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第3课 蚕长大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了解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了解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 1.能够掌握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能够运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能够运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能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科学态度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运用科学的方法观测与描述蚕的身体变化。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ppt、4 龄期或 5 龄初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饲养盒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小蚕,经过这几星期的饲养,我们的蚕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同学们也通过画图.写日记、用表格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着小蚕的生长变化。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吧!(交流中提问: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 二、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我们的蚕出生很多天了,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学生交流。 2.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蚕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了解什么叫“蜕皮、眠”。说说蚕蜕皮的过程。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四次皮。 4.教师出示蚕各阶段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几天左右拍摄的? 5.交流饲养过程中的其他发现。 三、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观察蚕的外形。了解蚕身体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2.观察蚕吃桑叶,了解蚕是怎样吃桑叶的,它的口器特征。 边观察边记录,并画一条蚕。 各组细致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的发现最多。 将蚕放在展台上,各组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尤其是学生忽视的方面再次指导观察。 研讨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2.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温度、湿度、食物、空气等。 五、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 蚕宝宝经过4次蜕皮后,就要开始吐丝结茧了,蚕宝宝会变得安静,不再吃桑叶,身体开始变得发亮,大便比平时的大很多时,头不停地摆动,头部的肌肉随着摆动来回伸缩,大家要开始注意咯,蚕宝宝开始寻找适当的位置开始结茧了。 2.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 六、布置课外活动内容 1.指导学生课外为蚕结茧做好准备。 2.记录蚕吐丝的过程。 【板书设计】 3.蚕长大了 发生的变化: 幼虫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 温度、湿度、食物、空气 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 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