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
A.封锁与遏制 B.稳定资本主义
C.遏制共产主义 D.发动战争
2. 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  )
A.美苏冷战开始 B.两极格局形成
C.美苏争霸开始 D.第三世界崛起
4. 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  )
A.美国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
B.美国经济完全依赖信息产业
C.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D.美国经济低通胀、低失业率
5. 根据下面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该表体现了1952年至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时间(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A.一波三折 B.持续发展
C.停滞不前 D.危机四伏
6.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7. 下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美国的大力扶持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8. 近日,愈演愈烈的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乌克兰瞬间成为国际关注焦点。与20世纪90年代乌克兰独立直接相关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苏联解体
C.古巴导弹危机解 D.欧盟成立
9. 1990年,苏共中央通过文件,提出争取在苏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立国际主义和全人类价值”。这一文件通过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烈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0. 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B.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C.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会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1. “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
B.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2. 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古巴 B.巴拿马
C.巴西 D.海地
13. 15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逐步建立起了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这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埃及的独立 B.纳米比亚的独立
C.南非的独立 D.“非洲年”的出现
14.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复杂的因素有:①民族问题 ②历史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宗教问题(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拥有“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局势诡谲莫测,力量消长无常,变化多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局势更趋动荡,其重要根源是( )
A.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 B.大国争夺
C.阿以之间的领土之争 D.水资源的争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法德关系经历了一场关于“德国统一”的重大考验。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西徳(即联邦德国)政府决心吞并东徳(即民主德国)以便实现德国统一。法国十分警惕东西两徳统一产生的后果。德国统一将打破法德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欧共体内部保持的力量平衡,德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凸显,法国在欧洲和国际的地位势必相对下降。同时,德国一旦统一,将成为一个享有完整主权的国家,二战四大战胜国对德国和柏林享有的特别权利和负有的特殊责任将彻底结束,“雅尔塔格局”将走向瓦解。
材料二 令法国和其他西方盟国吃惊的是,西德吞并东德是迫不及待和早有预谋的,并且得到了苏联的默认。法国看到,阻止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不复存在,于是为德国统一设置两道门槛:第一是德国必须承担尊重欧洲现有边界的义务,特别是奥德一尼斯河线应当作为德国东部边界永远确定下来;第二是德国应当以明确的方式履行加速欧洲一体化的义务。后面的事实表明,德国都以明确的行动接受了这两个条件。1990年9月,德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德国实现统一。1991年12月,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签署,确立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计划,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由此诞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孝泉《法德联手有效制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对德国统一“高度警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德国能够实现统一的外部因素。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各方博弈的基础上,德国实现统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丧失的军民合计近300万,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几乎都成为废墟。1/4以上财富化为乌有,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
材料二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单位:亿美元)
国家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金额 9927 2042 1870 1423 1237 1006
材料三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
(1)材料二说明日本经济状况如何?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日本经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谁发展最快?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总结,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欧各国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成员国有何重大影响?
18.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 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材料二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ACB 6-10CABCD 11-15CABDC
二、非选择题
16. (1)德国统一,德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凸显,法国在欧洲和国际的地位势必相对下降;德国统一,二战四大战胜国对德国和柏林享有的特别权利和负有的特殊责任将彻底结束,“雅尔塔格局”将走向瓦解。
(2)外部因素:西德吞并东德得到了苏联的默认;
影响:加速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17. (1)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启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等。(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2)联邦德国。共同原因:美国的大力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等。
(3)成立“欧洲共同体”。 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8. (1)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动荡,致使国家走向解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4)改革要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及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民族特色;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要以国家稳定为前提,采取稳定、有序的方式,稳步推进。(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