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3ks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课程主题压轴选择题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几种常考的图像。2.学会分析不同物理量的图像。3.学会不同的化学计算方法4.压轴选择题预测教学内容(此部分5分钟左右。主要是对不同图像的测试。)1.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A.二氧化锰放入双氧水中B.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C.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D.H2通过灼热的CuO【答案】B2.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100g水)32466485.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丁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34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答案】A3.下表中的选项不符合右图所示曲线的是()选项横坐标纵坐标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产生氢气的体积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产生气体的质量C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晶体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B4.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答案】A5.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滴加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答案】D6.a、b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小辰做了两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总质量都是9g,实验数据如下表。则m:n的值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g反应前b的质量/g反应后c的质量/g实验①726实验②mn9A.5:4B.2:7C.1:2D.2:1【答案】B7.密闭容器中,将3molCO和2mol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纯净物B.反应后气体与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C.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答案】D(此部分70分钟左右。)【知识点】图像分析题题型一、混合溶液多个反应题混合液中发生多个反应时主要通过生成物是否会被其他的物质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先后顺序。一般产生气体的反应都在后面发生,如果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或者氯化银,则会立即生成;不然一般产生沉淀的反应也都在后面发生。金属发生反应时,活动性顺序位次隔得越远越先反应。【例题精讲】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C.一定温度时间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C.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D.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答案】A3.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加酚酞,溶液变红B.P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答案】B4.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体产析出的质b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bc段含有的金属是Ag和CuB.cd段溶液中有两种溶质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小,硝酸锌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D.若bc段和cd段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m2-m1【答案】D【课堂检测】1.已知某混合液由H2SO4、K2CO3、HCl、Fe(NO3)3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该混合液的组成是()A.HCl、Fe(NO3)3B.HCl、K2CO3C.H2SO4、Fe(NO3)3D.HCl、H2SO4【答案】A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C.向一定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D3.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答案】B题型二、金属与酸反应1、等质量的几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H2质量与该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值成正比,该值越大,产生的H2质量越多;该值越小,产生的H2质量越少(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越多;如果有铝,铝产生的氢气最多)①反应时间越短,说明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活动性:Mg>Al>Zn>Fe)②同一时间,产生氢气的质量:Mg>Al>Zn>Fe2、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化合价不同时,化合价高的,产生的氢气多(如果有铝,铝产生的氢气最多)3、足量金属与少量的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少可以通过比较酸中氢原子的多少进行比较,氢原子数多的产生的氢气多(氢气里面的氢原子来自酸中的氢原子)。注意:无论金属过量还是酸过量,最终产生氢气的量都可以通过参加反应的酸或者金属,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关系进行求算。【例题精讲】1.过量的Mg、Zn、Fe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w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答案】B2.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答案】C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答案】D【课堂检测】1.用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跟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情况用下列图线表示,纵坐标是氢气的质量,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其中图线正确的是()【答案】A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分别逐滴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说明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答案】D3.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BCD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稀释pH=2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答案】B题型三、溶液图像题溶液图像题主要是溶解度曲线、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硫酸铜、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三类题型。考察了氧化钙和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的两个方程式及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题精讲】1.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如右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点Z→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并过滤C.将m点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20g溶质D.图中4个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答案】B2.对室温下的100g饱和硫酸铜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后,得到烧杯甲和烧杯乙(室温),有关烧杯甲和烧杯乙物质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甲=乙B.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C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B.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答案】D【课堂检测】1.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B.用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b溶液>a溶液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答案】B2.对所得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甲>乙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C.溶剂质量:甲<乙D.溶液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B3.常温下,在澄清石灰水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答案】C题型四、质量守定律题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种类都不变。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产生的气体质量或沉淀质量。【例题精讲】1.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n的数值为9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3Z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答案】C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a-b)gB.m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大于n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m→n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D.n点时固体中含有三种元素【答案】C【课堂检测】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在一定条件下,蜡烛燃烧生成COC.蜡烛燃烧时,产生CO的量与O2的含量无关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答案】B2.碳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有关量的变化见右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a-b)表示反应消耗的碳的质量B.(a-b)表示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b表示生成的铜的质量D.b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答案】C【知识点】技巧计算选择压轴题中会有计算题目,一般来说难度会比较大,主要运用守恒法、极值和平均值法、关系式法等方法。题型一:守恒法对于这类题常考查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守恒或者质量守恒,不考虑中间过程的变化,解决这类题的核心关键就是弄清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例题精讲】1.【宝山二模46】取5.0克氧化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含0.2mol的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是A.4.8gB.3.4gC.3.2gD.2.4g【答案】B2.【闵行二模46】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50g,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54.4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4%B.46%C.50%D.52%【答案】D3.【奉贤区二模46】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几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45%B.b=34%C.c=8%D.d=10%【答案】B【课堂检测】1.【长宁二模46】将炭粉、氧化铜和碳酸钙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恰好充分反应后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1mol的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可能是A.0.8gB.1.2gC.1.6gD.2.4g【答案】A2.