③符合史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④符合史实。C项①③④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相关史实。6.【答案】D【解析】【分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藏的和平解放,要求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及意义。7.【答案】C【解析】【分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依据“阿沛?阿旺晋美”“上个世纪50年代”可知,1951年2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同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8.【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正确,B排除;?在解放西藏的过程中,中共政府没有妥协退让,也没对西藏进行宗教改革,C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经过、意义等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9.【答案】A【解析】【分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热烈欢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五”计划时期,为了密切与边疆的联系,我国先后建成了3条入藏公路,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错误,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1949年开国大典时,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西藏宗教首领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10.【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干“1951年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愉快用餐、亲切交谈,”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BD三项都不是阿沛·阿旺晋美这次入京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不符合题意;?C项促成西藏和平解放是阿沛·阿旺晋美这次入京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的人民军队名称?,②国民革命军是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名称,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名称?,④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改编后的军队名称,⑤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⑤④③①。D项②⑤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不同历史时期的军队名称的了解。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共军队名称的变化。12.【答案】C【解析】【分析】“公私合营”出现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③。①②④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C项①②④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识记基本的史实。13.【答案】A【解析】【分析】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故该成就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A项②③④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要求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C【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C项①③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加入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C项①③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掌握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展了土地改革(2)政策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情,1957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违背基本国情都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社论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和国百年华诞,理由:新中国诞生100周年;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理由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看出,1952-1956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1958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而中共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造成社会混乱,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事求是的制定政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展了土地改革。(2)政策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情,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违背基本国情,都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社论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和国百年华诞,理由:新中国诞生100周年;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理由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几次政策调整,理解其不同影响。17.【答案】(1)图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解析】【分析】(1)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根据材料二中的“食堂门儿”“1960年”等信息可知,农民的“忧”与当时实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3)结合所学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民创造出“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大展。故答案为:(1)图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18.【答案】(1)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变化:由生产资料农民所有制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5)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归农民所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本题考查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3)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宣传画三反映的是大跃进的浮夸风;宣传画四“人民公社天天向上”反映的是1958年在农村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4)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根据宣传画五中的”包干到户庆丰收”,联系所学知识,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5)本题考查学生对农村政策的调整遵循原则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变化:由生产资料农民所有制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5)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为切入点,考查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掌握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