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8.1.1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 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 教学难点 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思路 先提出两位科学家对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最后分析这条定律引出惯性的概念! 教具学具 小车、平板、毛巾、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绎法、 拓宽延伸 二力平衡、摩擦力 板书设计 8.1.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合作学习,同学们对两大伟人的思想有了一个对比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演绎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大部分学生思考积极,学习气氛浓厚,但同学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前提条件“物体在不受外力或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理解的不够好,日后需要引导加强。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学 困 生 关 注 情 况 杨锦辉 马 龙 马世良 乔瑞丽 马国栋 何丽艳 李静雯 一、课前准备、清点人数并做登记 牛顿第一定律 1、先用一幅图片提出伟大的两位科学家对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设计实验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展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接触面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较大 较短 棉布 较小 较长 木板 最小 最长 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是直接的实验结论,但其中符合度减小得越慢 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还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总结归纳: (1)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自动前行一段距离。 (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司机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限载限速;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 (3)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小结:学生总结 作业布置: 熟记知识,完成课后练习和配套练习一。 补 充 内 容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检测 效果 较 好 审阅 人 任 珺 审阅 时间 3.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