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教版 第十册 第四单元 感受民间艺术 第8课 商代青铜面具 图特卡门的面具 日本新年鬼面具 面具的起源历史悠久。远古的人类出于对神灵鬼怪和大自然的敬畏,模仿性地制作了动物、妖魔等种种面具戴在脸上,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威慑敌人。面具还有祭示神灵、戏曲表演等作用。延续到今日,在民俗活动、舞台上和儿童游戏中,依然能看到制作得更加精美的面具,那纯粹是娱乐了,主要用来装饰和表演。 傩面具:源于远古的中原祭祀,只是一种驱鬼除邪仪式。宋代是傩面具发展的时朝,从北宋末年它们与江南少数民族图腾崇拜、传统祭祀相结合,形成了内容广泛的面具文化。目前使用傩面具的少数民族有苗、土家、瑶、壮、侗、水、京、布依、毛南族等。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演出剧目有《孟姜女》、《龙王女》、《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1.造型夸张变形 2.色彩鲜艳 眼睛 剪、 切、 折、挖 等 鼻子 卷、 折、 剪 等 嘴巴 折、 卷、 剪、 切 等 2、剪出各种局部造型 3、折、卷各局部造型 4、组装各个部分 5、完成作品 1、粘贴固定脸型 1、能运用各种方法制作有立体感的纸面具。(1-5星) 2、面具造型新颖、色彩鲜艳 。(再加1-2星) 用羽毛装饰的面具 用综合材料制作的面具 画在瓢上的面具 用绳线材料制作的面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