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之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 A.经互会有利于解决战后的经济困难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经济被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D.经互会某种程度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日益暴露弊端????????????? ??????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斯大林的逝世 3. 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4. 最先对“陷入泥潭”的苏联进行改革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列宁 5. 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 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 6.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下面是对其改革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改革最先在政治方面进行,后转移到经济方面 B.改革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大力发展经济 C.为同美国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D.改革使苏联出现工农业发展均衡状态 7. 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在经济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削减农业税 D.反对个人崇拜 8.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1953年后的苏联改革都没有成功。这些改革( ) A.都放弃了公有制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 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 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 苏联经济大滑坡 D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1.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体。导致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 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 C.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 民族矛盾的激化 12. 下列不是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内容的是( ) A.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B.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民主管理 C.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D.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13.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 14. 当社会主义在东欧、苏联遭受重创时,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较早的摆脱了苏联模式 B.中共的正确决策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C.中国人民的奋斗 D.苏联和东欧实行的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 15.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 材料二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经济上,减少中央集权,增强地方自主权。 (1)材料一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是谁的主持下的?结果怎样? (2)材料二是谁主持的改革?结果怎样? 1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又依稀看到那位矗立在欧洲东方的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大国解体漫画 材料二 “‘老大哥’之死无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对其又爱又恨的情怀体现在后来的各种争论、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国如何越过它的废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1)观察材料一中的漫画,判断“某大国”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老大哥’之死”的含义?为挽救“老大哥”之死,有关势力曾作出什么努力?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老大哥”之死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老大哥”之死、东欧剧变等事件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哪些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3)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说:“戈尔巴乔夫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结合材料二中的漫画,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存在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从苏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DBB 6-10CDCAA 11-15ACDBD 二、非选择题 16. (1)新经济政策,列宁,新经济政策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赫鲁晓夫,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取得的成效不大。 17. (1)苏联;根本原因:长期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得不到纠正,导致国家严重的危机。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外部原因。 (2)一指苏联分裂成15个国家,二指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八一九事件”。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18. (1)“八一九”事件;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2)因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中推行多党制,致使国家权力分散,苏联局势更加动荡,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循序渐进。首先保持稳定,不能盲目变革;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