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是指( ) A.意大利 B.法国 C.德国 D.苏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处于实力的顶峰。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苏联实力强于美国 B.美国、苏联矛盾突出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3. “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4.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范围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都超越了社会制度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5. “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觉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 ) A.共同对抗美苏 B.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 D.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完全摆脱战败的阴影,各经济部门的产值都恢复并超过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外部因素是( ) A.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B.提倡“文明开化” C.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7.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邓小平改革 8.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 ) ①社会主义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结合 ③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9.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上述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印巴分治 B.纳米比亚独立 C.埃及独立 D.古巴独立 11. 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宣布……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独立于( ) A.1859年 B.1947年 C.1960年 D.1990年 12.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D.未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13. 20世纪60年代初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也被称为“非洲年”,这是在( ) A. 1960年 B. 1961年 C. 1962年 D. 1964年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都进行了维护民族主权的斗争,收回运河主权的国家是( ) ①利比亚 ②埃及 ③古巴④巴拿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 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阿拉法特在联合国演讲中的结束语 材料二 “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请回答: (1)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两个领导人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2)材料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试述地区矛盾冲突给地区发展和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苏联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材料二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所谓“民主社会义”就是十月革命后的社会民主主义,它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的理论为依据,反对暴力革命,提倡“一般民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材料三 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以117票全票通过关于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的决议,宣布格鲁吉亚正式退出1991年12月在独联体框架内签署的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 (1)材料一说明当时苏联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是苏联哪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4)你从上述三则材料所述内容中能得到哪些肩示? 18. 战后西方经济腾飞的历程极具价值光芒。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用一句话简述图一所反映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两点) (2)图二中货币是哪一组织内流通的通用货币?这一组织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年来,从金融危机到希腊债务危机,从难民危机到英国脱欧,欧盟面临的危机可谓接连不断。而在多重危机冲击之下,民众不满增加,欧洲开始出现一股极右翼的民粹主义力量,且有逐渐抬头和日益迅猛之势。 ——《民粹主义拉扯欧罗巴右转?》中国新闻网2016年12月6日 (3)面对材料中的现实,有人认为欧盟即将走向解体消亡,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4)上述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为今日中国提供哪些借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DB 6-10DCBAD 11-15BDADD 二、非选择题 16. (1)都渴望和平。 (2)中东地区稳定;位置重要;历史原因;资源、宗教、领土等问题。[来源:学*科*网] (3)给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地区矛盾升级,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17. (1)农业落后,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戈尔巴乔夫;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3)1991年底,苏联解体。(4)改革必需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循序渐进,首先保持稳定,不能盲目变革(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 18. (1)特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最快。原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美国推行非军事化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扶持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答两点即可) (2)组织:欧盟。意义: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欧盟的发展、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前进历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既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也代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及政治加强对话的趋势,它促进了欧洲的经济、政治进步,必定拥有美好的未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4)制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政策;继续强化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致力于建立稳定友好的地区、国家关系,加强与区域内国家、地区的经济合作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