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温故知新1、人民法院的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4、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要求(工作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②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③对公民提供有效救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5、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8、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要求(工作原则)①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7.1自由平等的真谛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学习目标(1分钟)1、认识自由平等的含义,懂的自由是相对的,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学习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2、在生活中培养正确处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能力。梳理正确的平等观、自由观。自学指导(1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96—101,回答上面问题。(5分钟)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2、自由的意义/作用是什么?3、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5、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是什么?6、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意义是什么?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法治不自由第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公民所享有的自由有哪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监督权受教育权财产权自学效果检测及指导更正运用(10-15分钟)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道德、纪律“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36岁男子周某,因盗窃四次入狱。在服刑4年半后,周某于4月18日出狱。出狱后的周某坦言,获得了自由,肯定要珍惜,“不会去偷车了”。周某感慨外面的世界变化大,镇子上到村里都新修了水泥路,感慨“自由真好”。思考:周某为什么会发出“自由真好”的感慨?个人社会2、自由的意义/作用是什么?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刑事拘留思考:你认为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什么?网络言论自由是个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其边界仍然是法治。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的真谛)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思考:1、从海外回来的这名女子享有人身自由权吗?2、为什么民警会对其发出警告?3、该名女子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条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法眼看平等第二部分同工同酬男女平等教育平等选举平等民族平等以上两幅漫画体现的现象矛盾吗?不同情况差别对待5、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是什么?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平均”,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为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解读“平等”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6、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意义是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第三十四条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据甘肃临夏市公安局消息通报,五名公职人员因私自接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违反了临夏州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总指挥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境外来临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第9号),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分别给予马某、马某琼、谢某忠、丁某、马某武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同时,对五人违法违纪问题,已由同级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规进行处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课堂小结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自由的含义自由的作用自由是有限制的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堂训练(15分钟)(一)背诵下列重要知识点(5分钟)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当堂训练(15分钟)(一)背诵下列重要知识点(5分钟)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二)当堂训练1、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之一。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有()①设置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②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③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④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2、下列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③强调只在人民内部平等,所有公民并不平等 ④既有权利平等,又有义务平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3、一社区论坛一则网帖“3.6亿假疫苗流入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医院用量最大”迅速引发多人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群众恐慌罗某对自己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凭空想象肆意编造并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这表明()①公民在网络上是没有言论自由的②公民的自由总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③自由是相对的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文明的义务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C4、2018年4月4日,拉萨市政协副主席、大昭寺僧人拉巴就此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出家人,西藏僧尼充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律在那里实现自由,也在那里限制自由。”这段材料表明()A.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B.宗教信仰自由可以超出宪法和法律的要求C.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没有任何约束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自由平等的真谛.03丹旋.ppt 解读平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