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5.3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学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课,某同学做了如下简要笔记。其中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D.?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2.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A.?东欧剧变???????????????????????????B.?华约建立???????????????????????????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3.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同名应是(???)A.?沙皇俄同??????????????????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4.揭示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有(???)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②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一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③东欧剧变——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④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朝代的终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水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列宁新经济政策6.东欧剧变的含义包括(???)①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②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③东欧各国经济上面临严重的困难??????????④东欧各国政治上面临严重的困难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②④7.“敢于冲击体制先,小修小补难挽天。”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首先形成冲击的历史事件是(???)A.?赫鲁晓夫改革????????????????B.?俄国二月革命????????????????C.?勃列日涅夫改革????????????????D.?列宁新经济政策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原因是(???)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9.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B.?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帮助本国度过了严重危机D.?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10.“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A.?冷战开始???????????????????????????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经济危机11.“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材料反映的是(???)A.?匈牙利的改革??????????????????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重新统一??????????????????D.?两极格局结束12.下列表述与东欧剧变事实不符的是(???)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着严重困难B.?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C.?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D.?剧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流血冲突完成的13.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A.?68年????????????????????????????????????B.?69年????????????????????????????????????C.?70年????????????????????????????????????D.?71年14.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15.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为(???)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1)材料1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2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2)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18.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3)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A项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使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不符合题意;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正确,符合题意;D项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错误,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受彻底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挫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改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困难、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1989年,东欧剧变,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发生变化。?A项东欧剧变是该同学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东欧剧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3.【答案】B【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位,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沙皇俄国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就被推翻了,苏俄是十月革命之后至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所用的国名,1992年苏联解体后的新国名应是俄罗斯。A项沙皇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名称,不符合题意;B项俄罗斯应是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符合题意;C项苏维埃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名称,不符合题意;D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991年的名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解体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俄国(苏联)历史上国名的变化。4.【答案】B【解析】【分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③东欧剧变——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因果关系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因果关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5.【答案】A【解析】【分析】据“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判断,他评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是题干评说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评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东欧剧变实际上指的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A项①②属于东欧剧变的含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东欧剧变的含义。7.【答案】A【解析】【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的是赫鲁晓夫改革。?A项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首先形成冲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以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8.【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随后,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A项苏联解体是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和“红旗悄然落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苏联解体的有关内容。9.【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已经出现全面危机;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措施,B选项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C选项排除。政治多元化的主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0.【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东欧剧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由于苏联的影响,它们都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B项苏联解体是题干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需要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1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90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90年10月3日,柏林墙倒,东西德重新统一,这是继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第二次统一。C项德国重新统一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的重新统一。12.【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大部分都是和平过渡的,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选项表述正确,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东欧剧变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于1922年12月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成立了苏联。它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1991年9月9日,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独立,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从1922年到1991年,共存在了69年。B项69年是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维持的时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面历史时间的计算和识记能力。14.【答案】D【解析】【分析】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联中共第一书记,举起改革的大旗。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未能突破斯大林的模式,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5.【答案】D【解析】【分析】①是1991年苏联解题体后的版图;②是1918年之前的版图;③是1922年后的版图,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③①,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欧洲政治版图变迁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2)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答出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农业方面。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2)本题考查对赫鲁晓夫的改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的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答案为:(1)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2)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1)经济、政治方面。(2)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3)形势: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解析】【分析】(1)依据图(a)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可知,他首先从农业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依据图(b)“秘密报告”可知,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秘密报告”。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在政治领域开始掀起了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热潮。因此说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经济、政治方面进行的。(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上台之前,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在没有取得成果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方面,随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4)依据教材内容,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可知中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导致中、苏的改革不同结果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故答案为:(1)经济、政治方面。(2)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3)形势: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8.【答案】(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②苏联对东欧国家高压控制,伤害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感情,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③苏联“新思维”的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质:国家的性质发生变化。(2)苏联解体的原因: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②共产党腐败变质:脱离群众。③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苏联的混乱等。?(3)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的原因有①东欧国家一开始建国就受苏联已经固化了的模式的影响,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②苏联对东欧国家高压控制,伤害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感情,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③苏联“新思维”的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则是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第(2)问,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苏共的演变……失去人民群众……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等信息可以得出,苏联解体的原因: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虽然几代领导人都致力于经济政治的改革,但是,始终没能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所以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②共产党腐败变质:脱离群众。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取得成果,反而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造成苏联的混乱等。?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则材料主要讲的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以及东欧各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点评】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东欧剧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