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张鹏向我们描述:“二战后唯一没有衰弱,反而成为最富强的国家。”根据他的描述,你判断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2. 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 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之前予以防止。”下列哪一史实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论断 ( )
A.欧共体成立
B.1973年美元危机
C.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
3.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它所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0
A.高速度、低通货??????????B.起伏性、周期性
C.信息化、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业率
4. “1948年至1962年间,美国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的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的份额则从15%上升到44%。”材料表明( )
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西欧经济力量不断增长
C.欧洲企图摆脱美国控制
D.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 )
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A.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合作增强
B.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D.西欧国家欲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7.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欧共体成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
D.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8.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句话中的“经济共同体”指(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9. 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
A. 欧洲联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 联合国作用加强 D.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10.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1.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
12. 日本经济在二战的废墟上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68年,日本的经济地位是( )
A.全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C.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经济规模仅次于西欧
13.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布表,该表反映了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基础工业、公共事业等国有经济,政府职能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源于(  )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话 铁路 航空
英国 100 100 100 75
法国 100 100 100 75
日本 100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25 私有
A.罗斯福新政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冷战”政策的出台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促进经济的发展
C.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缓和社会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面对着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统一。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了更好地利用欧洲的资源,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材料一反映出欧洲国家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促使欧洲重组的主要政治、经济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述20 世纪欧洲发展的主要轨迹。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1950年5月《舒曼计划》
材料二 共同体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地平衡扩张,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关系。
——1957年3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材料三 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十个国家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十个新成员国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2007年10月18日,欧盟27个成员国的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条约》的文本内容达成共识。
(1)根据材料一,舒曼计划认为欧洲的统一必须要结束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
(2)根据材料二,西欧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欧盟的主要原因。
17. 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1991年美国、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材料二 为提高西欧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在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微软公司如今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1)材料一中,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2)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共同点?
(3)西欧国家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在哪一年成为现实?它的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5)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BDBBBBC 8-14BABDCAD
二、非选择题
15. (1)特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政治因素:欧洲支离破碎;为摆脱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为缓和民族矛盾;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经济因素: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重振欧洲经济。
(3)由战争走向联合。
16.(1)法国和德国。 
(2)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促进西欧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4)加入欧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安全防护,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
17. (1)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2)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的援助;都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3)1993年;欧盟的成立。
(4)信息化和全球化。
(5)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