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推广。下列属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 A.中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越南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崩溃的经济。1949年,苏联也成立了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的组织,它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北大西洋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欧洲联盟 3. 苏联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苏联国内最早针对苏联模式弊端推进改革的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4. 提出“走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道路”口号的捷共中央领导是( ) A. 杜布切克 B. 纳赛尔 C. 卡达尔 D. 尼赫鲁 5.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下面是小明围绕“赫鲁晓夫改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A.开始时间 B.措施 C.结果 D.评价 7. “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8.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这段材料的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9. 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内改革的首要重点是(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 10.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D.?列宁新经济政策 11. 下列事件改变了俄国(或苏联)社会性质的有( ) ①1861年改革 ②十月革命 ③苏联建立 ④苏联解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农业生产率低下 C.工农业比例失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3.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论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14. 20世纪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更具有优越性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失败 D.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15. 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共同原因有( ) ①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 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不大 ③西方势力的影响 ④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一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1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又依稀看到那位矗立在欧洲东方的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大国解体漫画 材料二 “‘老大哥’之死无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对其又爱又恨的情怀体现在后来的各种争论、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国如何越过它的废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1)观察材料一中的漫画,判断“某大国”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老大哥’之死”的含义?为挽救“老大哥”之死,有关势力曾作出什么努力?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老大哥”之死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老大哥”之死、东欧剧变等事件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哪些启示? 18.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2005年6月7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3)通过材料分析美国和俄国分别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5)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AB 6-10DBDBA 11-15ADADB 二、非选择题 16.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措施:开垦荒地 认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业生产及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最终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17. (1)苏联;根本原因:长期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得不到纠正,导致国家严重的危机。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外部原因。 (2)一指苏联分裂成15个国家,二指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八一九事件”。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18. (1)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1991年苏联解体 (3)独立战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4)《独立宣言》 (5)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