【松江二模45】有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克。取该混合物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A.0.05molB.0.1molC.0.2molD.无法计算【答案】B题型二:极值和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3)用极值法确定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解题一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谁是混合部分,谁是所求。记住:所求部分都是由混合部分得来的。(2)分别假设混合部分全部是A、全部是B,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例题精讲】1.【长宁二模46】将炭粉、氧化铜和碳酸钙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恰好充分反应。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1mol的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可能是A.0.8gB.1.2gC.1.6gD.2.4g【答案】A2.【徐汇二模46】实验室里Na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答案】B3.【浦东二模46】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是CaCO3D.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答案】B【课堂检测】1.【徐汇一模】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种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反应后的质量(g)010xyA.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2B.x的取值范围是:0≤X≤45C.当y=20时,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D.x>y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答案】C2.【变式2】【2014长宁二模46】用足量的CO还原4.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7.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B.Fe2O3C.Fe3O4D.FeO与Fe2O3的混合物【答案】B题型三:关系式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关系或化学式原子比关系,找出已知量求未知量。主要应用:(1)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确定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或元素质量(2)根据混合物中化学式中原子比关系进行相关计算(3)根据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进行微粒的计算【例题精讲】1.【长宁区二模46】取10g碳酸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了4.4g二氧化碳B.生成了0.1mol氧化钙C.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约为4.5gD.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6g【答案】C2.【徐汇一模】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3:2,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3:7B.5:4C.15:14D.15:16【答案】C3.【徐汇区二模46】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B.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C.1mol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4NAD.含有3.01×1023个原子的氮气中,N2的分子数为0.5NA【答案】B【课堂检测】1.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A.3:5B.2:5C.2:3D.1:5【答案】D2.1克氧气含有n个O2分子,则阿佛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32n?????????B.?(1/32)n???????C.16n??????D.(1/16)n?【答案】A【知识点】压轴选择题预测常见压轴选择题题型有:1.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多角度考查:微观方面分子原子的角度,宏观方面物质元素的角度)2.图像坐标图像问题3.检验和除杂问题①混合气体的检验;②除杂4.酸碱盐的知识点①酸碱盐的基础知识;②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探究;③酸碱盐的反应与计算5.金属的知识点①金属的基础;②金属置换反应的应用6.推理题7.技巧计算近几,混合物质检验和推理题目在压轴题目中出现的更为频繁,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理解。题型一:推理题【例题精讲】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答案】C2.“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④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A.①B.①③C.①②④D.全部【答案】D3.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c、d为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为酸和碱B.如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如a、c均为金属,则消耗的a的质量一定大于c的质量D.如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答案】D题型二:物质的检验1.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H2、CO和CO2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答案】B2.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无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氯化氢C.一定有氢气D.一定有一氧化碳【答案】D3.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B.若③中停止加热,④中液体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D.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变成氧化铜【答案】D1辅导讲义学员编号:级:课时数:3ks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课程主题压轴选择题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几种常考的图像。2.学会分析不同物理量的图像。3.学会不同的化学计算方法4.压轴选择题预测教学内容1.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A.二氧化锰放入双氧水中B.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C.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D.H2通过灼热的CuO2.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100g水)32466485.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丁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34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3.下表中的选项不符合右图所示曲线的是()选项横坐标纵坐标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产生氢气的体积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产生气体的质量C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晶体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5.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滴加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6.a、b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小辰做了两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总质量都是9g,实验数据如下表。则m:n的值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g反应前b的质量/g反应后c的质量/g实验①726实验②mn9A.5:4B.2:7C.1:2D.2:17.密闭容器中,将3molCO和2mol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纯净物B.反应后气体与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C.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知识点】图像分析题题型一、混合溶液多个反应题混合液中发生多个反应时主要通过生成物是否会被其他的物质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先后顺序。一般产生气体的反应都在后面发生,如果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或者氯化银,则会立即生成;不然一般产生沉淀的反应也都在后面发生。金属发生反应时,活动性顺序位次隔得越远越先反应。【例题精讲】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C.一定温度时间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C.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D.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3.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加酚酞,溶液变红B.P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4.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体产析出的质b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bc段含有的金属是Ag和CuB.cd段溶液中有两种溶质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小,硝酸锌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D.若bc段和cd段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m2-m1【课堂检测】1.已知某混合液由H2SO4、K2CO3、HCl、Fe(NO3)3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该混合液的组成是()A.HCl、Fe(NO3)3B.HCl、K2CO3C.H2SO4、Fe(NO3)3D.HCl、H2SO4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C.向一定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3.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题型二、金属与酸反应1、等质量的几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H2质量与该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值成正比,该值越大,产生的H2质量越多;该值越小,产生的H2质量越少(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越多;如果有铝,铝产生的氢气最多)①反应时间越短,说明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活动性:Mg>Al>Zn>Fe)②同一时间,产生氢气的质量:Mg>Al>Zn>Fe2、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化合价不同时,化合价高的,产生的氢气多(如果有铝,铝产生的氢气最多)3、足量金属与少量的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少可以通过比较酸中氢原子的多少进行比较,氢原子数多的产生的氢气多(氢气里面的氢原子来自酸中的氢原子)。注意:无论金属过量还是酸过量,最终产生氢气的量都可以通过参加反应的酸或者金属,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关系进行求算。【例题精讲】1.过量的Mg、Zn、Fe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w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2.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课堂检测】1.