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辅导教案学员编号:SH19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课程主题中考冲刺讲义物质推断与流程图分析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2、了解物质推断的做题思路和方法教学内容1.【中考5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第二步:另取样,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 .(2)第二步实验中,AB之间图象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BC段减少的沉淀是 .C点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点沉淀的物质的量的三分之一.原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n1)与硫酸钠的物质的量(n2)的关系为n1= .答案:(1)氯化钾或者KCl(2)NaCl、BaCl2、KCl或者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碳酸钡或者BaCO3(2n2)2.【15中考49】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完成下列填空:①操作I是(15)。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16),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17)。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结论(18)(19)A中有氢氧化钠答案:49.(15)过滤(16)Na2CO3、BaCl2(或碳酸钠、氯化钡)(17)NaCl(或氯化钠)(18)向滤液C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若没有沉淀,滴加酚酞;若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其他合理情况)(19)变红3【中考51】实验室有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粉末,为提炼其中的铜,取等质量样品,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①分离得到溶液C的操作名称是。②写出步骤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上述步骤(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了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实验二④写出步骤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D、E是同一种溶质形成的溶液,请写出该溶质的名称,判断能否得出D、E溶液中该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⑤硫酸亚铁,无法比较得出溶质质量大小,步骤中铁粉过量多少无法确定4.【中考49】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①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②M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③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Ⅰ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Ⅱ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Ⅳ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完成填空:试剂X是________(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________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__。(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答案】①(14)Na2CO3+2HCl→2NaCl+H2O+CO2↑②(15)硫酸钠③(16)硝酸钡(17)硝酸银(18)步骤II:滴加酚酞,溶液变红(19)步骤IV: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5、(上海中考)【18中考51】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_______色。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红色②Ⅱ NaOH+HCl=NaCl+H2O 。Ⅲ 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 。Ⅳ 过滤 ; 氯化钙、氯化钠 。③氧化钙、碳酸钙 。盐酸盐里沉银盐,硫酸盐沉Ba、Ca、Ag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都溶于水中间碳酸盐溶钾钠铵,碳酸盐沉Ag、Ba、Ca碱溶钾钠钡钙铵,白镁蓝铜红褐铁【知识点一】一、酸、碱、金属、盐通性的易错细节解读1.酸的通性(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了解碱性氧化物)【注意】像CuO、Fe2O3这样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比如Mn2O7)。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盐酸、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中,化合价是不改变的。(4)酸+碱→盐+水【注意】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叫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也可以是酸和碱性氧化物、碱和酸性氧化物。(5)酸+盐→新酸+新盐【注意】通常产生气体的反应,是酸与活泼金属,或碳酸盐与活泼金属,注意规律的总结。2.碱的通性(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可溶性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注意】强调参加反应的是碱溶液,了解像CO2、SO2这样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比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提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3)酸+碱→盐+水(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注意】必须是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如果不是,无论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都不会发生,因为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金属酸碱盐的通性。3.