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地理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中国地理总复习

资源简介

初中-中国地理总复习
中国的疆域和政区(23省,4直辖市)
中国的四至
东:135°E 西:73°E 南:4°N 北:53°N
二.邻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三.中国的政区
黑龙江—哈尔滨—黑 吉林—长春—吉 辽宁—沈阳—辽 河北—石家庄—冀     河南—郑州—豫 山东—济南—鲁 山西—太原—晋 江苏—南京—苏 江西—南昌—赣湖北—武汉—鄂 湖南—长沙—湘 福建—福州—闽 浙江—杭州—浙 安徽—合肥—皖
海南—海口—琼 重庆————渝 北京————京 上海————沪 天津————津青海—西宁—青 新疆—乌鲁木齐—新 西藏—拉萨—藏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 陕西—西安—陕/秦 宁夏—银川—宁 甘肃—兰州—甘/陇 广东—广州—粤     广西—南宁—桂 贵州—贵阳—黔 云南—昆明—云/滇 四川—成都—川/蜀
香港————港 澳门————澳 台湾—台北—台
中国的地形地势
一、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大巴山、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
二、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2.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
3.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4.云贵高原(多山、地表崎岖)
三、四大盆地:
1.准噶尔盆地 2.塔里木盆地(最大) 3.柴达木盆地 4.四川盆地
四、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 3.辽河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 2.鄱阳湖平原 3.江汉平原
五、东南丘陵 1.浙闽丘陵 2.两广丘陵 3.江南丘陵
六、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4000m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000m-2000m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 <500m
中国的气候
一、光照
1.影响光照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 2)地势(海拔) 3)天气状况
2.分布
最多: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次多:西北内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雨天少
最少: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多、大大气反射作用强
二、热量
1.冬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原因:1)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2)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3)北方局冬季风源地近
2.夏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原因:1)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长
   2)南方雨日多
3.温度带
寒温带:一年一熟  中温带:一年一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三、降水
1.四种降雨类型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3.雨带的推移
3月下旬登陆
4、5月——华南————————华北春旱
6、7月——江淮梅雨——————华北春旱
7、8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
9月——雨带南移
10月——退出
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强弱
4.降水的时空特点
时间: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地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5.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888mm——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水田
半湿润区400mm-800mm——北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旱田
半干旱区200mm-400mm——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区<200mm新疆——荒漠、畜牧业——绿洲农业
四、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中国的河流、湖泊
一、内流河及内流区
1.内外流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200mm等降水量线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流程短,流量小,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冬季断流,为季节河。
二、外流河及外流区
1.三大流域:
1)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3)太平洋:黑、松、乌、嫩、辽、海、黄、淮、长、闽、珠、澜(江/河)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东北:水量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有春夏两汛,(只有东北有春汛)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华北:水量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为夏汛,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南方:水量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为夏汛,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答题技巧】回答河流水文特征的题
水量(流程、流量) 补给及汛期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从以上四点答)
3.凌汛
凌汛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河流有结冰期 由低纬流向高纬
三、长江
1.源头→注入:青海→东海
2.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流经省区:青、川、藏、云、沪、渝、鄂、湘、赣、皖、苏
4.流经省会: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5.主要支流: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
6.开发利用:上游开发水能(二滩、三峡、葛洲坝)、中下游发展航运
7.河流治理: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中游退田还湖。下游疏通河道。
四、黄河
1.源头→注入:青海→渤海
2.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4.流经省会:兰州、银川、郑州、济南
5.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6.开发利用:上游开发水能灌溉
7.河流治理: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除沙调沙,加固大堤。
五、中国的湖泊
1.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
2.淡水湖: 洞庭湖(湘) 鄱阳湖(赣) 太湖(苏) 洪泽湖(苏) 巢湖(皖)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水资源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修建水库
空间:东南多,西北少,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浪费严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
二、水能资源 地区:西南最多 河流:长江最多 条件:水量大,落差大
三、太阳能 丰富区:青藏高原、西北内陆  贫乏区:四川盆地
四、风能 西北内陆:冬春丰富  东南沿海:夏秋丰富
五、地热能 羊八井水电站(藏)
六、核能
1.核电站坚实的条件: ·常规能源缺乏 ·科技发达 ·资金充足 ·市场需求量大
2.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珠江三角洲) ·浙江——秦山(长江三角洲)
七、渔场
1.条件 ·寒暖流交汇处 ·大河入海口 ·浅海大陆架 ·温带海区
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八、盐场
1.条件:光照强、地势平坦
2.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津)
九、土地资源
1.耕地:东部季风区、东北、华北、东南
2.草地:西部非季风区
3.林地:东北(最大)、西南、东南(人工林)
十、矿产资源
1.煤: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山西、内蒙古、贵州
2.油气:三北地区 3.铁矿:辽宁、河北、四川 4.有色金属:南多北少
中国的交通
一、五种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空运、水运、管道
二、主要铁路线
·京广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 ·京九线:北京—商丘—南昌—香港
·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
中国的农业
一、种植业
1.粮食作物(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商品棉基地:南疆绿洲区、华北平原、江汉平原
3.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二、我国各地的农业状况
【图表注解】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③:四川:光照不足;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地、土
光:光照充足(光照不足) 热:热量充足(热量不足) 水:水源充足(水源不足)
地:地形平坦(地表崎岖) 土:土壤肥沃(土壤贫瘠)
中国的工业
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原料充足 2.资源/能源丰富 3.市场广阔 4.科技先进 5.政策支持
6.工业基础好/工业基础悠久 7.交通便利 8.地理位置优越
9.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10.水资源丰富
二、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
·接近原料产地——鞍山、攀枝花、武汉 ·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宝山钢铁
三、我国主要石化工业中心
·接近原料产地——大庆、天津、乌鲁木齐 ·接近消费市场——南京、上海、广州
四、四大工业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