用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跟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情况用下列图线表示,纵坐标是氢气的质量,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其中图线正确的是()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分别逐滴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说明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3.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BCD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稀释pH=2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题型三、溶液图像题溶液图像题主要是溶解度曲线、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硫酸铜、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三类题型。考察了氧化钙和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的两个方程式及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题精讲】1.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如右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点Z→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并过滤C.将m点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20g溶质D.图中4个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2.对室温下的100g饱和硫酸铜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后,得到烧杯甲和烧杯乙(室温),有关烧杯甲和烧杯乙物质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甲=乙B.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B.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课堂检测】1.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B.用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b溶液>a溶液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2.对所得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甲>乙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C.溶剂质量:甲<乙D.溶液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常温下,在澄清石灰水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题型四、质量守定律题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种类都不变。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产生的气体质量或沉淀质量。【例题精讲】1.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n的数值为9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3Z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a-b)gB.m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大于n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m→n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D.n点时固体中含有三种元素【课堂检测】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在一定条件下,蜡烛燃烧生成COC.蜡烛燃烧时,产生CO的量与O2的含量无关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2.碳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有关量的变化见右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a-b)表示反应消耗的碳的质量B.(a-b)表示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b表示生成的铜的质量D.b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知识点】技巧计算选择压轴题中会有计算题目,一般来说难度会比较大,主要运用守恒法、极值和平均值法、关系式法等方法。题型一:守恒法对于这类题常考查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守恒或者质量守恒,不考虑中间过程的变化,解决这类题的核心关键就是弄清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例题精讲】1.【宝山二模46】取5.0克氧化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含0.2mol的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是A.4.8gB.3.4gC.3.2gD.2.4g2.【闵行二模46】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50g,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54.4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4%B.46%C.50%D.52%3.【2019奉贤区二模46】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几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45%B.b=34%C.c=8%D.d=10%【课堂检测】1.【长宁二模46】将炭粉、氧化铜和碳酸钙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恰好充分反应后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1mol的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可能是A.0.8gB.1.2gC.1.6gD.2.4g2.【松江二模45】有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克。取该混合物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A.0.05molB.0.1molC.0.2molD.无法计算题型二:极值和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主要应用于:(1)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3)用极值法确定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解题一般思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谁是混合部分,谁是所求。记住:所求部分都是由混合部分得来的。(2)分别假设混合部分全部是A、全部是B,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例题精讲】1.【长宁二模46】将炭粉、氧化铜和碳酸钙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恰好充分反应。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1mol的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可能是A.0.8gB.1.2gC.1.6gD.2.4g2.【徐汇二模46】实验室里Na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3.【浦东二模46】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是CaCO3D.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课堂检测】1.【徐汇一模】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种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反应后的质量(g)010xyA.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2B.x的取值范围是:0≤X≤45C.当y=20时,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D.x>y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2.【变式2】【2014长宁二模46】用足量的CO还原4.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7.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B.Fe2O3C.Fe3O4D.FeO与Fe2O3的混合物题型三:关系式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关系或化学式原子比关系,找出已知量求未知量。主要应用:(1)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确定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或元素质量(2)根据混合物中化学式中原子比关系进行相关计算(3)根据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进行微粒的计算【例题精讲】1.【长宁区二模46】取10g碳酸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了4.4g二氧化碳B.生成了0.1mol氧化钙C.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约为4.5gD.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6g2.【徐汇一模】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3:2,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3:7B.5:4C.15:14D.15:163.【徐汇区二模46】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B.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C.1mol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4NAD.含有3.01×1023个原子的氮气中,N2的分子数为0.5NA【课堂检测】1.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A.3:5B.2:5C.2:3D.1:52.1克氧气含有n个O2分子,则阿佛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32n?????????B.?(1/32)n???????C.16n??????D.(1/16)n?【知识点】压轴选择题预测常见压轴选择题题型有:1.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多角度考查:微观方面分子原子的角度,宏观方面物质元素的角度)2.图像坐标图像问题3.检验和除杂问题①混合气体的检验;②除杂4.酸碱盐的知识点①酸碱盐的基础知识;②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探究;③酸碱盐的反应与计算5.金属的知识点①金属的基础;②金属置换反应的应用6.推理题7.技巧计算近几,混合物质检验和推理题目在压轴题目中出现的更为频繁,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理解。题型一:推理题【例题精讲】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2.“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④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A.①B.①③C.①②④D.全部3.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c、d为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为酸和碱B.如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如a、c均为金属,则消耗的a的质量一定大于c的质量D.如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题型二:物质的检验1.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H2、CO和CO2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2.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无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氯化氢C.一定有氢气D.一定有一氧化碳3.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B.若③中停止加热,④中液体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D.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变成氧化铜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年初三化学冲刺讲义-压轴选择题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 2021年初三化学冲刺讲义-压轴选择题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