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课件(共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老王》课件(共45张PPT)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课件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
课程导入
了解人物
老王虽然______,但______
(各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一生)
“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困苦:靠一辆破旧三轮过活
后不让载人,只能拉货——凑或着打发日子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子破破烂烂的
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患夜盲症
孤独终老:只有两个侄儿,还没出息
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进不去了
“善”表现在?
1 老王愿意给我们家半价送冰,不仅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而且价钱不变,甚至还带放入冰箱
2 “文革”时送我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我有没钱看病
3 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着想
4 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以感谢
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试用四字词语表述)
“我”虽然______,但______
(各用一个字概括“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苦表现在?
“善”表现在?
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并一路闲聊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
“我”关切地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总是关心他的生活
把握情感
说说令你感动的情节
老王对我
哪些语句或词语能够表现老王怎样的身体状况?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病入膏肓
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为什么要来看我?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香油和鸡蛋是奢侈品,老王花了多少时间辛苦得来一瓶油,他不给同院的穷哥们,不给他的侄子,只是因为在那荒凉的年代,在那势利的年代,他没有知音,没有亲情,他在这人世间唯一觉得给他温暖记忆的是杨绛一家人。他觉得杨绛尊重他,理解他,以至他要在生命的回光返照的时候,去感谢她。这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
重点是送礼物一节
1 在当时是奢侈品
2 辛苦得来
3 不给亲人
4 病重期间来看望,临别一眼
问:为何给我送?
从社会地位入手,一路闲聊,我没有看不起他,在他看来得到了尊重,是种温暖
我们被老王感动,作者呢?
我对老王
我吃惊地说:“哎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强笑说
没有想到身体如此差的老王会来我家
对老王珍贵心意的感动
见老王如此状况还来谢我们,内心说不出的悲伤 感动
梳理“我”对老王的感情变化
同情—感动—抱歉—愧怍
他们出于什么情感、态度,如此善待对方?

如何理解“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
不幸者:
愧怍?
理解主旨
在罪恶的年代,虽然很苦但能活下来
在罪恶的年代,虽然善良但孤单离去
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变老王的生活
你怎么理解“我”给老王钱?
后文也说,并非侮辱,是像从前一样同情老王,尤其是见到老王现在的身体状态,真心想帮助他。
你觉得老王想得到的是这样的帮助吗?
不是。老王想得到的是“我”能理解他前来是和他这一辈子最亲的人告别;或许他希望得到心里安慰;或许他希望得到临终关怀。
而杨绛没有真正理解老王的心意,帮助的不彻底。
引导:
给钱不是侮辱,那是:同情、帮助,为何愧怍呢?要从:老王 角度再考虑
老王不用含有物质与精神的帮助,他来是因为杨绛看得起自己,尊重理解自己,这次临终告别是得到最后的关怀。
所以愧怍:杨绛没有给老王想要的帮助 不彻底
不到点上
那即便杨绛理解了老王,能改变他的结局吗?
不能 无力改变老王的生活
“我”反复“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如何理解?
其实是在为自己那颗愧怍的心灵寻求一些安慰和解脱。然而终究还是“总觉得心上不安”,无法原谅自己,更加体现了自省后的刻骨铭心的愧怍!
哪个词不能删?
我想
为什么杨绛强调“我想”,做这个假设?
如果不是,自己会更加愧疚,所以是自我安慰
你觉得杨绛该不该愧怍?
体验反思
应该
两人感情付出不对等:老王对杨绛是亲人般的爱,而杨绛付出的顶多是怜悯。杨绛没做到理解老王、平等对老王
感激与同情放在天平上,哪边重?
感激
不应该
杨绛的“真”贯穿全文????
杨绛的“善”贯穿全文
在该与不该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绛?
自我要求高
自我反思
平等观念
人道主义
杨绛希望与老王怎样相处? 平等
从雨果看,作为强国的人民对弱国同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在杨绛身上适用吗?
接下面问题,仅仅是指两人吗?像他们一样的幸运与不幸的人 前面说了杨绛是无力改变现状的,那么究其根源是谁造成的这种局面?
再次领悟“愧怍”
大难不死,终于能沐浴在改革开放阳光中的人们,委实幸运多多。但是还有更多像老王这样正直、善良的人,他们的生命之舟搁浅在历史的彼岸,永远也看不到新时期的曙光了,“野渡无人舟自横”。所谓“愧作”,是对老王及一切殉难者的祭悼,是对动乱年月的诅咒,是智者民族忧患意识的灵动。
总结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我想对老王说:
我想对杨绛说:
作业(选作其一)
你能体会老王当时的心绪吗?回家的路上老王会想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无法言语的失落
坚强自立,无关孝顺。
老婆婆倚在墙边买报纸,整个人缩成一团。她的子女孝顺,但因为生活太穷,她为了不拖累子女独自买报8年。   
久病床前有孝子
福建的洪祖龙,自从8年前母亲中风后,为了照顾母亲,他每天洗衣做饭,喂母亲吃饭,帮母亲擦身,换洗尿布,直到58岁他依旧单身未娶。
身残心不残
龚忠诚,18岁,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严重退化,只能靠双手走路,并随父亲沿街乞讨。5月12日,汶川地震,他前后四次给灾区捐款,合计金额上百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重庆的小冬香,5岁时,父亲去世,妈妈精神失常。从此,她承担起照顾妈妈和智障哥哥的责任,还要上学。7年后,妈妈去世,她仍然坚持照顾哥哥,多次拒绝好心人收养。
  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善良的弱者。面对他们,你打算怎么做?谈谈你的想法。
课后思考
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