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专题 (学生版+教师版)(预习小测+知识精讲+典型例题)2021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冲刺讲义(上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溶液专题 (学生版+教师版)(预习小测+知识精讲+典型例题)2021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冲刺讲义(上海)

资源简介

辅导教案
课程主题
溶液专题
学习目标
掌握溶解度图像相关题型
2、掌握常见的几种公式
教学内容
1【金山二模30】、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答案】D
2、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有可能是纯净物
B.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将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C.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水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溶剂,因此任何溶液都是水作溶剂
【答案】C
3、20
℃时,向100
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
KCl后,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答案】D
4【徐汇二模35】、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医用生理食盐水是溶液
【答案】D
5【2019崇明一模45】.经过下列操作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答案】C
6.【2020宝山二模48】.水是生命之源,是最常见的溶剂。
(1)右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含有少量NaOH的水(已知NaOH可以加快水的电解速度,电解时NaOH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若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了4.8g,则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I.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或“=”);
II.将t1℃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III.将20克甲放入t2℃的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IV.在盛有等质量t2℃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降温至t1℃。在两支试管由t2℃到t1℃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两支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均增加
b.t1℃两支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同
c.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d.t1℃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1)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再打开旋转活塞,如果木条燃烧更旺,则证明是氧气
(2)设:得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
n(H2O)=5.4÷18=
0.3
mol
1分
1分
2
1
0.3mol
X
1分
X=0.15
(mol)
1分
答:得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
(3)I.=;II.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III.65;IV.bd
7.【2020杨浦一模28】(9分)右图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60℃,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NaCl和XgKNO3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Ⅰ.
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
(29)
(填“NaCl”或“KNO3”)。
状态1时,甲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有
(30)
g,要使固体全部溶解,最适宜的方法是
(31)

Ⅱ.
状态2时,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可能为
(32)

若向乙烧杯中继续加一定量的该溶质形成状态3,则坐标图中符合实际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33)
(选填编号)。
【答案】.(9分)
(26)>
(27)28.1
1(28)相同温度下,比较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

相同温度下,比较在等质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NaCl
17.7
加水
11/21或52.4%
A、C(2分)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知识梳理1】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_____色;FeSO4为_______色;Fe2(SO4)3为_______色
b、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答案】(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均一性、稳定性;蓝;浅绿;棕黄;固、液、气;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剂体积+溶质体积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
(2)看有无不溶物;继续加入该溶质,看是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溶解放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答案】铵盐(硝酸铵);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氯化钠
【例题精讲】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条件不变时,密闭容器里的溶液长期放置,会析出溶质
C.溶液各部分具有相同的性质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答案】C
例2.
以下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A.白醋
B.冰块
C.淀粉
D.牛奶
【答案】
C
例3.
物质分散到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硝酸银
B.硫酸铜
C.
氯化银
D.氧化铁
【答案】A
【知识梳理2】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要素:①条件:______________②标准:______________③状态:______________④质量: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可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解度是精确地,定量地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溶解度
(20℃
g/l00g水)>10>1
(1~10)<1
(0.01~1)<0.01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___________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___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____
【答案】(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克(2)20℃时,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最多36克。(4)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
②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过饱和状态,这时溶液不仅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且溶质还有多余,或者溶质会从溶液中析出。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这点所对应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且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2)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
①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②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③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④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例题精讲】
【题型一:文字性叙述题】
例1.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人0.1mol无水CuSO4粉末,搅拌后静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析出蓝色晶体②溶质质量不变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溶液质量不变⑤溶解度不变⑥析出晶体物质的量为0.1mol⑦析出晶体物质的量大于0.1mol
A.①③④⑥
B.①②⑦
C.①④⑤
D.①⑤⑦
【答案】D
例2.【2019宝山区一模45】对室温下的100g饱和硫酸铜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后,得到烧杯甲和烧杯乙(室温),有关烧杯甲和烧杯乙物质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C
例3【2019奉贤初三一模46】.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
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答案】A
例4.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g溶液分别做结晶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g水后冷却到室温,得晶体1.2g(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g水后冷却到室温,得到晶体2.4g,若两人的实验结果都正确,则该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为