难溶性碱的性质(1)难溶性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难溶性碱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可溶性盐反应(3)难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碱性氧化物和水4.金属的通性(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强调置换反应的规律)(2)金属+可溶性盐→新金+新盐【注意】K、Ca、Na三种金属由于太过活泼,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所以无法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当金属与酸反应时,如果酸少量,需注意金属是否为K、Ca、Na,若是,则消耗完酸后会继续与水反应,那么产生的氢气就取决于金属的量。除了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滤渣、滤液成分分析的题目外,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也常考,需注意金属是等质量的金属还是等物质的量的,酸过量还是少量。5.盐的通性(1)金属+可溶性盐→新金+新盐(2)盐+酸→盐+水(3)可溶性盐+可溶性碱→新碱+新盐(4)可溶性盐甲+可溶性盐乙→盐丙+盐丁【注意】除了与酸反应不需要注意溶解性,其它都要注意溶解性,不符合溶解性的要求直接不反应。6.盐的溶解性:Cl:AgCl沉淀SO4:Ag2SO4微溶(解释盐酸、硫酸混合溶液的检验顺序,先检验硫酸)BaSO4沉淀CaSO4微溶(解释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组织反应发生)NO3:全溶于水CO3:只溶K2CO3Na2CO3(NH4)2CO3,其它都难溶于水,常见Ag2CO3BaCO3CaCO3沉淀【口诀】盐酸盐里沉银盐,硫酸盐沉Ba、Ca、Ag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都溶于水中间碳酸盐溶钾钠铵,碳酸盐沉Ag、Ba、Ca碱溶钾钠钡钙铵,白镁蓝铜红褐铁二、物质推断与流程分析方法指导【※熟记特殊颜色的物质】(教法建议:红色注明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情况适当引导,不要做太多拓展)1.固体:(1)沉淀:【注意】其中BaCO3沉淀,加稀HNO3、稀HCl沉淀溶解,而加稀?H2SO4沉淀不消失;而Ag2CO3只加稀HNO3沉淀溶解,加稀HCl、稀?H2SO4沉淀都不消失。(2)黑色固体:铁粉、FeO、Fe3O4(铁及其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色,其它均为黑色)、CuO、MnO2、炭粉(3)红色固体:铜(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4)蓝色:CuSO4?5H2O、Cu(OH)2、液态固态O2(淡蓝色)(5)紫黑色固体:KMnO4、I2(6)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Na2O2过氧化钠)(7)绿色:FeSO4?7H2O、碱式碳酸铜[Cu2(OH)2CO3](8)白色固体:KClO3、KCl、NaCl、Na2CO3、P2O5、MgO、CuSO4(大部分盐)2.溶液:铜盐溶液:CuSO4、Cu(NO3)2溶液为蓝色铁盐溶液:黄色(棕黄色)FeCl3、Fe2(SO4)3、Fe(NO3)3溶液;亚铁盐溶液:浅绿色(很淡)FeCl2、FeSO4、Fe(NO3)2溶液;KMnO4溶液:紫红色;其它溶液一般为无色。【※熟记特定的实验结果】1.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后出现不溶物:a.混合物中原来就有难溶物,如CaCO3、Mg(OH)2等;b.混合物中某些物质互相反应生成沉淀,如BaCl2、Na2SO4、K2CO3的混合物等。c.可能同时存在a、b两种情况2.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后,得无色溶液(或产生白色沉淀,同时得无色溶液):则混合物中一定不含铜盐、铁盐、亚铁盐、KMnO4等。3.常见“不溶物(沉淀)”的性质:a.沉淀(见以上);b.难溶于酸的(见以上);c.溶于于酸,无气体放出的常为Mg(OH)2等难溶性碱;d.溶于于酸,产生气体的多为碳酸盐,如CaCO3、BaCO3等;e.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一定是混合物,其中既含有AgCl、BaSO4等不溶于酸的,又含有CaCO3、BaCO3、Ag2CO3、Mg(OH)2等溶于酸的。分解反应:受热、高温分解生成两种产物的CaCO3、Ca(OH)2、KClO3、H2CO3,电解分解成两种产物的H2O,常温(催化剂)条件下分解成两种产物的H2O2;5.焰色反应:钠发出黄光、钾通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掌握物质间的反应】【教学建议】让学生回顾相关转化关系图。1.H2、O2、H2O、CuO、Cu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2.C、CO2、CO、CuO、Cu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3.活泼金属、酸、H2、CuO、Cu、可溶性铜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4.CO2、CaO、CaCO3、H2O、Ca(OH)2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5.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盐和盐的反应。【※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1.酸和碱的用途(1)盐酸的用途盐酸在化学工业上大量用来制造人造橡胶、染料、塑料、药剂、氯化物(如氯化钡、氯化锌)等。此外,在焊接和电镀作业时,常用盐酸来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在食品工业上,常用盐酸作制造葡萄糖的催化剂等。(2)硫酸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还可作干燥剂。(3)氢氧化钠的用途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用来制造化肥、人造棉、精炼石油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生产烧碱。(4)氢氧化钙的用途建筑、制三合土、抹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工业上用来制NaOH等。2.一些盐的用途(1)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2)氯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硫酸钡,用于鉴别硫酸。(3)冶炼金属。例如,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发现铁与铜盐(如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够得到铜。这一反应原理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早期发现的“湿法炼钢”,它还可用于含铜废水中铜的回收。(4)明矾[KAl(SO4)2·12H2O]也是一种盐。溶于水后与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天然水中常含有许多细小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这些杂质可以随氢氧化铝絮状物一起凝聚下沉,使水变清。