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冷战时期,尽管美国囤积了足以让苏联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但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采取( ) A.科学技术的较量 B.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C.以“和平演变”为主 D.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并用 2.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3. “(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材料指出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 B.各国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凭借原有的经济基础 4. 冷战时期,尽管美国囤积了足以让苏联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但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采取( ) A.科学技术的较量 B.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C.以“和平演变”为主 D.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并用 5.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也有一定的道理。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6. 1949年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这标志着( ) A.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两极格局形成 C.欧盟成立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7.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8. 小明同学在学完《冷战中的对峙》内容后,整理出有关冷战政策的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结束标志:苏联解体 9. 如图是二战后建立的某军事集团的徽标,这个集团是( ) A.?同盟国???????????????????????B.?协约国??????????????????????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前者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11. 2016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下列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 ) 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 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12.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13.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欧洲)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华沙条约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处于实力的顶峰。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苏联实力强于美国 B.美国、苏联矛盾突出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15.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大学者阿隆感叹道:“对比一下半个世纪以前的欧洲和今天的欧洲吧!先前,在德国将领指挥下一小支欧洲军队进军北京,它的霸权由此得到分明的象征。如今的欧洲却分裂不一,羸弱无能,这里由苏联政委统治,那里受美国议员支配。”阿隆的话主要反映了( ) A.欧洲已成为苏联和美国的殖民地 B.欧洲的霸权因德国风光不再而衰落 C.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欧洲霸权体系 D.苏联和美国造成了欧洲的羸弱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将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 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8国在华沙召开欧洲和平与安全第二次会议,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 ——《世界现代历史》 请回答: (1)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1)德国挑起两次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一战前以德国为核心形成的军事同盟是什么?一战后处置战败的德国的会议及签署的条约是什么? (3)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体系?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4)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指的是什么?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 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某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捐款。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 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 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 (2) 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某计划”是什么计划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对欧拨款88%为捐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BC 6-10AACDA 11-15CDCBC 二、非选择题 16.(1)遏制共产王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7.(1)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三国同盟(同盟国);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联合国家宣言》;冷战;两极格局。 18. (1)核心内容:美苏冷战或两大阵营的对峙(美苏对峙、冷战对峙)。 (2)计划:“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原因:防止革命;控制西欧;遏制(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3)评价:美苏争锋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彼此又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军备竞赛既付出了高昂代价,又推动了科技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