A.12g/100g水
B.24g/100g水
C.36g/100g水
D.无法计算
【答案】B
例5.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含结晶水的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50g/100g水
B.若将丙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一定大于5g
C.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D
【巩固练习】
1、己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克水中最多溶解2克甲物质。50℃时,100克水中溶解10克乙物质达到饱和。30℃时,甲、乙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
【答案】C
2、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来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来温度,析出了3g晶体,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A.等于30g/100g水
B.大于30g/100g水
C.大于或等于30g/100g水
D.小于或等于30g/100g水
【答案】C
3、20℃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热蒸发掉l0g水,另一份加热蒸发掉20g水,都恢复到20℃,分别析出ag和bg硝酸钾晶体。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2b
C.2a=b
D.无法判断
【答案】C
4.【2019虹口一模4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
B.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D
5【2019金山初三一模28】.t℃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100g水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答案】C
【题型二:表格题】
例1.【长宁二模48】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20406080100KNO313.331.663.9110169246NaCl35.736.036.637.338.439.8
①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10)

②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通过溶解、蒸发浓缩、
(11)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比较纯净的KNO3晶体。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12)

③用4只小烧杯取T℃时的水各50克,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1234KNO3质量/g40506070H2O质量/g50505050溶液质量/g90100105X
Ⅰ.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3)
,实验4中
X的值为
(14)

Ⅱ.
T℃时KNO3的溶解度是
(15)
g/100g水。
【答案】(10)NaCl或氯化钠
(11)冷却热饱和溶液
(12)KNO3、NaCl
(13)4/9或44.4%
(14)105
(15)110
例2.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102030405060708090100KNO313.320.93245.86485.5110138169202246NaCl35.735.83636.336.63737.337.838.439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②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答案】49.NaCl,45.8,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I,20℃≤T<70℃
例3.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
(g/100g水)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
①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24)(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25)

③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
(26)

④20℃时,60g
K2CO3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7)

⑤80℃
时有KNO3饱和溶液(含少量K2CO3),若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宜采用实验
操作方法是
(28)

⑥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
,其结果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29)
。(填字母)
A.烧杯II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I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II中溶解的是K2CO3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I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I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一定减小
【答案】35.(24)

(25)
t1时K2CO3、KNO3的溶解度相等
(26)
60℃-80℃
(2分)
(27)11/21(0.52)(2分)
(28)
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2分)
(29)BC(2分)
【题型三:溶解度图像题】
例1.【虹口二模49】.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t1℃时,固体甲的溶解度是
(14)
g/100g水。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5)


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为得到较纯净的固体甲,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16)


t℃时,8
g固体丙放入20g水中完全溶解,t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17)


如图二所示,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a
g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有烧杯Ⅰ中有固体剩余,升温至t2℃时,三个烧杯中均无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8)

A.烧杯Ⅰ、Ⅱ、Ⅲ中放入的固体依次为甲、乙、丙
B.t1℃时,烧杯Ⅱ、Ⅲ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t2℃时,三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D.升温至t3℃时,有一个烧杯中出现晶体
【答案】49.(14)25
(15)甲=丙<乙
(16)降温结晶
(17)t≤t2(2分)
(18)BD(2分)
例2.
(1)右图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
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9)
g/100g水。
(2)t2℃时,将33gKNO3加入到
(10)
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11)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12)
的方法提纯。
(4)对(3)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
(13)
(填写编号)。
Ⅰ.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Ⅱ.
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
Ⅳ.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5)右图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对自来水加热时,可观察到一定量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14)
(填“增大”或“减小”)。
②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15)2个大气压(填编号)。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答案】48(1)20.9

(2)30
;升高温度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Ⅱ、Ⅲ(全对得2分,1对得1分,有错不得分)
(5)①减小;
②B
例3.
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0℃时,丙的溶解度是
(15)
g/100g水。

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16)


取甲、乙、丙中的某一种固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
;(精确到0.1%)

取用的固体是(18)


温度t的范围是(19)
℃;

关于溶液d和溶液e的说法错误的是
(20)

A.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溶液d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e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D.溶解度可能变大
【答案】49.(15)10;
(16)乙>甲>丙;
(17)9.1%
(18)甲
(19)<30
(20)B
【知识梳理3】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注意: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g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g。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台物。
(5)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7)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
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②单位不同,溶解度单位为___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g;1
(4)、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目的:
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②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实验步骤:
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Ⅰ蔗糖质量:__________,Ⅱ水的质量:____________
【答案】2.5g
47.5g
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
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甩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5)、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
①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
x
a%=B
g
x
b%(其中B=A+m水)
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十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十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加溶质B
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则A
g
x
a%+B
g=(A
g
+
B
g)x
b%。
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蒸发B
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则:A
g
x
a%=
(A
g-
B
g)
x
b%。
c、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溶液,则:A
g
x
a%+B
g
x
b%=
(A
g
+
B
g)
x
c
%。
(6)、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
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
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单位要统一。
【例题精讲】
例1【静安二模48】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7)
g/100g水;
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8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
(9)