【注意】明矾只能净水,而不能有效地杀死细茵。(5)在一般的锌锰于电池中,氯化铵制成糊状用在电池内层。(6)照相底片中用到溴化银。(7)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和硫酸铵[(NH4)2SO4]用作肥料。(8)大理石(CaCO3)用作建筑材料。(9)食盐的用途。食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纯碱、火碱、盐酸、聚氯乙烯塑料等。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制取金属钠。农业上用食盐溶液选种,以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生长强壮,提高产量。在大城市里,环卫工人用喷洒食盐水的方法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以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在医院里,可用食盐水代消毒剂洗伤口,因为食盐的浓溶液能强烈吸收细菌体内的水,使其新陈代谢紊乱而死亡。(10)化肥①氮肥根据氮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有机态氮肥。由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后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②磷肥:主要有磷矿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③钾肥:主要有草木灰、氯化钾、碳酸钾等。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水溶液呈碱性。④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如:KNO3、(NH4)3PO4。【例题精讲】【例题1】【-学长宁初三二模45】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A、B分别为()A.氯化钾、碳酸钠B.氯化镁、硝酸钠C.氯化钡、硫酸钠D.氯化钡、碳酸钠【参考答案】C【例题2】【松江二模】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OH、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①溶解和过滤都用到的仪器(13)。②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14),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15),一定没有(16)。③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红色溶液B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取少量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7)(限用一种试剂)(18)原白色中固体有氢氧化钠【答案】(13)烧杯,玻璃棒(14)盐酸(或硝酸)(15)Na2CO3(16)Na2SO4、Ba(NO3)2足量(或过量、适量)可溶性钡盐(钙盐)(18)溶液呈红色【例题3】【-学闵行初三二模简答题52】现有含可溶性杂质的硝酸钠溶液的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操作Ⅰ、Ⅱ的名称是(14);②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是(15);③无色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16);步骤Ⅱ的反应方程式(17);④样品硝酸钠中所含的杂质一定有(18),可能有(19)。【参考答案】52.⒁过滤⒂AgCl⒃Ba(NO3)2、NaNO3(名称也可)⒄Ba(NO3)2+Na2CO3→BaCO3↓+2NaNO3⒅AgNO3⒆Ba(NO3)2【例题4】【-学松江初三二模简答题5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均呈中性):①白色沉淀A是(9),化学方程式是(10)。②滤液B中溶质一定有(11),可能有(12)(任写一种情况);为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进一步对滤液B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Ⅰ.重新取滤液B,滴加过量的试剂X;Ⅱ.向Ⅰ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完成填空:试剂X是(13)溶液(填“氯化钡”或“硝酸钡”);试剂Y是(14)溶液。若(15)(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若(16)(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参考答案】51.(9)BaCO3(10)Ba(NO3)2+Na2CO3BaCO3↓+2NaNO3(11)NaNO3(12)有NaOH或Na2CO3即可(如NaOH,Ba(NO3)2;NaOH,NaCl;NaOH,Ba(NO3)2,NaCl;或Na2CO3,NaCl;Na2CO3,NaOH,NaCl;-----合理即可)(13)硝酸钡(14)硝酸银(15)I中没有白色沉淀(16)Ⅲ中有白色沉淀【例题5】【-学黄浦初三二模简答题5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实验,按要求进行回答: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①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12)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②(13)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碳酸钙③有气泡产生原粉末中肯定有的物质是(14)④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Ⅰ.先加入(15)Ⅱ.再加入(16)(17)原粉末中肯定还有的物质是氯化钠没有硫酸钠⑤反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否一定要过量,理由是(18)。【参考答案】52.(12)紫色(13)白色固体完全溶解(合理给分)(14)碳酸钠或Na2CO3(15)硝酸钡或Ba(NO3)2(16)硝酸银或AgNO3(17)先无明显现象然后有白色沉淀(18)是,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把溶液中放入碳酸钠完全消耗,防止对检验硫酸钠和氯化钠干扰。(合理给分)(2分)【例题6】【黄浦二模】某废液中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流程。①硫酸锌属于(选填“酸”“碱”或“盐”)。②分离得到固体A和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③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④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判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⑤除废液外,上述流程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选填编号)。