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四课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 创作者陈钢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 创作者何占豪 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由何占豪和陈钢创作,以同名越剧的唱腔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名叫《蝴蝶的爱情》。 由一种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引 子: 主部: 副 部: a 展 开 部 再 现 部 (主部主体的再现) 曲式结构 呈 示 部 连接部: 结束部: 抗婚 楼台会 哭灵、纵身投坟 春色怡人,鸟语花香 (单三段体) b a 爱情主题首现 草桥结拜 爱情主题再现 自由华彩段 (回旋曲式) 三年同窗 朝夕相处 长亭惜别、十八相送 双双化蝶 引子 乐曲一开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 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呈示部 ——主部主题 呈示部的引子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由第一长笛吹出秀丽的华彩乐段;接着双簧管以越剧过门为素材,走出优美的抒情旋律,描绘出一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小提琴在清淡的竖琴和木管乐器的呼应下奏出真挚淳朴的爱情主体,即奏鸣曲式的主部主体。 爱情主题 大提琴和小提琴互相对答,描写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草桥结拜 在这段快板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出现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的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 副部主题 三年同窗、朝夕相处 当乐队再一次重复爱情主题时,小提琴起而应和,并加入到弦乐器中,一同演奏这个热情洋溢的主体。从主部过度到副部的连接部,是小提琴的自由华彩乐段,乐曲紧接着进入副部。 副部是活泼的回旋曲,小提琴和乐队交替演奏,描写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a-b-a-c-a(回旋曲式结构) 呈示部的结束部转入慢板,小提琴用半吟半唱的演奏出“长亭惜别”时梁祝千言万语、有口难开的情景. 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形成如泣如诉的二重唱。缠绵感人的曲调,细腻的刻画了难分难舍的柔情 长亭惜别、十八相送 先是乐队演奏出不协和音,预示着悲剧的降临。然后,铜管乐器和低音弦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小提琴奏出反抗主题,刻画出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性格和精神。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 展开部 --抗婚 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相对答,音乐哀伤婉转,如诉如泣,具有催人泪下的感染力,形象地表现出二人互倾衷肠的感人情景。 展开部 ——楼台会 音乐急转而下 ,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哭灵、纵身投坟 乐曲首先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长笛在竖琴的伴奏下,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再次,奏出爱情主题,展现了梁祝二人双双化蝶,在花丛中自由飞舞的浪漫主义画面。 最后,音乐在慢板中静静地结束。 再现部 --双双化蝶 传说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