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10)

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
(11)

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
加水
(12)
g;
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3)

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答案】.
(7)
25
(8)无法确定
(9)KCl
(10)硝酸钾(11)降温结晶(12)50(13)C
例2.
在常温下,向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5克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例3.【徐汇二模45】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B.t℃后乙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
量分数均增大
D.从20℃降低到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
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比乙溶液小
【答案】B
例4.【2019闵行初三一模20】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如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点Z→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并过滤
C.?将m点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20g溶质
D.图中4个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
<
m
<
w
<
z
【答案】B
例5【2019浦东新区初三一模45】.对所得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C.溶剂质量:甲<乙
D.溶液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
【巩固练习】
1【2019松江初三一模43】.把氧化钙放入水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物质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上层清液下层固体A水氢氧化钙B
水,氢氧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C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钙D水,氢氧化钙氧化钙
【答案】C
2【2019长宁初三一模29】.常温下,在澄清石灰水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B
3【2019松江初三一模44】.X是
40℃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判断错误的是
A.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Y可能是饱和溶液
C.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
D.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1辅导教案
课程主题
溶液专题
学习目标
掌握溶解度图像相关题型
2、掌握常见的几种公式
教学内容
1【金山二模30】、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有可能是纯净物
B.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将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C.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水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溶剂,因此任何溶液都是水作溶剂
3、20
℃时,向100
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
KCl后,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4【徐汇二模35】、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医用生理食盐水是溶液
5【崇明一模45】.经过下列操作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6.【2020宝山二模48】.水是生命之源,是最常见的溶剂。
(1)右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含有少量NaOH的水(已知NaOH可以加快水的电解速度,电解时NaOH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若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了4.8g,则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I.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或“=”);
II.将t1℃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III.将20克甲放入t2℃的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IV.在盛有等质量t2℃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降温至t1℃。在两支试管由t2℃到t1℃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两支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均增加
b.t1℃两支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同
c.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d.t1℃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7.【2020杨浦一模28】(9分)右图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60℃,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NaCl和XgKNO3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Ⅰ.
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
(29)
(填“NaCl”或“KNO3”)。
状态1时,甲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有
(30)
g,要使固体全部溶解,最适宜的方法是
(31)

Ⅱ.
状态2时,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可能为
(32)

若向乙烧杯中继续加一定量的该溶质形成状态3,则坐标图中符合实际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33)
(选填编号)。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知识梳理1】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_____色;FeSO4为_______色;Fe2(SO4)3为_______色
b、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溶解放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例题精讲】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条件不变时,密闭容器里的溶液长期放置,会析出溶质
C.溶液各部分具有相同的性质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例2.
以下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A.白醋
B.冰块
C.淀粉
D.牛奶
例3.
物质分散到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硝酸银
B.硫酸铜
C.
氯化银
D.氧化铁
【知识梳理2】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要素:①条件:______________②标准:______________③状态:______________④质量: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可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解度是精确地,定量地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溶解度
(20℃
g/l00g水)>10>1
(1~10)<1
(0.01~1)<0.01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___________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___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____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
②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过饱和状态,这时溶液不仅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且溶质还有多余,或者溶质会从溶液中析出。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这点所对应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且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2)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
①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②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③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④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例题精讲】
【题型一:文字性叙述题】
例1.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人0.1mol无水CuSO4粉末,搅拌后静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析出蓝色晶体②溶质质量不变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溶液质量不变⑤溶解度不变⑥析出晶体物质的量为0.1mol⑦析出晶体物质的量大于0.1mol
A.①③④⑥
B.①②⑦
C.①④⑤
D.①⑤⑦
例2.【宝山区一模45】对室温下的100g饱和硫酸铜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后,得到烧杯甲和烧杯乙(室温),有关烧杯甲和烧杯乙物质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例3【奉贤初三一模46】.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
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例4.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g溶液分别做结晶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g水后冷却到室温,得晶体1.2g(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g水后冷却到室温,得到晶体2.4g,若两人的实验结果都正确,则该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为