【答案】50、①盐②过滤③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④分离固体A中的铁和铜;继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⑤A、C、D【例题7】.【徐汇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其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回收铜,实验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I.在操作1、操作2、操作3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滤液1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加入试剂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III.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Cu不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9.I.漏斗;引流II.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除去混合物的铁粉,提纯铜III.滤渣1中含有木炭粉1辅导教案学员编号:SH19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课程主题2021中考冲刺讲义物质推断与流程图分析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2、了解物质推断的做题思路和方法教学内容1.【中考5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第二步:另取样,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 .(2)第二步实验中,AB之间图象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BC段减少的沉淀是 .C点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点沉淀的物质的量的三分之一.原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n1)与硫酸钠的物质的量(n2)的关系为n1= .2.【中考49】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完成下列填空:①操作I是(15)。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16),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17)。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结论(18)(19)A中有氢氧化钠3【中考51】实验室有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粉末,为提炼其中的铜,取等质量样品,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①分离得到溶液C的操作名称是。②写出步骤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上述步骤(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了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实验二④写出步骤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D、E是同一种溶质形成的溶液,请写出该溶质的名称,判断能否得出D、E溶液中该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4.【17中考49】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①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②M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③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Ⅰ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Ⅱ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Ⅳ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完成填空:试剂X是________(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________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__。(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5、(上海中考)【18中考51】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_______色。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盐里沉银盐,硫酸盐沉Ba、Ca、Ag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都溶于水中间碳酸盐溶钾钠铵,碳酸盐沉Ag、Ba、Ca碱溶钾钠钡钙铵,白镁蓝铜红褐铁【知识点一】一、酸、碱、金属、盐通性的易错细节解读1.酸的通性(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了解碱性氧化物)【注意】像CuO、Fe2O3这样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比如Mn2O7)。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盐酸、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中,化合价是不改变的。(4)酸+碱→盐+水【注意】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叫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也可以是酸和碱性氧化物、碱和酸性氧化物。(5)酸+盐→新酸+新盐【注意】通常产生气体的反应,是酸与活泼金属,或碳酸盐与活泼金属,注意规律的总结。2.碱的通性(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可溶性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注意】强调参加反应的是碱溶液,了解像CO2、SO2这样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比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提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3)酸+碱→盐+水(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注意】必须是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如果不是,无论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都不会发生,因为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金属酸碱盐的通性。