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的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3)了解炼铁的原理和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4)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计算【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教学过程】引入:2015年1月28日,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南海一号”打捞出瓷器、金器、铜钱、铜环、铁器等多种文物,这些文物中哪些属于金属材料?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板书:金属材料过渡: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合金?板书:总结:合金的很多性能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所以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过渡:现代生活中我们仍然离不开金属材料,这些物品分别体现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总结:过渡:“南海一号”打捞出的铜环、铜钱表面生有铜锈,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说明铜、铁在海水中易生锈,那么金属还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呢?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就能找寻到答案…找答案:(1)李明同学家中收藏一件民国时期的铝烟盒,该烟盒至今保存十分完好,其主要原因是。(2)张乐同学实验中将废硫酸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这样做后果如何?。(3)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教师:身边的这3件事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分别说明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1)说明金属能与氧气反应。教师: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如,在常温下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的是铝,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才能直接反应的有铁、铜,而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的是金。学生:(2)说明金属能与酸(盐酸或稀硫酸)反应。(3)说明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盐溶液)反应。教师:根据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事实,完成下面4个方程式。练一练:Zn+H2SO4=Al+HCl=Cu+AgNO3=Al+CuSO4=总结: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过渡:“南海一号”打捞出的“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钱、铜环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金。追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通过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以及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还可以通过哪两种基本的方法呢?学生:教师:这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表,请补充完整:KCaNa__SnPb(H)HgPtAu过渡:汤老师从实验室取来一种未知金属R,设计实验判断该金属是活泼金属还是不活泼金属?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大概位置。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活动与探究:实验药品有未知金属R、稀硫酸(或稀盐酸)、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仪器有滴管、镊子和井穴板等。实验总结:过渡:“南海一号”船仓里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跟铁钉。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钢铁生产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条件下,利用还原剂CO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问题:从中你能得出炼铁的哪些有关信息?练习:过渡:“南海一号”中铁器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铁锈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小结: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2.铁锈主要成分:(疏松)交流讨论:下列常见的铁制品,为了防止生锈,表面通常采用哪一种方法?过渡:汤老师手里有金属镁,这是它本来的颜色么?我们可以怎样去除表面的氧化物?【能力提高】将足量的金属镁放入盛有少量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溶液中,观察现象。若过滤后滤纸上残留固体是,滤液中溶有。【小结】本节课我们对第8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复习,目的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留心观察、思考其中的化学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问题,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