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做个小竹筏》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课名做个小竹筏教师姓名学科(版本)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章节第二单元第6课学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制作竹筏,了解竹筏的构造;(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小竹筏越大,放在上面的硬币就越多。2.科学探究:(1)平整的小竹筏才能承载人或货物;(2)小竹筏越大,放在上面的硬币就越多。3.科学态度:(1)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2)体会到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船的发展历史知识。学习者分析从整体看,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本课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多,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把竹筷捆扎成竹筏,并进行承重测试。2.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把竹筷捆扎成竹筏,并进行承重测试。3.解决措施通过竹筏的材料、结构、制作方法的讲解,运用视频播放制作过程的手段,让学生掌握小竹筏的制作和承重测试方法。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用时环节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意图情景导入2min引入课题《做个小竹筏》视频导入通过观看影片,激发学生探究小竹筏的制作方法。互动教学3min认识竹筏我们先来看看,竹筏是怎样的。同学们,竹筏就是这样子的,你说它有什么作用呢?载人载货。所以我们做的小竹筏也要能放东西上去。通过PPT展示竹筏外观,学生认真观察,直观感受竹筏构造。3min认识制作材料我们要想做一艘小竹筏,要先知道小竹筏用什么来做。做竹筏需要什么材料?看图。学生回答:竹子。PPT展示:竹子、竹筷为什么要用竹子?竹子优点是什么?轻,能浮在水面,容易找得到。(板书:贴竹筷图)只有竹筷就能把竹筏做出来了吗?大家看看图中的竹子用什么东西固定起来?回答:绳索。PPT展示绳索、橡皮筋。(板书:贴橡皮筋图)学生在全面认识竹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制作竹筏。5min认识制作竹筏的方法请大家认真看看,竹子是怎么排列在一起的?横竖都有。竖着排列的竹子有什么作用?横着排列的竹子有什么作用?简单分析竹筏结构。生思考回答,平整的竹筏更适合载人载货。竖着的竹子排列在一起,能够在上面放货物,人能坐上去,横着排的竹子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制作竹筏的关键在于明白横与竖的竹筷的平整结合,并且能用橡皮筋捆扎固定。5min完成活动手册题目2我们知道怎么做小竹筏,那就先画一个小竹筏的图吧。A组的同学可以仿照A图来画,B组的同学可仿照B图来画。先让学生画出设计图,根据图纸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min说明制作要求(PPT展示要求)一个能装载货物的小竹筏才是成功的小竹筏,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完成一只小竹筏,每3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只小竹筏,做好之后,我们可以在上面放硬币进行测试,看看小竹筏最多能放上几个硬币。制作时间结束,全部同学都要停下来面向老师坐好。老师要挑选几个小组的竹筏上来展示。在知道要求之后,到底怎么才能把小竹筏做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学习吧。让学生在明白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竹筏制作。14min动手做一做。学生制作小竹筏,教师巡视指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min承重测试学生放硬币在小竹筏上测试,根据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点评。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表和小竹筏:A组的小竹筏能放的硬币都比B组的要少,为什么?仔细观察A组和B组小竹筏,说一说区别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竹筏越大,放在上面的硬币就越多。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知识拓展2min介绍船的发展历史船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船的知识,拓展知识面。课堂小结1min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做小竹筏的方法,并且知道了,小竹筏越大,放在上面的银币就越多。同学们,你们在课后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做个小船试试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回顾本课内容,加深记忆,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开展探索学习。板书板书6.做个小竹筏图片:竹筷+图片:橡皮筋=图:小竹筏通过简单的图片式板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本课学习内容。-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