3.难溶性碱的性质(1)难溶性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难溶性碱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可溶性盐反应(3)难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碱性氧化物和水4.金属的通性(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强调置换反应的规律)(2)金属+可溶性盐→新金+新盐【注意】K、Ca、Na三种金属由于太过活泼,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所以无法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当金属与酸反应时,如果酸少量,需注意金属是否为K、Ca、Na,若是,则消耗完酸后会继续与水反应,那么产生的氢气就取决于金属的量。除了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滤渣、滤液成分分析的题目外,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也常考,需注意金属是等质量的金属还是等物质的量的,酸过量还是少量。5.盐的通性(1)金属+可溶性盐→新金+新盐(2)盐+酸→盐+水(3)可溶性盐+可溶性碱→新碱+新盐(4)可溶性盐甲+可溶性盐乙→盐丙+盐丁【注意】除了与酸反应不需要注意溶解性,其它都要注意溶解性,不符合溶解性的要求直接不反应。6.盐的溶解性:Cl:AgCl沉淀SO4:Ag2SO4微溶(解释盐酸、硫酸混合溶液的检验顺序,先检验硫酸)BaSO4沉淀CaSO4微溶(解释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组织反应发生)NO3:全溶于水CO3:只溶K2CO3Na2CO3(NH4)2CO3,其它都难溶于水,常见Ag2CO3BaCO3CaCO3沉淀【口诀】盐酸盐里沉银盐,硫酸盐沉Ba、Ca、Ag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都溶于水中间碳酸盐溶钾钠铵,碳酸盐沉Ag、Ba、Ca碱溶钾钠钡钙铵,白镁蓝铜红褐铁二、物质推断与流程分析方法指导【※熟记特殊颜色的物质】(教法建议:红色注明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情况适当引导,不要做太多拓展)1.固体:(1)沉淀:【注意】其中BaCO3沉淀,加稀HNO3、稀HCl沉淀溶解,而加稀?H2SO4沉淀不消失;而Ag2CO3只加稀HNO3沉淀溶解,加稀HCl、稀?H2SO4沉淀都不消失。(2)黑色固体:铁粉、FeO、Fe3O4(铁及其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色,其它均为黑色)、CuO、MnO2、炭粉(3)红色固体:铜(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4)蓝色:CuSO4?5H2O、Cu(OH)2、液态固态O2(淡蓝色)(5)紫黑色固体:KMnO4、I2(6)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Na2O2过氧化钠)(7)绿色:FeSO4?7H2O、碱式碳酸铜[Cu2(OH)2CO3](8)白色固体:KClO3、KCl、NaCl、Na2CO3、P2O5、MgO、CuSO4(大部分盐)2.溶液:铜盐溶液:CuSO4、Cu(NO3)2溶液为蓝色铁盐溶液:黄色(棕黄色)FeCl3、Fe2(SO4)3、Fe(NO3)3溶液;亚铁盐溶液:浅绿色(很淡)FeCl2、FeSO4、Fe(NO3)2溶液;KMnO4溶液:紫红色;其它溶液一般为无色。【※熟记特定的实验结果】1.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后出现不溶物:a.混合物中原来就有难溶物,如CaCO3、Mg(OH)2等;b.混合物中某些物质互相反应生成沉淀,如BaCl2、Na2SO4、K2CO3的混合物等。c.可能同时存在a、b两种情况2.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后,得无色溶液(或产生白色沉淀,同时得无色溶液):则混合物中一定不含铜盐、铁盐、亚铁盐、KMnO4等。3.常见“不溶物(沉淀)”的性质:a.沉淀(见以上);b.难溶于酸的(见以上);c.溶于于酸,无气体放出的常为Mg(OH)2等难溶性碱;d.溶于于酸,产生气体的多为碳酸盐,如CaCO3、BaCO3等;e.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一定是混合物,其中既含有AgCl、BaSO4等不溶于酸的,又含有CaCO3、BaCO3、Ag2CO3、Mg(OH)2等溶于酸的。分解反应:受热、高温分解生成两种产物的CaCO3、Ca(OH)2、KClO3、H2CO3,电解分解成两种产物的H2O,常温(催化剂)条件下分解成两种产物的H2O2;5.焰色反应:钠发出黄光、钾通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掌握物质间的反应】【教学建议】让学生回顾相关转化关系图。1.H2、O2、H2O、CuO、Cu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2.C、CO2、CO、CuO、Cu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3.活泼金属、酸、H2、CuO、Cu、可溶性铜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4.CO2、CaO、CaCO3、H2O、Ca(OH)2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现象;5.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盐和盐的反应。【※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1.酸和碱的用途(1)盐酸的用途盐酸在化学工业上大量用来制造人造橡胶、染料、塑料、药剂、氯化物(如氯化钡、氯化锌)等。此外,在焊接和电镀作业时,常用盐酸来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在食品工业上,常用盐酸作制造葡萄糖的催化剂等。(2)硫酸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还可作干燥剂。(3)氢氧化钠的用途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用来制造化肥、人造棉、精炼石油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生产烧碱。(4)氢氧化钙的用途建筑、制三合土、抹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工业上用来制NaOH等。2.一些盐的用途(1)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2)氯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硫酸钡,用于鉴别硫酸。(3)冶炼金属。例如,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发现铁与铜盐(如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够得到铜。这一反应原理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早期发现的“湿法炼钢”,它还可用于含铜废水中铜的回收。(4)明矾[KAl(SO4)2·12H2O]也是一种盐。溶于水后与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天然水中常含有许多细小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这些杂质可以随氢氧化铝絮状物一起凝聚下沉,使水变清。