A.12g/100g水
B.24g/100g水
C.36g/100g水
D.无法计算
例5.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含结晶水的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50g/100g水
B.若将丙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一定大于5g
C.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巩固练习】
1、己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克水中最多溶解2克甲物质。50℃时,100克水中溶解10克乙物质达到饱和。30℃时,甲、乙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
2、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来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来温度,析出了3g晶体,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A.等于30g/100g水
B.大于30g/100g水
C.大于或等于30g/100g水
D.小于或等于30g/100g水
3、20℃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热蒸发掉l0g水,另一份加热蒸发掉20g水,都恢复到20℃,分别析出ag和bg硝酸钾晶体。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2b
C.2a=b
D.无法判断
4.【虹口一模4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
B.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5【金山初三一模28】.t℃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100g水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题型二:表格题】
例1.【长宁二模48】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20406080100KNO313.331.663.9110169246NaCl35.736.036.637.338.439.8
①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10)

②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通过溶解、蒸发浓缩、
(11)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比较纯净的KNO3晶体。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12)

③用4只小烧杯取T℃时的水各50克,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1234KNO3质量/g40506070H2O质量/g50505050溶液质量/g90100105X
Ⅰ.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3)
,实验4中
X的值为
(14)

Ⅱ.
T℃时KNO3的溶解度是
(15)
g/100g水。
例2.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102030405060708090100KNO313.320.93245.86485.5110138169202246NaCl35.735.83636.336.63737.337.838.439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②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例3.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
(g/100g水)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
①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24)(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25)

③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
(26)

④20℃时,60g
K2CO3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7)

⑤80℃
时有KNO3饱和溶液(含少量K2CO3),若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宜采用实验
操作方法是
(28)

⑥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
,其结果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29)
。(填字母)
A.烧杯II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I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II中溶解的是K2CO3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I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I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一定减小
【题型三:溶解度图像题】
例1.【虹口二模49】.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t1℃时,固体甲的溶解度是
(14)
g/100g水。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5)


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为得到较纯净的固体甲,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16)


t℃时,8
g固体丙放入20g水中完全溶解,t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17)


如图二所示,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a
g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有烧杯Ⅰ中有固体剩余,升温至t2℃时,三个烧杯中均无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8)

A.烧杯Ⅰ、Ⅱ、Ⅲ中放入的固体依次为甲、乙、丙
B.t1℃时,烧杯Ⅱ、Ⅲ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t2℃时,三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D.升温至t3℃时,有一个烧杯中出现晶体
例2.
(1)右图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
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9)
g/100g水。
(2)t2℃时,将33gKNO3加入到
(10)
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11)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12)
的方法提纯。
(4)对(3)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
(13)
(填写编号)。
Ⅰ.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Ⅱ.
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
Ⅳ.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5)右图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对自来水加热时,可观察到一定量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14)
(填“增大”或“减小”)。
②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15)2个大气压(填编号)。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例3.
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0℃时,丙的溶解度是
(15)
g/100g水。

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16)


取甲、乙、丙中的某一种固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
;(精确到0.1%)

取用的固体是(18)


温度t的范围是(19)
℃;

关于溶液d和溶液e的说法错误的是
(20)

A.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溶液d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e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D.溶解度可能变大
【知识梳理3】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注意: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g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g。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台物。
(5)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7)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
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②单位不同,溶解度单位为___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目的:
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②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实验步骤:
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Ⅰ蔗糖质量:__________,Ⅱ水的质量:____________
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
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甩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5)、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
①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
x
a%=B
g
x
b%(其中B=A+m水)
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十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十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加溶质B
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则A
g
x
a%+B
g=(A
g
+
B
g)x
b%。
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蒸发B
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则:A
g
x
a%=
(A
g-
B
g)
x
b%。
c、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溶液,则:A
g
x
a%+B
g
x
b%=
(A
g
+
B
g)
x
c
%。
(6)、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
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
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单位要统一。
【例题精讲】
例1【静安二模48】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7)
g/100g水;
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8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
(9)

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10)

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
(11)

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
加水
(12)
g;
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3)

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例2.
在常温下,向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5克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3.【徐汇二模45】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B.t℃后乙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
量分数均增大
D.从20℃降低到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
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比乙溶液小
例4.【闵行初三一模20】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如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点Z→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并过滤
C.?将m点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20g溶质
D.图中4个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
<
m
<
w
<
z
例5【浦东新区初三一模45】.对所得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C.溶剂质量:甲<乙
D.溶液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巩固练习】
1【松江初三一模43】.把氧化钙放入水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物质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上层清液下层固体A水氢氧化钙B
水,氢氧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C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钙D水,氢氧化钙氧化钙
2【长宁初三一模29】.常温下,在澄清石灰水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3【松江初三一模44】.X是
40℃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判断错误的是
A.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Y可能是饱和溶液
C.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
D.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