【注意】明矾只能净水,而不能有效地杀死细茵。(5)在一般的锌锰于电池中,氯化铵制成糊状用在电池内层。(6)照相底片中用到溴化银。(7)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和硫酸铵[(NH4)2SO4]用作肥料。(8)大理石(CaCO3)用作建筑材料。(9)食盐的用途。食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纯碱、火碱、盐酸、聚氯乙烯塑料等。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制取金属钠。农业上用食盐溶液选种,以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生长强壮,提高产量。在大城市里,环卫工人用喷洒食盐水的方法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以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在医院里,可用食盐水代消毒剂洗伤口,因为食盐的浓溶液能强烈吸收细菌体内的水,使其新陈代谢紊乱而死亡。(10)化肥①氮肥根据氮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有机态氮肥。由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后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②磷肥:主要有磷矿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③钾肥:主要有草木灰、氯化钾、碳酸钾等。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水溶液呈碱性。④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如:KNO3、(NH4)3PO4。【例题精讲】【例题1】【-学长宁初三二模45】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A、B分别为()A.氯化钾、碳酸钠B.氯化镁、硝酸钠C.氯化钡、硫酸钠D.氯化钡、碳酸钠【例题2】【松江二模】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OH、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①溶解和过滤都用到的仪器(13)。②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14),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15),一定没有(16)。③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红色溶液B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取少量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7)(限用一种试剂)(18)原白色中固体有氢氧化钠【例题3】【-学闵行初三二模简答题52】现有含可溶性杂质的硝酸钠溶液的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操作Ⅰ、Ⅱ的名称是(14);②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是(15);③无色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16);步骤Ⅱ的反应方程式(17);④样品硝酸钠中所含的杂质一定有(18),可能有(19)。【例题4】【-学松江初三二模简答题5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均呈中性):①白色沉淀A是(9),化学方程式是(10)。②滤液B中溶质一定有(11),可能有(12)(任写一种情况);为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进一步对滤液B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Ⅰ.重新取滤液B,滴加过量的试剂X;Ⅱ.向Ⅰ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完成填空:试剂X是(13)溶液(填“氯化钡”或“硝酸钡”);试剂Y是(14)溶液。若(15)(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若(16)(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例题5】【-学黄浦初三二模简答题5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实验,按要求进行回答: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①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12)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②(13)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碳酸钙③有气泡产生原粉末中肯定有的物质是(14)④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Ⅰ.先加入(15)Ⅱ.再加入(16)(17)原粉末中肯定还有的物质是氯化钠没有硫酸钠⑤反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否一定要过量,理由是(18)。【例题6】【黄浦二模】某废液中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流程。①硫酸锌属于(选填“酸”“碱”或“盐”)。②分离得到固体A和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③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④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判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⑤除废液外,上述流程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选填编号)。【例题7】.【徐汇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其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回收铜,实验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I.在操作1、操作2、操作3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滤液1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加入试剂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III.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Cu不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年初三化学冲刺讲义-物质推断与流程图分析-学生版.docx 2021年初三化学冲刺讲义-物质推断与流程图分析-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